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真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真题回忆版

【真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真题回忆版

时间:2022-06-22 14:48:43

相关推荐

【真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真题回忆版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一、辨析题

1、公共舆论展开讨论的问题仅限于社会和公共事务

点评:这道题有些眼熟,因为其实去年334的第一道题便是:公共领域能够把私人问题排除在公共讨论之外。与这道题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道题中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是绝对的。(首先给出自己的观点)。

提取关键词同样重要,关键词即考点。武大的真题一般不会很长,这道题的考点即是“公共舆论”。所以首先将公共舆论的定义做一梳理。(阐释题中相关知识点、理论,为接下来的分析打好基础)。

首先是卢梭对于公共舆论的定义:公共舆论的目的旨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再到哈贝马斯对于公共舆论的总结:公共舆论的前提是该意见是否从公众内部组织的公共领域中诞生。最后再简述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的演变(这一部分的表述更加重要)最好能举例说明(以微博或知乎为例),它们的出现改变了受传双方在信息传播中的不平等地位,作为批判力量的公众舆论以一种批判的姿态影响权力机关的决策,从而推动公共事务的解决。此外,公共舆论展开讨论的问题不仅限于社会和公众事务,还扮演一个“个人电视台”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多是一些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性的事物。

2、商业媒体生产的商品是受众的注意力,而自媒体平台生产的商品是受众的一切活动和行为

点评: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是“商业媒体”、“自媒体”以及它们的生产内容的对比。同样首先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两种说法都不绝对,具有片面性。

然后对商业媒体和自媒体分别给出名词解释。这道题目与“受众商品论”有一定的联系。通俗来讲就是在资本主义的传媒制度下,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媒介所生产的商品不是广播电视节目,而是受众这一特殊商品。

商业媒体确实将受众的注意力转化为流量和广告费用,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下,自媒体平台又何尝不是。以逻辑思维和咪蒙等自媒体平台为例,也有将受众变现的做法。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众本位时代的到来,商业媒体例如一些企业的公众平台也开始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内容生产,这使得商业媒体与自媒体的界限更加模糊了。

二、简答题

1、简述第三人效果理论与其在实证研究中的特殊性

点评:首先,对第三人效果理论和实证研究分别做名词解释。第三人效果理论大家都不陌生,是《传播学教程》第十二章的第六节内容。而研究方法一直都是武大比较侧重的考点,也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精炼的语言对二者分别做出解释,首先就拿到了一个基础分。

然后对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作用给出自己的理解: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辩证看待。

在研究变量上,大多数研究证实了社会距离作为预测第三人效果强弱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思想是,人们在评估媒介影响时,第三人效果的强度随着具体的参考对象社会或心理关系的远近而改变,这种解释框架试图将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揭示人们的认知并非固定在某个落脚点上,而是随着参考群体的变化不断调整着感知位置。这对于实证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研究路径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个案式、探讨式的分析,研究方法大多采取问卷调查或实验室实验法等量化研究方法上,几乎没有质性研究的身影。这使得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反复验证理论之上,缺乏系统的论证和一致的研究结论。

2、请从社会协调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粉丝经济的社会心理成因

点评:这道题目的考点是社会协调理论与粉丝经济,首先用200字左右对二者进行名词解释。粉丝经济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是新传热门考点之一了,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社会协调伦理或许有些陌生,人们对信息会进行选择性的接触,但是当接收到的信息与他人存在偏差或有所不同时,人们会选择遵从多数人的观点,改变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一种平衡或是协调。

结合传播学的知识点,粉丝经济的形成与意见领袖理论与社会协同理论都有一定的联系,当有意见领袖存在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会选择听从他们的观点,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最后,从人的心理出发,由于来自群体的压力害怕被孤立,个体通常会改变自己原本的想法而屈从于多数的意见,从而寻找一种平衡的满足。接受一种观点或者喜欢一位明星,都是在这种心理机制下可能产生的效应。

