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第一口母乳就是益生菌bb12!母乳中的益生菌与宝宝健康

第一口母乳就是益生菌bb12!母乳中的益生菌与宝宝健康

时间:2022-03-18 20:35:17

相关推荐

第一口母乳就是益生菌bb12!母乳中的益生菌与宝宝健康

哺乳行为是我们哺乳动物特有的行为,也是母爱最集中的体现。

刚生下来的宝宝还没有睁开眼,它已经具备寻找母亲乳头的天生本领。

宝宝离开了妈妈的身体后,母乳成了宝宝最重要的保护方式,第一口母乳中存在了大量初乳的免疫营养物质乳铁蛋白等,以及动物双歧杆菌bb12,从不同的层面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母乳是源泉和定海神针

肠道菌群如此重要,那这么多菌群是怎么来的?总不能靠邂逅吧!

原来,从受精卵细胞到足月胎儿,母亲的子宫为胎儿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但伴随着出生后孩子的的呼吸、饮水和进食,细菌们也随着进入肠道,并安营扎寨扩大地盘。

宝宝出生后首次接受的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了。

其实,妈妈体内的益生菌可通过肠道淋巴结转移至乳腺中,每毫升母乳约含有3000个益生菌,其中大部分均是十分重要的双歧杆菌bb12、乳酸杆菌,也有其他经过母亲机体选择出来的益生菌。

母乳中含有的大量的双歧因子bb12、半乳糖寡糖、低聚果糖等物质,也可帮助益生菌的生长、繁殖,为其提供最适宜的养料。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也能够抑制其他有害细菌,为双歧杆菌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些益生菌随着哺乳直接定植于宝宝的肠道之中,构成最初的“原住菌”,帮助益生菌抢先占领优势地盘。

来自母乳中的“原住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因子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维持有益菌群的主导地位。随着辅食的加入、户外活动的增多,宝宝与外界环境接触机会的大幅度增加。

宝宝也需要肠道菌群?

健康人体内是完全无菌的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有很多细菌都非常友好,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和这些微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邻里乡亲”,他们主要居住在我们的皮肤表面和消化道之中。

肠道是一个半开放系统,它既不像皮肤一样有厚厚的角质层与外界隔开,又不如骨骼、心脏等内部组织一样是完全无菌的。

肠道黏膜表面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正常成年人肠道内的肠道菌群总重量能够达到1~2公斤!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何保证肠道环境的相对稳定呢?这就要靠人体和益生菌的互帮互助了。

一方面,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认识这些“好邻居”,对有益的细菌不再追杀,允许他们“借宿”于此,甚至与它们分享食物中的养分;另一方面,有益的细菌也帮助人体处理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产生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B、K、必需氨基酸等物质,还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止有害菌定植的侵扰。

总的来说,肠道菌群将陪伴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帮助机体免疫力的发育和成熟。

如何培养一个正常的肠道微生态是父母的责任,更是宝宝的必修课,微生态的紊乱将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威胁,可能诱发小儿肥胖、小儿腹泻病、贫血、慢性肠道炎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等。

人体胃肠道中还存在大量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菌群紊乱还有可能借此影响宝宝的心情,甚至引起抑郁、焦虑、自闭、遗尿等问题。

母乳中的益生菌与宝宝健康

更多知识:

1.母乳和母亲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对有过敏疾病风险的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的组成起决定作用

背景:目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来源,以及母体的双歧杆菌对初生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仍旧未知。

目的:评估母乳以及母亲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关联。

方法:该试验包括61对母亲和婴儿,重点关注母亲的过敏情况。通过直接PCR方法,分别测试30-35周孕龄母亲粪便中,婴儿1个月粪便中,以及产后1个月母乳中的双歧杆菌。

结果:在对应的母亲和婴儿中,粪便中青春双歧和两歧双歧杆菌定植频度和活菌数具有显着相关性 (定植频度分别为P=0.005和0.02 ,活菌数分别为P=0.002 和 0.01). 过敏性婴儿和母亲只检测到青春双歧。母乳中双歧杆菌的平均活菌数为1.4 x 10(3) 个/毫升 [(IQR) 48.7-3.8 x 10(3)]. 长双歧在母乳中检测到的频度最多。与非过敏母亲相比,过敏母亲中母乳中的双歧杆菌含量显着较低 [平均 1.3 x 10(3) 个/毫升 (IQR 22.4-3.0 x 10(3)) vs. 5.6 x 10(3) 个/毫升 (1.8 x 10(3)-1.8 x 10(4)), 分别的, (P=0.004)], 她们的婴儿粪便中相应的双歧杆菌数量较低 [过敏母亲的婴儿3.9 x 10(8个/克 (IQR 6.5 x 10(6)-1.5 x 10(9)) ,而非过敏母亲的婴儿vs. 2.5 x 10(9) 个/克(6.5 x 10(8)-3.2 x 10(10)), P=0.013].

