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宜春这个地方有三千岭古道 什么时候去一起去看看

宜春这个地方有三千岭古道 什么时候去一起去看看

时间:2020-01-03 14:19:47

相关推荐

宜春这个地方有三千岭古道 什么时候去一起去看看

原标题:宜丰:探秘三千岭古道

从宜丰县天宝乡古村后街往北方向直走,经黄岗山垦殖场狮子岗分场东港队上山,就是一条直达潭山镇茜槽村的千年石板路——三千岭古道。

▲三千岭古道石板路

别小瞧了这段隐没在深山的古道,它不仅是上世纪80年代修通环山公路之前,茜槽村乃至旧时古阳寨通向天宝及洪都(今南昌)的必经之路,而且沿途还蕴藏着许多神秘的古迹奇闻。沿着蜿蜒崎岖、时隐时现的石板路在大山深处穿行,只见满山茂林耸立,路旁枝繁叶茂,不时传来林中悦耳的鸟鸣和山涧孱孱的流水声,使一路景致显得更加静美神秘……走走停停,不觉行至三千岭中段的密林深处出现一座古石亭,该亭子高近3米、宽4米、长6米,全部由200—300斤重的长条麻石砌成,走进亭内,只见嵌在亭子内石壁上刻有的“天宝乡三十三都下会岁进士刘际会仝妻漆氏建立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吉日”等字迹依然清晰。

▲建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适斯亭全貌

向导介绍说,这座石亭叫“适斯亭”,最早是天宝进士刘际会夫妇出资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建成的,“适”表示“恰好”,“斯”指“这里”,意思是这座建在上下两段陡坡中间平缓之处的石亭,恰好是过往三千岭的行人刚想休歇及遮风避雨的地方。

适斯亭内石碑上的石刻文字记载

若干年后,家住天宝古村东门的刘姓泰轩公的妻子经三千岭到茜槽走亲戚途中突遇大雨,就赶紧到适斯亭内躲避,无奈亭子年久失修、顶棚损坏,泰轩婆婆全身仍被淋湿,回来大病一场。几天后,适逢其儿子张罗着要为自己做寿酒,泰轩婆婆就劝道:“你们就把为我做寿的这笔钱省下来,去把适斯亭重新修好吧,以便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其儿子深感母亲的公德之心,赶紧筹资请人把石亭修好,而母亲的寿宴也照办不误。

▲刘氏万昔日的划船坵旧址

▲刘氏万遗址屋基残石

上坡继续前行一段路程,前方出现一地的断瓦残垣。向导告诉笔者,这就是当年鼎鼎有名的刘氏万合璧街遗址。刘氏万合璧街早在唐代就是一个商贾云集、富庶一方的村庄,至今尚保留有马场、粜米场、戏台、划船坵、坩埚等遗迹,因早年出了个十万家财的富豪,民间又习惯称这里为“刘十万”。可惜在南宋时期,村庄被一场大火所毁,刘氏万居民于是搬迁到现潭山镇店上村后坊重建家园,后向现潭山老街等地发展,所以,当地有“先有刘氏万,后有潭山街”的传说。

▲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崇福寺

从刘氏万的兴起年代及富足程度推论,三千岭古道的修筑时期至少可上溯到千年之前。而据早期初步统计,这条从茜槽下到东港的古道约有3000级石台阶,这大概就是“三千岭”古道名称的来由。

▲建于明朝末年的石拱桥

到了三千岭古道的上端——茜槽村,该村刘方明、肖茶秀夫妇领笔者一行参观了坐落在这条古道旁的明崇祯十三年(1640)崇福寺、明末石拱桥及造土纸作坊等古迹遗址。

▲茜槽造纸作坊的纸槽和水碓石臼依然保存完好

茜槽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造土纸。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身处深山,当时远离战乱,造纸业得到空前发展,全村各类造纸作坊达48家半之多,所生产的表芯纸通过水路经上高、高安、九江远销南洋等地,现多数纸槽及水碓石臼依然保存完好。可见茜槽一带在明、清时期的繁荣,也进一步证实了“三千岭”商贸古道在当时的重要性。

来源:江南都市报宜春新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