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技巧课堂】中考高分作文结构技巧之情节起伏

【技巧课堂】中考高分作文结构技巧之情节起伏

时间:2019-05-05 04:05:33

相关推荐

【技巧课堂】中考高分作文结构技巧之情节起伏

最佳讲演

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演讲员方婷婷噪音甜润,吐字清晰。突然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礼堂。

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观众急了,“哪去了?”“怎么还不回来?”“真不像话!”

(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走上了讲台,再次响起了她甜润的嗓音:“像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又说:“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二、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情节突转法

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眼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好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聘用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好的突转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结局能够在前文中找到蛛丝马迹的暗示,而不可随意设置。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请你设置一个合情合理的突转结尾。

2.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A.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祝福》开头: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四叔高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 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B.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把柄》开头:

小时候,我最怕的人是小我两岁的妹妹。在家里,其他人的话可以通通不听,但妹妹的话我却不敢有违抗,否则,她便冲我喊一声“俺去说了”,然后亮出往外跑的架势。我就得乖乖地顺从。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把柄”在妹妹手里握着。

那时侯,我读小学三年级,……

C.切隔法。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

①“外来人”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来人”阻断,就是故事情节正常展开以后,主要人物的行为因为受到“外来人”干扰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记述某人到饭店就餐的过程。事件的常态发展过程应该是:进饭店—点菜—吃菜—酒足饭饱—结账回家。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令人倒胃口。名家名着是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的呢?利用“外来人”阻断,便是一个妙招儿。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开头: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个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故事开始,情节完全按常态发展,鲁提辖三人来到酒楼—点菜—等待上菜说闲话,这时“外来人”——金老儿妇女的啼哭突然介入,使故事立刻改变发展方向:鲁提辖摔碗碟—质问酒保—召见金家父女……整个故事顿时焕然一新。

②“外部环境”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部环境阻断,就是故事情节展开以后,按常态发展,突然介入特殊环境描绘,主要人物的行为受到环境的阻碍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记述早晨上学的过程,故事情节的常规发展脉络是:车站等车—车来登车—乘车途中—到站下车。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平俗乏味,如何解决呢?采用外部环境阻断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

天刚蒙蒙亮,王淑倩便背着书包急匆匆来到十五路公共汽车站。

铅灰色的天空四角低垂,宛如一个密不透风的幔帐,笼罩着大地。硕大的雪花,连天扯地地飞扬,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地上的雪足有十几厘米深,脚踏在上面,松软得就像厚厚的棉被。站台上等车的人抻长了脖子,不停地向远处张望,可期待已久的公交车,却像个娇羞的新娘,任凭人们在踪影。

“趁早打个车吧,否则今天非迟到不可!”她望着地上的雪,看着拥挤的人群,稍一思考,便做出了决定。

心底千呼万唤,仍迟迟不见

……

故事开始,情节完全按常态发展,即“来到车站—等车”,这时外部环境介入——大雪飞扬、交通阻断,使故事情节立刻改变发展方向:打车去学校。

③“外来物”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来物”阻断,就是故事情节正常展开以后,主要人物的行为因为受到“外物”的干扰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某人逛街,常态发展过程应该是:乘车去商场—购物—离开商场—乘车回家。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枯燥单调,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利用“外来物”阻断,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

星期天,小娟和母亲像往常一样,打扮得花枝招展乘车去逛街。

“哗——”就在二人急匆匆地下了车,沿着步行街准备进入商场的时候,冷不防,一盆脏水从楼上泼下来,将二人变成了落汤鸡。

“谁那么缺德,没看见楼下有人?”母亲冲着楼上大喊。

“素质怎么连头猪都不如,你下来,把我们衣服弄干净!”女儿冲着楼上骂。

……

故事开始,情节正常发展,母女乘车去逛街,这时外来物介入——一盆脏水凌空泼下,使故事情节立刻改变发展方向:购物变为骂街。

所谓各种阻断之法,不过是将老旧的原始材料通过阻断形式,改变其原始的衔接、发展规律,从而使平直情节变得跌宕起伏,让人耳目一新。

3.铺陈误会法:

例: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讨论: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4.抑扬交错法: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连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自己由于“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几天后,忽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没,没事儿。”“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

啊?!

评:这篇文章“我”由好奇一睹“芳容”而生爱慕,一声断喝让爱慕之情淡化,转而生厌。摔跟头又被嘲笑,“怨恨”之情萌生。转而受到关切刚刚将“怨恨”之情淡化,一句“帮抬煤气罐”又让感激化为厌恶。爱厌交替,转化自然,峰起岭伏,扣人心弦。

5.对比。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可能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例证: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子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 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做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

6.巧合。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比如,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吉姆和德拉是一对贫贱夫妻,但引以为豪的是,丈夫有一只祖传三代的金表,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圣诞节前夕,他们都想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妻子偷偷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丈夫的金表配了一条白金表链;丈夫则背着妻子卖掉了自己的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精美的发梳。双方都牺牲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期待着换来对方意外惊喜的时刻,最后出现的却是与期待完全相反的结局。虽然彼此的好意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因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结局。

7.意外

1976年7月28日

下班刚进家门,妻就一脸的怒气,“这是怎么回事?”啪地一声甩给我一张纸条,我疑惑地展开,见上面写:

亲爱的:

也许是情缘让你我在旅途中相识,如果你要和我保持联系,请按下面的地址通信:河北省唐山市南开区四马路二号楼1单元201号。

爱你的X

读完纸条,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气得想哭也想笑,便问妻:“你是从哪个垃圾箱里拣回来的?”