结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如母亲处于过敏状态则母乳中的双歧杆菌数量下降。母亲肠道和母乳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影响婴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因此,母乳中的双歧杆菌是婴儿构建肠道双歧杆菌的重要来源。

文献:

2. 使用菌种依赖和非依赖方式,评估母乳中菌种的多样性

Jost T,Lacroix C,Braegger C,Chassard C.

摘要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益于母乳喂养,这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不仅能提供营养成分,生物/免疫活性化合物,也提供各种共生性菌种,包括肠道相关性厌氧双歧杆菌。这篇研究的目的是调研母乳中细菌的多样性。在几个月内不同取样点 (产后3-6, 9-14 和 25-30天) 收集母乳,使用菌种依赖及最新的菌种非依赖测定技术 (Sanger 测序 和 454-焦磷酸测序技术). 除了优势兼性厌氧菌种,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丙酸菌属 (占分离菌株>90 %,焦磷酸测定技术相对分离丰度为 23·7), 通过焦磷酸测定技术还检测大量的专性厌氧菌,包括双歧杆菌菌属和 韦永氏球菌属,并通过分离得到的活菌株得到确认 (占分离到菌株的3·4 % ,相对丰度1·4 ). 焦磷酸测定技术还揭示了多种主要肠道相关专性厌氧菌DNA的存在(6·2 % 相对丰度) ,如拟杆菌,以及第一次发现的梭状芽孢杆菌属下的几种细菌,产丁酸细菌,如Faecalibacterium 和Roseburia, 这些细菌对于结肠的健康都非常重要。该研究表明母乳可能是新生儿肠道细菌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包括肠道相关的专性厌氧菌,对新生儿肠道细菌定植以及免疫系统的成熟起重要作用。

文献:

3. 母乳菌群:来源,以及在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方面的可能作用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母乳是无菌的,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母乳为婴幼儿肠道源源不断提供各种共生,互惠,和/或可能的益生菌。菌种依赖和非依赖检测技术揭示了母乳中的优势菌种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它们在婴儿肠道定植的功效。这些细菌的健康功效包括保护婴儿预防感染,并且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不同的研究表明母乳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能通过肠道单核白细胞介导的机制,在孕晚期到达乳腺。因此,调节母亲怀孕以及哺乳期的肠道菌群,可以对婴儿健康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乳腺失调可能会导致乳腺炎,这是导致意外断乳的首个医学原因。从母乳中分离得到菌株,可以开发新的益生菌菌株。这篇综述还讨论了母乳中益生菌对于治疗乳腺炎,以及抑制母婴间HIv传播的潜在作用。

文献:

4. 乳房,母乳和微生物群:一个复杂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哺乳

Urbaniak C,Burton JP,Reid G.

摘要

直到最近,人们才了解母乳中存在益生菌的事实。一高通量菌种依赖测序研究表明,母乳中存在多种微生物群,其来源被认为来自皮肤,口腔和肠道菌群移位。母乳替代品配方奶粉中并不存在这些菌群,配方奶粉对于婴儿健康将缺乏哪些环节呢?某些配方奶粉中会添加益生菌以提供一些健康益处,但与母乳相比添加的益生菌仅仅局限于某一菌属,其剂量也相对较高。许多有关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都源于这一发现,在女性生命的不同阶段,包括哺乳后,有哪些菌群,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乳房中定植,从短期和长期看对于宿主的健康有何影响?这篇文章将就此类问题展开讨论。

文献:

5. 母乳和婴幼儿粪便中菌株的共通性

摘要

以前的研究表明,母乳中的细菌可能是婴幼儿肠道菌群的来源。这篇研究表明母乳和婴儿粪便样品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具有相同的特异菌株。从20对母婴组合的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细菌样品,进行菌株水平鉴定,并对几乎所有样品进行葡萄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通过qRTi-PCR技术进行DNA分析。这些细菌样品在不同的琼脂培养基培养。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形态菌落,通过传统方法进行菌种水平鉴定,并通过分子学技术(PCR, RAPD, PFGE , 和/或MLST基因型分型)进行菌株鉴定。19对母婴组合的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到的细菌样品,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具有相同的特异菌株,特别是2组母婴组合具有4种相同的菌株,而大多数母婴组合具有2种相同的菌株。这些结果确认母婴组合中的母乳和婴儿粪便具有相同的菌株,表明母乳喂养能有利于将母体的有益菌转移到婴儿,有利于婴儿构建健康肠道菌群。

文献:

6. 通过定量实时PCR技术,测定健康母亲母乳中菌群的多样性

摘要

目的:母乳为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提供重要的细菌来源。目前,利用菌种非依赖技术研究母乳中菌相多样性的研究还较少。这篇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定量实时PCR技术(qRTi-PCR),研究母乳中菌群的特征.