三、论述题

从新闻公共性角度分析算法新闻的弊端

点评:作为压轴的论述题,考察的内容其实还是相对基础一些,按照答题套路来做,不会出大差错。首先对新闻公共性的基本内涵作一解释,其次对算法新闻做一简单的概括。

然后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算法新闻的存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要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其在实现精准化推送、改善用户新闻阅读体验方面有独特优(简短介绍)另一方面,算法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带来了新的媒介伦理风险。(着重阐述)。

可以从新闻分发和新闻生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算法新闻背后的价值逻辑从强调新闻记者普遍认可的公共利益转化到基于用户属性和利益的个性化推送,都加剧了算法多样性与精准性的矛盾、注意力经济与公共责任之间的矛盾等等。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一、简答题

1、可视新闻产生的原因和功能

点评:这一道题目的考察基础性较强,且题目开门见山,围绕可视化新闻的基本知识点。首先我们应对可视新闻做一名词解释: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因为是简答题,名词解释控制在150字左右)。

而后分析可视新闻的产生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去论述:1、传播环境驱使;2、受众需求指引;3、传播功能拓展。以及可视新闻的功能,同样分为三个方面:1、适应受众需求的可视化新闻“悦读”功能;2、公开数据支持的可视化新闻“共享”功能;3、专业技术保障的可视化新闻“智能”功能。答题思路清晰明了,则会给答案锦上添花。

2、交互设计五要素

点评:交互式设计这部分的内容是440第一次合卷,新大纲增添的内容,所以被考考到的几率也就更大。属于网络传播方向的基础性考点,这一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对于记忆的要求挺高。

首先对交互式设计的概念做出解释。而后将交互式设计的五个要素写出来,分别为: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最后针对这五个方面进行100—150字的解释和延伸即可。

3、广告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点评:这道题是对广告方向知识的考察,是广告方向的必背考点,同样比较基础。一个优秀的广告作品,一次成功的广告营销,它们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虽未提及,可仍然需要对广告的定义做一论述。然后分点阐述它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最后用简短的几十字做个总结,使得答题思路更加流畅

二、论述题

1、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情感营销的策略

点评:这是一道极具武大考题风格的题目,短短十几字,将众多考点结合在一起,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与思维的发散性。遇到这种题目不能慌,反复阅读题目,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之后再落笔,才能胸有成竹,有话可讲。

首先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情感营销。关键词即考点。对两个关键词进行名词解释,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然后进行论述,可以举一些新的营销案例。在其实有不少品牌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情感营销,从而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支付宝锦鲤,故宫文创,戴森吹风机等等,都可以作为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论证更具说服力。

2、新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功能、现状与走向

点评:这是一道新闻方向的题目,也是对新闻基本功底的考察。答题思路分为四个部分: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它的功能,以及新时代下的发展现状与解决对策。

调查性报道的功能分为两点,首先令公众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此外,调查性报道还有重要的制定议程的能力,

它的发展如今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深度性的要求、人才困境、新媒体对报道权威的稀释、维稳与舆论管控强化使调查性报道减产。

最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对策,分条来写。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缺的不是记者,而是好的调查性记者。

三、材料分析题

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内容生产的影响

点评:这道题的热点性很强,网络视频对于电视内容生产的影响自它诞生之时就有了,两者之间的博弈也正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战场。

首先对网络视频做一个定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总结出它的特点,之于传统电视媒体有什么样的不同。

最后再论述它的出现对于传统电视内容的影响。它较强的移动性(移动客户端)、互动性(弹幕,评论)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都意味着它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此外,移动网络视频的广告收入也不容小觑,在每年的互联网广告收入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它对于传统电视直播的冲击,传统电视也要进行转型升级,借鉴网络视频的诸多优势,将自身的优势与网络视频的优势相结合,这样既可以突破传统电视媒体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也可以将处于迷茫中的网络视频共享网站,引向一条光明的道路。

各大院校信息汇总

【收藏】新闻与传播(MJC)考研院校信息汇总,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有任何问题可后台留言

或添加

小编微信哦

考研高分咨询新祥旭吴老师

电话/微信:18171195760,咨询QQ:257627413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