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生活待遇超级优渥 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福曼1930年代旅居上海生活起居实录

生活待遇超级优渥 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福曼1930年代旅居上海生活起居实录

时间:2022-08-22 13:14:18

相关推荐

生活待遇超级优渥 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福曼1930年代旅居上海生活起居实录

记得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接触到涉外租赁这个新行业,虽说记者这个职业在美国辛苦但不高薪,主要吸引人投身其中,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正义感会比一般人强烈点,英雄主义尤其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两年有两部记者电影(Spotlight the post)看得真想做调查记者。作为外媒驻沪记者,我们知道这些年的生活待遇还是很高的,大概有比较高的海外福利,2001年我记得当时BBC驻上海的记者邓肯(Duncan Hewitt)住在华亭路洋房里,后来我们知道了写《长乐路》的Marketplace电台记者史明智(Rob Schmitz)租在李嘉诚开发的汇贤居,这多少说明美国记者在上海活得很滋润。

以前有本书叫《第三只眼睛看中国》闹腾得沸沸扬扬,上图和下图两本书的确是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写作者都是蓝眼睛高鼻子外国记者。

我们这个号主要写点上海的老洋房故事和往昔生活逸事,今天找到两位当年的美国记者,一位叫哈里森·福曼(Harrison Forman),他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叫福曼;还有一位是饶世和(Malcolm Rosholt),当年从燕京大学结束研究生课程后到上海找到一份《大陆报》(美资英文报纸《TheChinaPress》)编辑工作。关于福曼,我们很熟悉了,仿佛是一位老朋友一直在微信群里发九宫格图片,他给上海留影大概有三千张照片,非常珍贵。为了让新来我们公号的朋友熟悉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先将有关报道罗列如下:(1)重写一遍: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口万兴(Van Shing)食品号 现磨咖啡豆溢出的浓香记忆一辈子;(2)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Malcolm Rosholt饶世和在上海 他和福曼Forman Harrison是老乡;(3)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的彩色照片大公开 登上海大厦并重走南京路;(4)著名摄影记者福曼的Modern Shanghai专题 东湖路上的杜公馆落成组照抓不抓你眼球?;(5)人民广场绿肺吸口气 福曼对西藏路情有独钟他原来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员······链接都可以点进去看看的。

上图是福曼最著名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报道集,学新闻的都知道斯诺那本《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 China)。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360百科)。

而福曼的这本《北行漫记》(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 Rport from red China)知名度也非常高。

美国作家休梅克(K.E Shewmaker )评价:“福尔曼是参观团(引者注:指的是1944年5月至10月在延安等地采访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中将他的专著出版的第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很快欢呼它,称它为权威性的目击者的证明书。

不少研究者认为福曼的照片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他记录下那一个永不回来的瞬间。下图是福曼纵横放肆的英文签名,但中文印章很规矩。

福曼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研究员,他1930年代开始深入到藏区多次,拍摄了不少当地风俗民情照片,这部分照片也极其珍贵和有较高史料价值,如下是福曼在各地采访和拍摄的工作照。

采访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元帅,两个热爱自卷烟丝的烟斗客。

从福曼烟斗说开来

福曼在沪衣食住行

我们很认真地看过福曼太太Sandra Carlyle Forman捐献给福曼母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的近三千张上海老照片,也从饶世和(Malcolm Rosholt)的照片册里发现一些福曼及其家庭照片,拼出了福曼在上海工作期间的基本生活轨迹,起居基本情况,还是有图有真相。

上海无战事的时候,福曼会开着他的敞蓬轿跑去郊区拉风的,如今这样拉风的轿跑记得不能发出噪音,超过80分贝的话被拒绝进入上海市境,进来了抓住一次200元记3分哦。看图加个内心独白:我是老老实实地坐黄包车进来了。话说福曼郊游主要是去打猎,看看他的持枪证,美国佬还是很野生的。

与朋友远足,当时的女生穿着打扮很时髦的,男生很休闲,步调不一致。

被整理出来的福曼上海照片其中一个部分,福曼在照片背后做了标记的,如Shanghai-daily life,上海的日常生活。如他要经常去万兴食品号,这个万兴也就是今天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的前身,住在淮海中路的上海人都知道这个万兴的。

万兴在文革后期仍然保留着咖啡柜台,那台大大的现磨机器喷喷香的咖啡粉是外公隔三差五带我光顾的地方(Susan的留言)。

Shanghai (China), street scene in front of "Van Shing & Co." 看看图片中的右侧还有一个大牌子,除了万兴,这个超市也是福曼要逛逛的,TA 叫New State Market 有行竖写的中文字叫“美丰伙食公司”。研究霞飞路俄侨生活的汉学家张霞是个有心人,在1937年6月13日的《大陆报》发现了TA的广告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以食为天。在上海能买到家乡食品,福曼一定是很开心的。现在的上海大超市都有进口商品柜台,西区外国人集聚地,老外们自己会针对客源开出街边小超市,常有冷门外国货。也许福曼的Shanghai-daily life 也是职务作品,但看看不太像,应该是他自己和太太孩子逛百货商店记录而已。下图福曼提供了某个布店的内景, 老底子去布店剪了布料,考究人家要专门请裁缝到家好吃好喝请他(她)量身定做,给外国人做衣服的叫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360百科)。

现在到上海的外国人还是会找裁缝来手工制作,董家渡轻纺面料批发市场老外扎堆的。

不管你是彩色照片和黑白影像,选择面料是第一步,看中面料后现场量体裁衣,再精心制作,优秀的裁缝还是男的多,心灵手巧的。

对外国人来拍照,卖鞋子的店员笑容展开,卖的是中式绣花鞋哦。

逛商店当然要看看有什么便宜货,哪怕是大富翁也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福曼镜头下的吃喝玩乐

福曼的相册里有不少翻拍的报纸广告,各大电影院的电影海报。福曼应该是个喜欢看电影的摄影师,故事之外也算是业务学习。

福曼和饶世和是美国老乡,那种老家离开非常近的老乡。旅沪期间,饶世和租在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口的伟达饭店,而福曼曾居住在毕卡第公寓,今天的衡山饭店,以后整理好资料我们还会再细说,福曼拍摄的毕卡第照片丰富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