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教学散记】听王崧舟老师《湖心亭看雪》有感

【教学散记】听王崧舟老师《湖心亭看雪》有感

时间:2019-02-20 09:55:37

相关推荐

【教学散记】听王崧舟老师《湖心亭看雪》有感

前言:语文课堂回归本真,书声琅琅,语文老师提笔记录,思想闪光,这应该是语文教学最美好的愿景。感谢郭纯老师的感想:

利用周末空闲时间,我在网上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实录《湖心亭看雪》受益匪浅。

整个教学过程,王老师极其注重朗读教学,朗读在整个课堂一脉相承,首尾相连。形式上,有我们平时的指读、齐读、默读、自由朗读、老师的范读,还有我用的很少甚至从来没有运用过的间隔朗读、联想朗读、反复朗读、对比朗读、情境补充朗读等等。

所谓间隔朗读,老师的引导语和同学们的朗读相间而成。每一段学生朗读前王老师都先组织语言,设置情境,烘托出相应的气氛,孩子在此时读出与老师与作者感同身受。一篇文章形成“引——读——引——读”的间隔式朗读。比如学生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而已”一句,老师在前面先引导:于是,我就沉浸在这样的一个境界,我忘记了时间,我忘记了自己。学生们似乎也进入了一个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朗读也就自然而生了。这种形式,避免了学生一读到底,盲目阅读,逐层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联想朗读:引导学生们感受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比如“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一句,联想平日西湖的热闹景象,游人如织,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再感受此句,学生就能很好体会到一个“绝”字的妙处,朗读时候就能想象到万籁俱寂的一幅画面。这种朗读方式在本堂课运用较多,从我个人角度理解,这也非常适合我们文言文教学。许多文言篇章语句凝练,含蓄典雅,一两个字就有无穷意境。所以指导学生朗读时候,抓住关键字引导好孩子们的相关联想非常必要。

反复朗读:自己这种方式也运用过,但是总是流于形式,似乎学生们虽然反复却也最终没有提高。王老师对一个孩子让他试着读了四五次,循循善诱,孩子越读越好,越读越有自信。让学生反复朗读某一句,老师的确要有点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怕耽搁时间,也不要忧虑在一个学生身上耗费太多时间,因为这个孩子的朗读问题应该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逐个草草指导,不如对一个指导到位,起到示范作用,值得学习!

对比朗读:文中最为喜欢的一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老师先询问同学们依照平时语言习惯,这一句哪些词语会发生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结果就成了这样的句子“湖中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老师不评价换后的效果,而是让孩子们反复对比朗读,学生们最后都能分析出这几个词的妙处了。比我们直接领着学生面面俱到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情境补写阅读:这一点感觉王老师也运用的特别妙。结尾处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请同学们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一下,作者和金陵人痴的果真相同吗?还是同中有异?继而读舟子的话,想想假如我就是张岱,我可能要对舟子说些什么?学生们对补充的句子再次朗读,老师既培养了学生们联想想象能力,也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意。有的学生补写的大致是:舟子啊舟子,你怎么能明白我的心意,其实天下又有何人真的像我一样的痴啊!这就表明学生读懂了张岱的那种遗世独立清高自赏。

以上几种朗读方式很是学习和受用,实实在在接地气,以后教学中自己也尝试运用。一堂课所讲知识点并不是太多,但是只要指导的非常到位。学生们印象比较深刻。自己常常生怕忽略一篇课文的每一点知识,但是授课时间有限,那每一点就都成了蜻蜓点水,换个思路,我们其实是可以在相似的课文把的知识点在不同篇目渗透。比如本课的景物描写的画面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总之收获多多,语文朗读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