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出家人没有后代就是不孝顺吗?这误会太大了!

出家人没有后代就是不孝顺吗?这误会太大了!

时间:2022-06-22 23:55:35

相关推荐

出家人没有后代就是不孝顺吗?这误会太大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佛语哲思”,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一语道破了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说明了孝顺父母,是人子之本份,是一切德行的起点,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但是在行孝方面,儒家主张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认为作为人子,应该随时奉养服侍父母之左右。

因此对于佛门释子割亲辞爱,剃除须发,不娶嫁生子的修行方式疑惑不解,于是辄随己见,加以谤渎,谓之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

出世的佛教,更知道孝顺父母

其实,世法重孝,出世的佛眼法更重孝道。

如佛在《戒经》中云: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为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

古人有一副上联写着:“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可叹世俗之人不明佛理,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于是执持已见,被表层的孝道蒙蔽,通过错误的比量,加上偏执错误的推论,然后大言不惭地对出家修道者加以评论、批驳、责难……怎不贻笑大方?

其实,佛门释子对父母是孝敬、顺从的。

经载,佛制出家必先禀其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度。

若其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

如《净土圣贤录》记载:

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室,并劝母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

又《高僧传》说:

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养母。

如此的至诚孝道,佛门举不胜数。

出家前拜别父母

《吉祥经》曰: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事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是的,拥有再多金钱,再高地位,再大权势的人,生活不一定幸福、快乐。只有奉养父母,孝顺双亲,家庭和睦,才是吉祥快乐的生活。

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家庭无纷争,社会则安宁,国家就太平,世界则和平。这也就是佛教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所建立的人间净土,而家恰好是这个高层建筑的基石。

若家不安,国能平否?若不能治国安民,平定天下,人间净土岂不成了乌托邦?

因此说沙门释子出家,抛弃父母,与叛逆不孝逆徒没有差别,真是大冤枉。

祭统说:“生则养,……养则观其顺也。”

孔子亦曰:“生事之以礼。”

孝道不仅是赡养,更要顺礼敬

故孝道不仅仅是养,更主要的是顺、礼、敬也。

对于行孝方式,佛教阐述得更详细、具体。佛经说父母恩重难报,为人子者纵使三大阿僧祇劫担父挑母,行无尽功德,都难报答父母恩爱于万分之一。

因此,孝养父母亲应出于诚心恭敬赡养。

孔子也说: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对于父母只是提供物质上的奉养,而没有尊敬和恭顺,这与豢养犬马等宠物有什么差别呢?

佛在《善生经》中明孝道应具五事:

一者、能奉养使无乏;

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所以说孝,不但要为父母提供衣食住行,更应尊重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教诲,对己之行应禀知父母。

佛在《大宝积经》中为弟子说明五事侍亲之原由:

夫父母者,皆愿利生所生子故,难作能作,能忍一切难忍之事,假令种种不净秽恶,皆能忍之,乳哺养育,无疲厌心。

深刻表明父母对子女的爱护,甚于爱护自己。为了子女,他们能吃尽天下之苦,能忍一切难忍之事。所以父母亲对我们恩重于山,而生为人子的吾辈,又怎能弃父母于不顾呢?

故《四十二章经》说: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

世尊一再强调,曰: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故佛门有“侍佛先侍亲”之说,更有“父母乃堂上活佛”之美谈。由此可知,佛教非常重视对父母生前的服侍供养。

譬如,求生西方,是学佛者的导归,人生的终极目标,一切学佛修道者之共同归宿,但往生西方三资粮中的头等大事就是奉养父母。若不奉养父母,不但生西无望,而且学佛无益,道业渺茫,解脱无期,所以孝养父母是出家修行者重要的成道资粮之一。

印光大师在与方福保居士书中云: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

又说:“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

故孝道是世、出世间法所共循,也是世尊二千多年前,指示弟子做人之准则。

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试问,出家修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脱生死,成就道业。若说释子不孝,那此业怎了?此道怎成?

佛门孝道含义更广博

何以他们却披上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的锦衣,受万民之爱戴,成民族之英雄?而独佛教被责为逃避现实、逆徒之列?

其实,佛法虽浩如烟海,却处处指归释子应以“弘法为家务,度生为事业”作为修行目标;各高僧大德等诸菩萨为法忘躯,为度众生,广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弘誓愿……都是在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服务。

要民富国强,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出家人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教育工作,劝导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待人须遵“六和”,处世应依“六度”。

因此,在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伟业中,佛门释子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近代着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说:“佛教乃入世而非厌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离开人间则无佛可成。出家仍为成就大我而弃小我,为庄严国土而抛弃小家。此乃国大家小、民重我轻、永远把普度众生放在第一位,这是多么广博的胸怀!

所以说佛教不但是重孝而且是至孝,它与中华民族“以孝事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冲突,而是更加广博、更加深远!

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感恩

●你听过“丹霞烧佛”的故事吗?

●信佛,就是信自己,就是信因果

●佛像可以做手机屏保吗?看完恍然大悟,不再纠结

●这枚避祸纳福的护身符,快快收下!

●听过“三净肉”吗?此文送给想吃素 却做不到的人!

●子女不是来报恩,就是来讨债的,这是真的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在看点这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