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秘诀 竟然来自世纪数学迷题

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秘诀 竟然来自世纪数学迷题

时间:2018-09-25 16:59:06

相关推荐

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秘诀 竟然来自世纪数学迷题

近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勇夺冠军,用一份沉甸甸的冠军奖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女排精神”四个字也再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目中,他们对中国女排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而女排从衰弱到崛起的背后,恰恰是祖国复兴之路上的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符号,今天白夜故事推出系列故事《新中国的第一次》,就让我们来一同回顾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背后的故事。

1905年,排球这项新兴运动传入中国,尚且被叫做“队球”,那时候主要在广州、香港的一些教会和学校里开展,玩法上也比较因地制宜,为了提高参与度,双方上场人数定为16人,比现在的6人多了两倍还要多。一位在亚洲推广排球运动的美国推广者表示:"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三十多人的排球比赛,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其竞技水平可想而知。而在排球的主流西方世界里,这项运动正在高速发展,1949年第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举行,1964年排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专业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准也在不断提升。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成为了排球运动的霸主,而中国的6人制正规排球推广则刚刚起步,到了60年代之后日本女排战胜苏联,一跃而夺得世界冠军,这让整个亚洲为之震动,人们看到了黄种人在排球这项运动中的巨大潜力。1965年,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十分关注的周恩来总理,邀请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来中国援教。

周总理宴请大松博文夫妇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周总理赞扬大松博文和他的日本女排队员说:“奥运会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拿冠军时的情况。你当时的心情,我是非常了解的。后来你的夫人哭了,你的两位千金也抱着尊夫人哭了。无论由谁来看,比赛以前的场上情况,都是苏联队赢的可能较大。可是比赛一开始,你的选手们是压倒地胜利。大松,我对于那些选手的力量,的确佩服。”大松博文在中国援教1个月,十分严苛尽责,让中国的排球运动员接触到了世界顶级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方式,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国排球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大松博文训练女排姑娘彼时,日本虽然成为女排世界霸主,但并没有扭转世界对中国人的“大球”歧视,曾有一些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在小球项目上取得成绩,在大球项目中要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

1972年11月,国家体委贯彻了中央指示,提出了三大球要在三至五年间达到一般国际水平的要求,但从实际执行来看,三大球中的足球、篮球都是任重而道远,真正迅速腾飞的正是女排。1976年6月,新的国家女排在北京正式成立,主教练是袁伟民,这一步棋走得颇为大胆,因为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的袁伟民,虽然曾是中国男排的主力,但毕竟从未涉足教练领域,经验匮乏。但话又说回来,在那个并不流行聘请外教的年代,基础薄弱的中国女排,恐怕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选择。

袁伟民和队员们在一起

袁伟民虽然初为教练,但他对排球这项运动的强烈热情却是无可挑剔的,当时袁伟民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哥德巴赫猜想》,了解到陈景润在国家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解开了这一百年数学谜题,他不仅大受触动,认为中国女排想要成功,就要和陈景润一样,要入“迷”,必须对自己的事业极度地热情和专注。因此袁伟民的训练课程极为艰苦,远超常人的想象,他将男排陪练引入球场,站在三米高台上用排球重重地轰击向女排的运动员们,要求她们必须一个个地接回去,其中痛苦与折磨之处可想而知,类似的训练还有很多。当时这些陪练教练中,就有后来引领21世纪初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名帅陈忠和。

付出便有回报,极度艰苦的训练,也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成效,数年之内,中国女排就在亚洲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1980年5月14日,中国女排在上海体育馆和日本队展开了一场友谊赛,竟然以3比0战胜了世界冠军,其中第三局比赛更是在9比14落后的情况下,顽强奋战,以16比14反败为胜。这场胜利让日本人大为震动,对这支初露峥嵘的中国女排更是大加赞赏。然而在当时,袁伟民却面沉如水,在比赛结束后将队员们集合在球场上,沉声道:“今天你们在落后的情况下拿下这场比赛,比在领先的情况下取胜更有意义,但不能因此就原谅你们。你们在比赛场上不活跃,有骄娇二气,什么时候把情绪练上来,什么时候训练结束,开始!”

此刻已经是晚上22点34分,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女排姑娘们却要重新开始训练,张蓉芳来回奔跑着垫球,她跟教练说:“我嘴干得要命。”袁伟民说:“我嘴也干,比赛的时候,哪能喝那么多水!”陈招娣腾身扑救,快速滚翻,大运动量训练使她感到一阵恶心,快要吐了。她马上跑出球场到了盥洗室,几分钟以后,陈招娣回到球场时,袁伟民质问她:“你为什么不请假?”当晚,一直练到零点才结束。长此以往,队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趋于对抗,而这正中了袁伟民的下怀,他正是希望以此方式来将队员拧成一股绳,相互之间团结一心。他规定,如果某个队员在训练中表现不佳,那么全队都要一起加练。于是,一些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就会主动提出帮助那些成绩不佳的队员陪练,这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便是“铁榔头”郎平。

著名作家鲁光后来在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感慨:“这就是袁伟民的‘整’。所谓‘整’,就是有意制造困难,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来磨炼尖子队员。”袁伟民的“整”,与其说是锻炼球员的技战术水平,不如说是在磨砺她们的意志品质,让她们无论在顺境逆境都能从容不迫,充满斗志,这就是最初“女排精神”的源头。1981年3月,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获得了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支中国女排所展现出的绝对实力,令世界都震惊不已,更让人敬畏的是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的劲头,张蓉芳在比赛中崴了脚,但却面不改色坚持比赛,很多外国记者迷惑地疑问袁伟民:“你到底给张蓉芳吃了什么药?”袁伟民说,这灵丹妙药就是她们的意志。

意志二字,说起来看似轻飘飘,但却是女排精神的核心。这也支撑着这支女排连续拿下4次世界冠军,成就了五冠王的美誉。之后中国女排几经坎坷衰落,但每一次复兴依靠的都是“女排精神”的传承,2000年接手女排的陈忠和,成为主教练的郎平,之所以能带领女排重回世界巅峰,所延续的也都是最初这支中国女排的训练方式。

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尤其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影响深远,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后,一位大苗山的瘫痪青年给中国女排写信道:“今天是我26岁生日。往年过生日,我都是在极度痛苦和悲伤中度过的。我是个患风湿瘫痪病的青年,已经在床上度过了12个年头。可是,今天,当听到你们胜利的捷报后,我哭了,是幸福和激动的眼泪……”

素材来源 |《女排姑娘》、《信念》

文 |泊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