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陈琪:“戏者细也” 言犹在耳

陈琪:“戏者细也” 言犹在耳

时间:2018-12-18 10:57:09

相关推荐

陈琪:“戏者细也” 言犹在耳

只闻其声,会觉得陈琪老师只有50来岁,其实,她已是古稀之年。12岁,陈琪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工王派和梅派,后拜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荣琛,学习程派。采写这篇稿子的过程中,陈琪老师一再强调,在学校学习时多位恩师的悉心教导,为她的京剧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不敢忘怀。他们是:罗玉萍、于玉蘅、雪艳琴、芙蓉草、马宗慧、范富喜、徐若英、陆兴才……

陈琪

著名程派传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顾问。1947年生人,祖籍开封。195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罗玉萍、于玉蘅、雪艳琴、芙蓉草、马宗慧等。1967年毕业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后调入中国戏曲学校任教。1978年随赵荣琛先生学习程派艺术,并于1989年正式拜赵荣琛为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凡是上过陈琪老师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规范、细腻。“我得把老先生们好的东西传下去”,陈琪说,赵荣琛老师教戏时,吐字发音归韵,都非常讲究,丝毫不含糊,且皆能讲出道理来。“除了教戏,赵老师还教很多理论知识”,也正因为有理论支撑,才不会把路走歪。

·陈琪说,“前辈的艺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赵荣琛老师的那句“戏者细也”,言犹在耳,她始终不曾忘记。

包括音韵知识、程派的表演规律、咬字、用气、运腔……陈琪从事教学工作,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赵老师曾叮嘱她“戏者细也”,即一个演员的表演要达到唱、念、做都非常细腻的程度。

·给学员上课

为了给年轻老师更多教学实践的机会,除了研究生班,陈琪婉拒了本科班的教学工作。而对于国家艺术基金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程砚秋经典剧目传承与人才培养”培训班的邀请,她欣然应允。

“为了把赵老师亲授的这出戏传承下去,不辜负老师的期望”,陈琪强调,“这个工作非常必要,具有重要意义”。而如《汾河湾》这样的经典剧目,现在为何鲜见于舞台?其实,很多流派都曾演过《汾河湾》,梅兰芳先生出国演出都会带着这出戏,剧名翻译成《一只鞋的故事》,内容风趣。

在表演上,程派大青衣加入了表情和身段,丰富了表演形式,脱离了之前青衣只重唱功的传统。

陈琪解释道,现在唱功的老生多,做派的老生少,缺少能够和青衣搭档的老生演员。“两个演员,还必须要功力相当,否则,戏演出来就会塌下去”。会这出戏的人本来就少,加之能演这出戏的老生更少,演出自然也就少了。

·陈琪与她的三个学生。(从左至右:山西省京剧院焦晓霞、山东省京剧院修文卿和国家京剧院吕耀瑶)

令陈琪满意的是,培训班的学员们都非常用功,按照她的要求,下课后反复听录音、琢磨唱腔和念白。

受到赵荣琛老师教学精神的感染,这次教《汾河湾》,陈琪给学员们一一抠嘴里的咬字,古稀之年也要亲身示范水袖身段,“当年,赵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她说。

在她的印象中,赵荣琛老师闲暇时都在琢磨戏,从一些很小的地方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比如《荒山泪》中有一句“泪珠如线”,赵老师感觉不足以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决定改成“泪干肠断”。小小四个字的改动,体现了赵荣琛老师的艺术追求,也令陈琪至今记忆犹新。

·上课时,陈琪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每每都要亲自示范水袖身段。

·教授与学生,规矩与灵动,庄重与喜悦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指导《汾河湾》青衣组与胡琴组合练。

上课的日子,她总是提早出门,提前进入教室是她的习惯,从来不让学生等。回到家,满脑子都是第二天的课程安排,怎样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她会把想法随时发信息给学员,有时,晚上9点多还在与学员沟通。练功时,有学员腿部受伤,陈琪特意送来膏药,对学员的关心爱护可见一斑。

·3月9日,在程砚秋大师墓前,献上心香一瓣。

1999年,陈琪的先生患重病,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自称“心特别大”的陈琪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她始终不放弃,甚至自学医术,研究病情。在她的坚持下,先生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教学三十多年,陈琪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及家庭,先生一直支持她。“没有他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我现在的成绩”。

·陈琪戏装照

“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对老师们的热爱,要把他们的艺术传承下去”,陈琪说,“前辈的艺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赵荣琛老师的那句“戏者细也”,言犹在耳,她始终不曾忘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