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 英国消失点剧团《我心深处》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 英国消失点剧团《我心深处》

时间:2019-06-06 07:08:42

相关推荐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 英国消失点剧团《我心深处》

关于人性的剧场作品

大千世界苍凉百态的微缩图景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我心深处》

来自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作品《我心深处》,是一部屡获大奖的国际知名作品,由英国国家剧院工作室(伦敦)、意大利那不勒斯戏剧节等众多世界一线艺术机构联合制作、英国着名剧团消失点剧团演出。该剧曾荣获:

苏格兰戏剧评论奖的三项大奖

最佳作品,最佳导演 & 最佳剧团

布莱顿艺术节阿古斯天使大奖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艺术节

圣地亚哥米尔国际戏剧节

那不勒斯戏剧节

第三届世界经典国际艺术节

布莱顿艺术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国际艺术节

的座上宾

该剧由爱丁堡前沿剧展独家引进,在上海大剧院首届“国际默剧展”进行亚洲首演,广受好评。今年载誉归来,第一次来到北京和观众见面。

该剧创作灵感来源于诺贝尔奖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剧作Interior 《室内》,该剧最具特色之处在于,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处湖边宅的窗外,“偷窥”室内发生的一切,虽然隔着玻璃窗、舞台上的角色都处于一种“无声”的状态,但整部作品却极具感染力、戏剧张力,引人入胜。

消失点剧团成立于1999年,是苏格兰首屈一指的艺术家主导的独立剧团,并凭借其新奇大胆、视觉化的作品而享誉全球。剧团透过抽象概念、想象及文本的视角来审视当代社会,创造的世界离奇梦幻、超越现实。剧团与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合作,创作出高度视觉化、多媒介且极富诗意想象的戏剧作品,被《英国卫报》誉为是“英国最独树一帜的剧团之一”。,剧团的两部作品《破碎的房间》和《我心深处》相继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大放异彩,并获得如潮好评。

演出简介

冬日里最长的寒夜。玻璃窗内,温馨的房间,一群朋友正在聚餐。灯亮了,每个人都很开心。餐桌旁的对话开始,故事慢慢铺陈开来。欢笑、调情、玩笑、吃饭、跳舞……随着窗外一个陌生人的突然造访,悲伤不期而至……

一窗之隔,一些微小的瞬间被瞬间放大,个体的、私密的悲伤被涂上史诗般的色彩。

一窗之隔,我们虽然凝视观察着他们,其实也在照镜子—对照着舞台上的角色,辨认出那些隐匿的小确幸、恐惧和渺小的个人悲剧。

所获奖项

苏格兰戏剧评论大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 & 最佳剧团

布莱顿艺术节阿古斯天使大奖

媒体评论

海外媒体:

迷人的戏剧作品,感伤、有趣,同时挥洒着令人心碎的博爱观……弦外之音波涛暗涌,绝不亚于契诃夫的经典作品

——《英国卫报》★★★★★

一种华丽慵懒的神圣气氛,与舞台上被放大了的动作完美融合,最终呈现的是一幅大千世界苍凉百态的微缩图景

——《英国先驱报》★★★★★

幽默与忧伤并存,那些看似不重要小事的叠加,使得每个角色流露出哀伤和孤独。这部迷人的作品令人联想到契诃夫的短篇故事 ——《地铁报》★★★★★

《我心深处》紧扣人们的经验现实,欢乐过后是忧伤,慷慨挥霍的是寻常的琐碎。契诃夫式的风格,因为它捕获了每一个生命个体背后潜藏的共通宿命……细腻的表演和编排,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戏。—— The Skinny ★★★★★

一部非常巧妙,丰富有趣的戏剧作品。毫不费力地在闹剧和悲剧、欢笑和恐惧、稀松平常和抽象神秘之间来回切换……导演Lenton创作了《我心深处》这部世界级的国际戏剧作品,把体裁发挥到了极致。——《苏格兰人报》 ★★★★

国内媒体:

观众在大湖住宅的窗外,窥看一个温暖、欢乐、好笑、各人心事层迭的聚餐,所有的台词和表演都正常存在,但是被玻璃隔断的无声世界,只有简略的月亮画外音存在,而这无声世界更显导演和剧本功力——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水晶

在悲喜交加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并且意识到其最终的悲剧性,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我心深处》将“丧文化”演绎得惊心动魄。“丧”,原来早已周期性地潜伏在人类的集体心理活动之中 ——《21财经》

观众变身“偷窥者”,隔着玻璃房听不见全靠猜也能让人落泪 ——《文汇报》

世界巡演经历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艺术节(阿根廷)

