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咸宁文化遗存最早的通城麦市 最近考古又有新发现

咸宁文化遗存最早的通城麦市 最近考古又有新发现

时间:2018-08-30 06:27:25

相关推荐

咸宁文化遗存最早的通城麦市 最近考古又有新发现

◆◆正文开始的地方

为做好通城尧家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为其申报国保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委托,咸宁市博物馆与通城县博物馆一起对通城尧家林遗址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勘探,有了新发现。这一成果由我市考古专家杜峰、李剑团队完成了报告《尧家林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

尧家林遗址位于通城县东南麦市镇陈段村和冷段交界处,北部为陈段村5组,南部为冷段3组,北距县城22公里,南距盘石村6公里。

▲遗址航拍

遗址位于麦市河上游的右侧,地处在高丘陵区向河溪冲击平畈的延伸的低岗台地上,台地呈正南北向的长条形;台地东西两侧是较为宽阔河谷平畈农田,其南面与高丘陵底坡相连,北面与高丘陵相望,东部正对的是一处河溪冲击的谷地,较为开阔,小河溪由东面山区向西流近遗址东侧,绕遗址北部向西汇入麦市河。

遗址东、南、西分别由黄龙山系东北支和中支环抱,为典型的山区河谷U形盆地。东、南边缘是幕阜山脉的黄龙山系。西面是黄龙山系中支,中支由东西两分支构成,分别伸入县境中部。东北支由云溪山、大包山、九曲岭接鸡笼山组成。

尧家林遗址现为湖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石箭镞

勘探工作开始,考古人员首先在遗址中部定埋了一个方柱形的基点桩,将遗址核心区由南向北划为3个100×100米勘探区,将遗址有效区域全覆盖。为了减少勘探对遗址的伤害,考古人员沿中心轴线布了两排贯穿遗址南北的探孔。

▲考古人员对尧家林遗址进行全景航拍

1

此次勘探新发现

一.勘探出的夯土遗迹现象

在3个勘探区分都发现5-8厘米厚的明黄土粘土层,此土纯净且细腻,分布成块状。此土层应是房屋建筑居住面遗迹或建筑台基土层。Ⅰ勘探区中部有发现,在表土层下,在生土层上;Ⅱ勘探区北部发现两处,在2 层下,下有文化层。Ⅲ勘探区南部发现有两处,在2 层下,下有文化层。

二.勘探出的壕沟迹象

在亚腰处发现宽18米,深160不到底的堆积层,土均为颜色深浅不一的黄褐土层,上层偶见陶片。壕沟壁较陡直。从实地踏勘情况来看,壕沟东西两端与水田相连。

三.勘探出墓葬迹象

在Ⅲ勘探区中部,发现较纯的浅灰土层和浅灰褐土层,上下两层近底部发现红褐陶片和磨光黑陶片,层深为60、80厘米。

四.勘探出的窑址迹象

在Ⅲ勘探区北部偏东处发现有烧土块层,此层单纯,均为红粘土和红绕土块混杂土,夹杂灰烬土层,堆积较厚,最厚处160厘米。

▲勘探与分析遗迹土样

1

考古人员初步分析:

一.遗址居住区迹象分布在第Ⅱ勘探区北部和第Ⅲ勘探区南部。迹象特征为建筑明黄土面呈密集分部,且有一定间距间,与灰坑遗迹相伴,其周边文化层堆积较厚,包含遗物较丰富,我们认为这是居住区迹象特征。

二.墓葬区迹象分布在第Ⅲ勘探区中部。迹象特征为,该区堆积层呈灰褐土,局部显示为二大层,每层底部发现较大块的陶片,且二层底部陶片不同,上层为红褐色,下层为磨光黑陶片,二层各有60-80厘米。我们认为这是墓葬迹象特征。

三.作坊窑场区迹象分布在第Ⅲ勘探区北部,中心可能在东北区域。迹象特征为,该区均为红粘土和红绕土块混杂土层,夹杂灰烬土层和烧坑,在实地踏勘时在东北角的断面发现红烧土块堆积层。我们认为这些迹象表明此区域应是陶器作坊区。

四.祭祀场所迹象分布在第Ⅰ勘探区南部圆形台地处。此地是遗最高处,呈圆形,直径为100米,中心区直径80米。迹象特征为,圆形台地顶部平整,中心区有明黄土台基遗迹分布在表土层下,现大部分表土层下为生土,圆台地近周边处有一圈灰坑遗迹。我们认为中心明黄土遗迹应是祭祀场所建筑台基面,周边灰坑为祭祀坑遗迹。

五.壕沟迹象分布在第Ⅰ勘探区北部遗址的亚腰处。是遗址的最窄处和最低处,迹象特征为;土色均为颜色深浅不一的黄褐土层,160厘米不见底。上层包含物较少,下层包含物稍多。在此段南北两侧表土下见生土,沟状迹象明显。从实地踏勘了解到该沟与东西两侧水田相连通。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壕沟遗迹极可能是北部村落遗址的环壕遗迹的一部份。

▲遗存土样

1

此次勘探收获有4点:

一.对遗址中心区分布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功能布局初步明了原来调查和试掘认为遗址主要分部在北部区域,南部只发现有零星遗存。对遗址功能性区域认识不清晰。此次勘探迹象表明遗址的北部区域是一处融生活居住区、制陶烧窑作坊区、墓葬埋葬区为一体的村落形态。

二.对遗址南部区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认为遗址南部是遗址的边缘区,无文化遗存。此次勘探表明,南部极可能是一处圆形的宗教祭祀场所,与遗址北部生活区形成明显的两大区块。

三.在遗址的亚腰处发现宽大的壕沟,将遗址南北两区分隔开。我们推测此壕沟应是北区村落遗址的环壕遗迹的一部分。东与小河呈环状接,小河是绕遗址北半部而过的水系,西边也可能是环西向北流与小相交汇,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遗址的环壕。

四.用现代科技手段测绘出小比例的遗址的地形图。采用图形软件对无人机航拍照片进行技术处理,绘制了一张精细的1比1000的遗址地形图,为今后遗址保护利用、科学规划和考古发掘打下基础。

尧家林遗址是我市现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具有城市文明之根,文化之祖源的重要意义,由于遗址现保存较好,其文化特征之鲜明,遗存年代跨度之特殊,被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关注。现遗址仍然受到居住在遗址保护区内的村民日常生活、生产活动行为的损坏,保护和利用好这处古文化遗存已成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当务所急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尧家林遗址简介

1981年,当时的咸宁地区博物馆组织各县文物干部在通城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遗址为长条亚腰形台地,高出周围地面约8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1982年,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8级部分师生和咸宁地区博物馆、通城县文化馆等文物干部组成了数十人的考古队,对尧家林文化遗址做了试掘。

2月28日,试掘工作正式启动。他们选在遗址西南部,选定了4个5*5米的探方,总面积100平方米。尧家林遗址这个神秘的历史“新娘”,试掘仅1至2米就掀起了五层“盖头”,从不同文化层中发现房屋、灰坑、灰沟等重要遗迹,并出土斧、锄、刀、凿、钻、箭镞等石器200余件,鼎、鬲、盘、豆、纺轮等陶器残片70余件,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狩猎、农耕、纺织和手工业水平。

当年4月5日,考古队的试掘工作圆满结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自咸宁日报,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小编(18971824521),我们立即删除。

门立通城 网传天下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 房屋租售

婚恋交友旅游会务 求职招聘

服务热线:17771500456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崔万志通城励志演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