妻说:“从垃圾箱里拣来的我就不问你了。最关键的问题是,这张纸条是在你的书里发现的。”

“书?什么书?”

“台湾李某写的那本《外遇》!”

“这怎么会呢?”

“是啊,这怎么会呢?在我最真诚的丈夫身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但是这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你又如何跟我解释?”

“我无法解释。”稍停,我又说:“尽管我无从解释,但我敢对天发誓,我问心无愧。”

妻听后笑了,笑的表情挺冷酷,说:“你是什么我不追究,但我要追出那个叫X的女人。”

我不语。

妻又说:“明天我就去唐山,按纸条上的地址,找那个叫做X的女人。”

我知道妻说的是气话,便不再理她。

第二天我去上班。中午下班时,见写字台上留有妻的一张纸条,告诉我她去唐山找那个叫做X的女人。

看后,我又急又气。女人啊,女人!转念又一想,妻此行也许是一件好事,她到了唐山后真的能找到那个叫做X的女人,妻对我的怀疑不就云消雾散了么?

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妻走后的第二天清晨,广播里的一条新闻竟使我听后险些昏倒:“今日凌晨3点40分,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据我国地震台测定,这次地震为7.8级,如同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烈爆炸。”

听完这条新闻,我周身上下直冒冷汗,.我意识到我美丽的妻子有可能遇难,因为按照路途的旅程算,我妻子是发生地震的这天夜里到达唐山的。

我望着唐山的方向,留下了一个男人不轻易留下的眼泪。

当我带着伤感的心情,去单位告假准备奔赴唐山时,我见到我的同事小张那双红红的眼睛好象哭过。

我问:“你哭过?”

小张点头后说:“我深爱的一个女人,她居住的那座城市发生了地震。”

我忙问:“她是不是叫X?”

小张的思想一下高度集中:“对!你……”

“她是不是给你写过一张纸条?”

“对!”

“妈的!纸条怎么会弄到我的书里?”

“哎呀!”小张一拍手,说,“我借过你的书。”

我一切的一切都明白了,我狠劲狠劲地揪住小张的前衣襟,吼道:“你奶奶的孙子小张,还我妻子!”

妻子真的没有回来。经过官方的确切消息,我妻子是这次地震死亡人数242769的遇难者之一。

妻子的遇难日期是:1976年7月28日。

评:文章一开头就给了我们一个疑问,究竟这个X是谁?这张纸条是怎么来的?究竟丈夫是不是真的有外遇。除了这个悬念, 再接着往下读,我们还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去了唐山的妻子有没有死,这是第二个悬念。

到了“我信你”文章中丈夫和妻子的争吵表面上好象停止了,处于安静的平稳的状态,谁知道妻子却一赌气去了唐山。这就使情节发生了突然性的转变。增加了悲剧效果,让我们明白到,夫妻之间要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沟通。突出了主旨。

四、实战演练

(一)升格作文:

1、待升格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

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2、升格意见:

《拐角处的眼神》不能说文笔有多美,但是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叙述了父亲在我“受伤”以后的行为态度,较好地表现了父爱的那一份深沉和独特,情节也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过,同学们仔细读读,会发现文中尚有须作修改,方能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比如:

文章开头可用“因果倒叙法”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独特眼神来引出一段父子之情,使读者看了开头就产生一种悬想和期待。

文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照应,如文中“我”在拐角处看到老爸的身影后,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一种暖流流遍全身的感觉?交待老爸“特别”的行动及其所蕴含的感情,同时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这也能使文章产生波澜。

结尾可用情节突转法,写父亲为我准备疗伤药品等细节凸现父爱,使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化父爱的深沉和浓烈。

原文内容比较单薄,可以插叙一件凸现父爱的童年往事。文字不要太长,但是对表现父爱能起补充烘托的作用。可用“眼神”串联穿插的文字,使行文细密严谨摇曳多姿。

3、升格后作文:

拐角处的眼神

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

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害怕的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两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二)作文训练

作文题参考

1、从下边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意外 风波 好事多磨 喝彩

2、续写结尾: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突然(一只猫窜了出来,直扑那幅国画…… )

3、也可以带一篇自己以前的记事作文,运用一些方法把事件写得更加波澜起伏。

主编:杨会建

编辑:余荣荣

审核、推送:周彬彬

投稿邮箱:886439@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语文名仕荟

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尊重原创,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DAY ARRIVAL

今日推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