圣地亚哥米尔国际戏剧节(智利)

那不勒斯戏剧节(意大利那不勒斯)

巴黎城市剧院(法国巴黎)

第三届世界经典国际艺术节

欧洲新经典(波兰罗兹)(比利时布鲁塞尔)

布莱顿艺术节(英国布莱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国际艺术节(俄罗斯莫斯科)

特拉维斯剧院(爱丁堡)

哈默史密斯歌剧院(伦敦)

创剧院(格拉斯哥)

艾丽斯剧院(意大利罗马)

斯道奇剧院(意大利摩德纳)

兰心剧院(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国际默剧展(上海大剧院·爱丁堡前沿剧展)

观众评论(部分节选)

@-小肉松滴娘亲

有时候会想,生活究竟是踏踏实实的日子,还是一场虚空。生活究竟是首尾呼应的诗篇,还只是一个个切片——看着玻璃房子里的聚会,想起和朋友也曾有如此热闹的时刻,然后毫无缘由突然就不再联系,变得陌生而客气,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人们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终结,也就无法真正地“珍惜当下”。究竟什么才最重要?或许谁也没法给出正确答案。这是人生注定的悲剧属性,也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璞石心语

与去年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不同,今年的《我心深处》所令人得到的是另一番感受。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一个寻常不过的邻里聚会,通过布景和演员的肢体语言使我们窥探到我们各自内心深处的念想。人还是需要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也许这就是与动物的区别。

@Allie_WhatWouldYouDo

仿佛看了一场没有屏幕的电影。

没有台词,仅靠演员的张力和旁白依然撩拨了我的心,剧中有一段大家问Peter炖猪肉里放了什么才这么好吃,Peter说他忘了。我一下子流泪了,一直很害怕忘记,所以一直都很努力的去记住生活中的每件事,记住每个重要的人,但是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可能若干年后我也会忘记很多事,忘记很多人,也可能渐渐的可能会忘记生活中所有的事,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至亲至爱吧。

@玉碎金陵远

(长评节选)抛开戏剧理论回归戏剧本身,编剧在这里最大的善意,大概便是将那个可能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的“希望可以拉长甚至尘封起来变成永恒”的瞬间真的静止了起来,让每个人得以更真切且用力地贪恋那片刻的欢愉。

然后,我们分享一篇文章,是把《我心深处》带到北京来的水晶老师写于去年首届国际默剧站开幕之际的策展手记,她为什么要把这部戏带给国内观众,看完就明白了。

策展记|我深处,《我心深处》

文|水晶

命运的洪流滚滚而来,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今年的8月26日,周日,我刚刚结束一年中最重要的选戏工作,从爱丁堡回到北京不久。

那几天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灿烂的阳光与蓝天白云,令这座久霾的城市明艳动人。我难得地可以休息两天,正好倒倒时差,睡到中午才醒,下午给爸爸妈妈打了个电话,年初因为脑出血而留下后遗症的妈妈接了电话,她近期恢复得相当不错,已经可以在电话里和我如常对话,我告诉她因为下周还要再出一趟国,等回来就去老家看她。她很高兴地说“好啊”。

然后我出门,去做艾炙、按摩,想起来那天心情真是好,和美容院的小妹聊得很开心,晚上10点,她们送我出门上车时,我接到哥哥的电话,说“妈妈情况不太好,你快点回来吧”。

第二天上午有个很重要的会,犹豫了很久,还是一早提着箱子去开了会,然后再去机场,赶最近的航班回家,路上退了出国的机票,写邮件、打电话处理一些最紧急的工作......一向沉着的我,也免不了有点慌乱,拿着东西的手,一直不自觉地发抖。到的时候已是夜晚,妈妈在ICU里昏迷着,她没有看到我最后一眼,我也没能跟她说上最后一句话。一周后,她走了。

《我心深处》开场时,是观众们隔着玻璃大窗,看着一间客厅,祖父与孙女,各自在为即将开始的家庭聚会忙碌,祖父关心的是餐具是否齐整、菜是否准备妥当、时间到了几点、客人们大概什么时候来;正值芳华的孙女,关心的是自己身上的味道是否清新,口红有没有沾到牙齿上,穿哪件衣服更合适......然后是接踵而来的客人们,吃素却带了一个大大美味甜点来的妇人,落寞的猎人,看上去情投意合却裂痕已生的恋人,大家进门,拥抱,互送礼物,寒暄,开始举杯畅饮,歌舞,欢笑……酒过三旬,意兴阑珊,老头和猎人对着玻璃窗看外面冬日的圆月,一口一口,默默地吃着冰淇淋——多么甜美的时刻啊!