方法和结果:利用qPCR方法分析总共50份母乳样品,以测定不同的细菌属或集群,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肠球菌,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IV集群,以及梭状芽孢杆菌集群XIVa-XIVb组。所有样品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优势菌种,梭状芽孢杆菌集群XIVa-XIVb组和链球菌在大多数样品中检测到,而拟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IV集群则不然。

结论:我们的结果确认了母乳样品中具有丰富的细菌DNA存在,表明qRTi-PCR 技术在母乳的微生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篇研究的重要性:qRTi-PCR技术让在母乳样品中检测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细菌DNA成为可能,这证明母乳为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提供重要的细菌来源。.

文献:

7. 健康女性母乳和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多样性,以及在婴儿肠道菌群定植中扮演的可能角色

目的:使用16S rRNA基因技术评估健康女性母乳和阴道分泌物样品中乳酸杆菌多样性,以及了解在婴儿肠道菌群定植中的可能角色

方法和结果:通过无菌方法采集母乳样品,阴道擦拭物以及婴儿粪便样品,其中5位产妇的新生儿是通过阴道分娩,另5位通过剖腹产。结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使用乳杆菌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扩增子,并构建克隆库来描述乳杆菌组的多样性。DGGE 指纹图谱与多样性方法无关。阴道样品中的菌种在母乳克隆库中均未发现,只有少许在婴儿粪便中检测到。

结论:母乳和粪便中的菌群组成与分娩方式无关。

这篇研究的重要性:之前认为新生儿在分娩时,通过口腔吸入阴道菌群而获得乳杆菌的定植,因此新生儿会在哺乳时将这些细菌转移到母乳中。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分子学水平上,母乳是婴幼肠道乳酸杆菌的好的来源,而不是母亲的阴道菌群。

文献:

8. 母乳中分离到的益生菌的健康功效

摘要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它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独特组合,为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另外,母乳中还含有生物活性化合物,有各种健康功效,如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保护婴儿对抗感染。母乳的这些活性物质中,益生菌是其中新发现的成分。这篇研究综述了母乳中的益生菌在动物和临床实验中的健康功效,而促进免疫系统发育,预防感染,以及抗过敏功能是母乳中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母乳中分离到具有健康功效的益生菌,为婴儿配方食品中相应添加这些益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配方奶粉研发的最终目标是,尽量模拟母乳,并使两者的健康功能无限接近。

文献:

9. 母乳为婴幼儿肠道提供乳酸菌来源

目的:研究人类母乳中是否含有潜在益生性乳酸菌,从而可看着是合生元食品。设计:乳酸菌从8位健康母亲的母乳,乳晕和乳房皮肤,以及相应母乳喂养的婴儿口腔擦拭物及粪便中分离。随机选择一些分离物 (178 来自母亲及各自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多态扩增 (RAPD) 聚合酶反应测试,对显示相同RAPD模式的菌种再进行16S rDNA 测序。

结果:每一母亲和她的新生儿组合中,从母亲乳晕,母乳,婴儿口腔擦拭物和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杆状乳酸菌具有相同的RAPD模式。所有的这些杆状乳杆菌,无论是来自母亲或是婴儿的样品,都被鉴定为加氏乳杆菌。类似的,在这些不同来源的球菌状乳酸杆菌中,某些具有相同的RAPD模式,被鉴定为屎肠球菌。与此相反,从乳房皮肤分离到的乳酸菌和其它来源的乳酸菌RAPD模式不同。

结论:母乳喂养为婴儿肠道提供充足的乳酸菌来源。母乳中的乳酸菌可能来自于母亲体内,而不是因为沾染乳房周围皮肤。

文献:

10. 母乳提供的双歧杆菌,有利于婴儿肠道发育和成熟

摘要

背景: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利于肠道的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后期某些疾病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种。目的:使用分子学技术(PCR)测定母乳中是否有含有双歧杆菌,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别使用PCR和实时PCR技术,定性和定量测定20份母乳样品中双歧杆菌。结果:母乳样品中含有双歧杆菌,其中长双歧杆菌最常见,其后是动物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以及链状双歧杆菌。结论:母乳中含有双歧杆菌,特定的双歧杆菌菌种能促进婴儿肠道菌群的健康发育。

文献:

11. 从母乳中分离得到,具有潜在益生菌功效的3株乳酸杆菌菌株

摘要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发育以及组成的重要因素。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从健康母亲的母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其中一些鉴定为乳杆菌,这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其中的2株加氏乳杆菌,和1株发酵乳杆菌潜在的益生功效,进行了各种测试,包括在模拟胃肠道中的存活条件,抗菌化合物的产生,对肠道细胞的黏附性,生物胺的生成,黏蛋白的降解,酶的情况,抗生素耐受性的模式。总体上看,从健康母亲分离得到的乳酸杆菌的益生功效,至少与目前通常的市售菌株相当。这些结果表明,由于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母乳属于天然合生元食品。

文献:Martín R,Olivares M,Marín ML,et al. Probiotic potential of 3 Lactobacil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breast milk.J Hum Lact. Feb;21(1):8-1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