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李小龙 | 截拳道的发力

李小龙 | 截拳道的发力

时间:2019-03-13 11:13:33

相关推荐

李小龙 | 截拳道的发力

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的,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武学诞生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历代无数武林先辈倾尽毕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无法忍之痛楚,立常人无法坚持之志向,于无路处开山立派,开枝散叶,始有武术之百花争艳。当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华武学可以科学而合理地阐释、修补、延长人的生命。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武学不仅是道学、哲学,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截拳道的发力 来自武宗 00:00 05:42

李小龙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在搏击训练中,我们可常常体会到,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脚,在用力过程中,作用的时间和距离均不应太长。例如:对手距己方有一米远,当己方的拳头从腰间或额头前打出去时,如果始終都是力量的最大值,则很容易让对方借力或化掉。此外,当你一开始就以很大的力量打出时,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惯性,其结果往往会失去重心的稳定。此种动不动就用大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再一点,由于施力过程的距离和时间长,往往拳头或脚在到达对手前就会被对方看出其意图,也就给了对手充分的分析、判断时间。

从生理角度来看,一出手力量就以最大值出现,也就是说用力的肌肉其肌纤维全部收缩了,这时即使出手后你再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都已来不及了。因为要想改变运动的轨迹,必须要施加另外的力,那么这个另外的力来自哪儿呢?其实,即肌肉在进行下一次收缩前,必须先舒张。·来自“武宗”公众号·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肌肉与劲道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你与一个高手进行对抗时,会经常感到,挨打与打人全是在瞬间的事。而且有时明明看见对手的手是打向自己的头部的,可挨打的部位确是身体。这也许就是李小龙所说的“以快取胜”或“拳打不知”。因为它是在瞬间范围内的突然变化,以致于我们无法反应就挨打了。

根据物理学力学公式:力量=质量x加速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力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和加速度这两个变量。对于截拳道来说,质量一般是恒定的,如肌体的重量与护具重量等。而要想增大力的效应,只有改变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增大,只有加快肌肉的收缩。这里要明确指出的是,上述力学公式运用到技击中所需要的力效应,其加速度值加大的过程所作用的时间和距离不能长。就象前边提到的那样,若在较长的时间里加大加速度的值,便较容易让对方看出己方的意图并找出破绽。所以,加速度值的加大,只有在拳头或脚快要接触到目标时,再爆发式的用力,给对方以具有穿透性的致命重击。

关于肌肉的运用质量问题,李小龙的见解是,肌肉收缩的过程,即是肌纤维收缩的过程。肌纤维收缩要有神经支配,一块肌肉里虽有无数条肌纤维,但它们却不一定是同时收缩,因为这要看神经支配的情况如何。一条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叫一个运动单位,不过运动单位有大有小,但肌纤维的收缩都是以运动单位为单位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一个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只有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收缩。所以对于一块肌肉来说,从外表看是收缩了,但这却并意味着所有运动单位被动用。在截拳道中,爆发性的寸劲,要求攻击开始时并不是动用全部的运动单位,而恰恰是在击中目标前的刹那间才完成。·来自“武宗”公众号·当然,也只有在运动单位没有全部动用的情况下,在最后刹那间才能全部动用起来参与收缩,同时这又表现在动作速度的加快和最后发力的增大上。不过,上述过程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在截拳道中,对“爆发力”或“寸劲”的理解,不能只理解为瞬间范围的肌肉收缩。李小龙在这里所讲的“寸劲”,就其本质来说,是最后的力效应,这个力效应并非是来自身体的个别环节,而是来自全身的整体劲。如果仅仅是用前臂或拳头打出一个寸劲来,则其力效果肯定不会有那么大。

当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一位功夫高手的击拳或一位拳击家的打击动作时,会很快、很自然的发现,打在拳头上的力由脚蹬地开始,再通过腰肩、臂、肘等环节传递到拳上。所在,它是来自全身的力,是一种整体的合力,其力效应自然是很大的。对于初学者或想战胜高手的拳手来说,以这一用力的顺序,打出寸劲效果来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是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上谈了训练肌肉如何用力的问题,当然现代技击运动中的劲力表现方式,还不止一个寸劲与爆发力问题,在肌肉用力前或两次用力之间的肌肉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肌肉用力过程中,如果不会使肌肉放松,就等于肌肉不会用力一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