当这一切正在玻璃窗内无声而热烈地进行时,一位陌生人,正在窗外徘徊,她讲述着窗内正在发生的一切,也仿佛预言着将要发生的一切。我记得8月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看到这部作品时,起初一直一直在笑,笑那些客人们各自奇葩的特点,小虚荣与小心机,那些一擦而起的爱的火花,和酒后不能自控的囧态......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泪水突然就滑落下来,啊,原来在这欢乐的表象之后,命运的脚步正悄消迫近,你几乎想要急切地穿过玻璃窗,去叫醒这欢乐微醺中的人们。

那天,我在航班上等待起飞的时刻,忽然想到这一幕。我想,如果我那天下午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下午4点去到美容院的时候、高高兴兴跟人聊天的时候,有个人过来提醒我:喂,快,她要走了,快去见见她……我会不会赶上见妈妈最后一面呢?

然而这世上并没有如果。

我们所有的人,都在未知的命运里,近乎茫然地前行,并不知道将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也根本没办法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各种应对与准备,因为那一刻,一切看起来都很好,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妈妈的声音一切如常,而他们正在享受着温暖的晚餐与皎洁的月光,湖水波光粼粼,歌声与裙裾齐飞.....

但《我心深处》绝对不是一部悲情或令人伤感的作品,它裹着“喜剧的糖衣”,内里是巨大的伤感,可这种伤感并不会击垮观众。相反,正因为观众和那位“陌生人”一道预知了命运,他们反倒更加怜惜屋中那些沉浸在当下欢愉中而不自知的主人公们,观众甚至比主人公更充分地意识到,这欢愉即将逝去,这放大了、拉长了、仿佛被凝固了的时空,像是那被一小口一小口吃下去的冰淇淋,其质感变得更加隽永与清晰。

在痛与甜蜜之间,我们终将记得甜,而忘记痛。

《我心深处》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早期戏剧作品《室内》(Interior), 他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评价“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同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梅特林克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一文中,曾提出“静态戏剧”(Drama Statique)的理论——戏剧情节处在一个“一转而逝”的瞬间,对这个瞬间超越时空的描写与观察,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便不仅是生命中某一个激动不安的、稀有的顷刻——而是生命本身。在这静止的一瞬,人物、情节都是沉默的、行动缓慢的,而当生命进入这样的宁静瞬间,更容易体现那些原本不易察觉的本质与真相。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版的《我心深处》,可以说是这种“静态戏剧”最经典的样本呈现,隔着玻璃窗,仍然被“三一律”笼罩着的故事情节发生着,可是因为玻璃窗这“实体第四堵墙”的存在和消音化的“默剧”演出方式,观众又被抽离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观看,他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观者”,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投入到剧情中去。观众一方面被“强行”隔离在故事和人物之外,检视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另一方面思绪和情感又不由自主地被人物与情节俘获,并更加深切与自由地进入舞台空间,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这种发生在观众自己身上的矛盾体验,构成了比戏剧情节更强烈的“戏剧冲突”——观众既置身事外、又强烈地与人物命运感同身受,这一进一出,时间静止了,命运静止了,生命的宁静瞬间,不可思议地出现了。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你可以把《我心深处》看成一部寓言式的作品,它昭示了我们观察人生和省视自我的另一种角度,也展现了艺术或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对他者的窥探来完成自我救赎的。我们隔岸观火、隔窗观剧,也隔着这部戏,观照到自己已知和未知的人生,好奇着那将要到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面孔。英国艺评杂志The Skinny说:《我心深处》紧扣人们的经验现实——欢乐过后是忧伤,契诃夫式的风格,因为它捕获了每一个生命个体背后潜藏的共通宿命……

这样的作品,也总是提醒我:要爱,要好好去爱,你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去见他们,去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你爱他(她)。不要等到有一天,这话来不及说了。

回想这些年来,除了爱,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看过的、喜欢的戏,尽最大努力带回来了。而且“爱丁堡前沿剧展”不随便选戏的,行业和观众对我们的评价“部部精品”,绝非虚言,这里面有我们整个团队无尽的心血与真爱,以及满满的诚意。这一次的《我心深处》,不夸张地说,即使放在节展遍地、强戏如云的十月上海,也绝对是戏剧类作品中,最值得你来一看的独特之作。

有些好戏,错过不再。就像有些时刻,无法重来。你懂的。

(10月15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票通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