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这个湖心小岛被芦苇包围 在古时就是“文艺打卡”地标

这个湖心小岛被芦苇包围 在古时就是“文艺打卡”地标

时间:2020-05-10 02:34:54

相关推荐

这个湖心小岛被芦苇包围 在古时就是“文艺打卡”地标

明代吴本泰曾说:“庵水周四隅,蒹葭弥望,花时如雪。” 每到深秋,登上秋雪庵弹指楼眺览,远山如黛,近水氤氲,芦花胜雪,令人醉而忘归。

这秋雪庵,在古时候就是文人墨客的文艺打卡地标。

不过你可知道,西溪这一景致最佳之处,在历史上曾浮浮沉沉,有着跌宕起伏的兴衰史。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访秋雪庵的传奇往事~

南宋初建,逐步没落

南宋淳熙初年(1174年),一个名叫“大圣庵”的小庵堂在西溪东北蒹葭深处建立。六年后,大圣庵被改名为了资寿院,香火逐渐旺盛起来。

但由于资寿院地处孤岛,位置偏僻,善男信女的热情最终败给了交通不便这一硬伤,资寿院逐渐走向没落。

沈氏兄弟重修,名僧入驻

到了明代崇祯年间,资寿院已经荒废了四百多年。当时这块地归西溪当地人沈应潮、沈应科两兄弟所有,这俩兄弟好礼佛,出资重整资寿院,并请当时在佛教文化圈中相对比较有名的智一和其师弟智洪法师来主持。

名人效应,热度上升

名僧的进驻使得原本门可罗雀的资寿院一瞬间门庭若市,更吸引到了许多文学大家的到访,比如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陈继儒等等。

陈继儒见资寿院周围芦苇深深,雪白的芦花随风摇曳,倒映在水里,美不胜收,遂取唐人诗“秋雪濛钓船”的意境,将资寿院改名为“秋雪庵”。

从此,秋雪庵因为名人、美景,成为西溪明清时期最出名的庵寺。

几经兴迭,终得恢复

之后,秋雪庵几经兴迭,到清光绪、宣统时,仅剩四间庵屋。民国六年(1917),湖州周庆云出金200将其购下,三年后又集银币7000元重建秋雪庵大殿,并在秋雪庵内设置两浙词人祠堂。

到1958年,秋雪庵彻底毁掉。,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建设中,秋雪庵得以重现往日风采。

“灵峰下院”与秋雪庵的关系

在秋雪庵大殿的匾额上,“灵峰下院”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事实上,杭州的灵峰与西溪还是有点距离的,那秋雪庵大殿为何取名“灵峰下院”呢?

1600年前,天竺僧人慧理将佛教带来杭州,在飞来峰左右连建“灵隐"、“灵寿"、“灵顺”、“灵峰"、“灵山”五寺,灵隐寺一直香火炽盛,而灵峰寺却时废时兴。

1844年,杭州的地方官拨资给灵峰寺僧,让他们多多栽种梅树。两年后,梅树成林,从此,灵峰有了“探梅"一说。

后来太平天国内乱爆发,灵峰寺及其梅园几乎被毁。湖州儒商周梦坡决定依山补梅,他费资费时,300株梅树终于齐簇簇成行成林,周梦坡也在补梅过程中对灵峰寺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灵峰寺

民国九年(1920),周梦坡买下了当时已经周转不灵的秋雪庵,并将其作为灵峰寺的别院来建造,所以提名“灵峰下院”。

简单地说,就是周梦坡对灵峰寺念念不忘,所以在建秋雪庵时建了个灵峰寺别院。

怎么样?对秋雪庵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趁着芦花正在怒放,不妨来一趟秋雪庵,一边赏芦,一边找寻它的历史印记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