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时间:2023-01-12 12:30:30

相关推荐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测量与误差

二、误差的处理

有测量就会与误差存在,误差不可避免也不可消除,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误差,因此,为测量更加准确,就需要去学习如何去减少或消除可避免的错误

1、系统误差的处理

可以通过修订公式或定律,改进仪器,纠正不良习惯等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的处理

1)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2)随机误差的实际估算

3)算术平均分的标准差

偏差是在有限次的测量情况下,用算术平均分值代替真值计算出现的误差,误差与偏差不同,标准误差多于理论分析,而实际的误差估算则使用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简介: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参数,用来表示因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不确定度小,测量结果可信赖程度高;不确定度大,测量结果可信赖程度低,所以大家求出来的不确定太大了,说明你的误差非常之大,建议重新检查再做一遍实验操作。

不确定度含义:是指被测量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在某一量值范围的综合误差指标,也就是说不确定度反应你测量结果的可疑程度,反映测量平均值附近的一个范围,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其中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真值不可知,则误差也就无法知道。虽然通过估算,可以得到标准偏差等量,但它们并不能表示测量结果误差数值的大小,只是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误差的定义不同。不确定度是可观测量,误差是不可观测量。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1.不确定度A类分量uA 凡是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称为A类不确定度,用uA表示

2.不确定度B类分量uB 凡是不能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只能通过其他方法估算的的不确定度称为B类不确定度,用uB表示。

仪器的误差限在仪器出厂时会在检定书或仪器中通过两种方式注明:

若未注明仪器误差限或仪器误差限不清楚,则按如下规定:能连续读数(可对最小分度下一位进行估计),取最小分度的一半作为仪器的误差限,如米尺、读数显微镜等;不能连续读数或指针跳跃式移动的仪器,其最小分度为仪器误差限,如机械秒表、数字仪表等

二.合成不确定度与相对不确定度

三.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三.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有效数字运算及其运算法则

一.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有效数字定义:

能正确有效的表示测量和实验结果的 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由可靠的几位数字加上一位可疑数字组成,

即由仪器最小分度以上的若干位的准确数值(可靠数字)与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估读数值(可疑数字)构成。

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虽然是可疑的有误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实际,因此是有效的。

例如用毫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如图读出的数值为3.59 cm,其中前两位3.5cm 是由尺上准确读出的, 是可靠数字,最后一位 0.09cm是在最小分度间估计出的,因此存在有误差,是可疑数字。

注意:有效数字当中和数字后面的“0”都是有效数字,但数字前面的“0”不记为有效数字。如,0.026010位5位有效数字;20.0401为 6位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尾数的取舍法则

有效数字尾数的取舍法则为“四舍六入五凑偶”,即尾数小于5则舍,大于5则入,等于5时则加将尾数凑成偶数

如4.8554取4位有效数字为4.855;

取3位有效数字为4.86;

取2位有效数字为4.8。

作为最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只进不舍”(非零即进)。如uC=0.41cm,应保留为uC=0.5cm。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列表法、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等

逐差法 当自变量等间距变化时,常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基本思想是将实验测得的等间距变化的数据分为两组,相对应项逐项相减后,再求所有逐差量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测量结果的表示

我知道你在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后分享一个力学随机误差的数据处理Excel表格给大家,仅供参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