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启功先生谈书法执笔方法

启功先生谈书法执笔方法

时间:2022-11-13 02:06:00

相关推荐

启功先生谈书法执笔方法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法的主要书写工具。拿毛笔写字跟拿筷子吃饭、用铁锹铲土一样,如果方法不对,是费力而又难于达到目的的。所以,初学书法宜先学会正确执笔。关于执笔的方法,历来有很多的名目,书家的意见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我们认为比较科学,为多数书家普绝侠用的方法,这就是前人称之为“拨橙法.的传统执笔法。唐代陆希声曾将这种执笔法的要领归结为五个字:撅、押、勾、揭,抵。下面依次分别作简要的说明:

撅,就是按的意思,即以大拇指罗纹处按住笔管,向右前方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弯屈下倾,用第一关节靠大拇指的边侧押京笔管,与大拇指相对用力。大拇指的振与食指的押主要是对笔起固定的作用。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可用食指的中节着笔管,那样牢是牢固了,但是不能灵活运转。

勾,中指弯曲,指尖斜下向内,以罗纹心着笔管,勾住笔管的外侧向手心方向用力。

揭,也叫格,是无名指弯屈,用指甲与肉交际处抵住笔管,向外向上用力,即与中指的用力方向相反。勾与揭主要是在运笔时能对笔起回环使转的作用。

抵,小指弯屈如无名指并紧贴无名指。抵是对揭的辅助。

这种执笔法的优点是,五指屈伸自然得当,用力齐均,笔在手中不仅稳当,而且还便于书写时前后左右回旋运转。执笔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各个手指不要死聚在一起,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不要扣入掌心窝内,否则在运笔时就不能灵活自如。古人讲执笔要“指实掌虚”,所谓“指实”,是手指的着笔用力都落到实处,让它们弟兄五个能齐心协力,切切实实地各司其责,各尽其力,所谓“掌虚即,就是不要紧摄五指,让手指和笔管与手心之间自然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定的空档。“指实”与“掌虚,都是为了保证运笔的“灵活劲儿”的。有人把“指实”理解为用力死捏笔管,把“掌虚”说成是写字时掌心处要能擞住一个鸡蛋(就是说写字时手指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姿态,不能有所屈伸,否则鸡蛋落地),这是附会之谈,不可相信。第二,不要握笔过紧。不知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起一个故事,说王献之六七岁时练写字,他的父亲王羲之从后边拔他的笔,竟然没有被拔掉,因而王献之也成了大书法家。一个壮年男子居然拔不动小孩子手中的一支笔,除非这孩子是个天才的大力士,这个故事即便当年真有,也不过说明儿时的王献之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听觉很灵,他先过来“偷袭”拔笔,立刻被他发觉,有意紧撰笔管而没被拔成罢了。后来的人误解为王献之写字时就是死握笔管的,于是根据这个故事演绎出这样一句话,说是执笔时要意欲“捏碎此管”。要把笔管捏碎,非使出吃奶的力量来不可。这样过紧地握笔,腕也就死了,臂也就死了,全僵了,,怎么能使笔在手中挥运自如而把笔道写活呢?

如果我们吃饭时,也意欲“捏碎此筷子,花生豆就必定夹不到嘴里,骑自行车要是也意欲“捏碎此把”,就势必要摔下马路沟。拿笔写字难道不也是“情同此理”吗?当然,执笔是要用一定力气的,但用力大小要适度,既要拿稳,又要拿松,时松时紧,要随写字大小的不同和笔画用力轻重的不同而自然变化,千万不可一味地为紧而紧。王羲之拔笔的故事,历代都有人传播,流传至今,不但家喻户晓,而且成了许多家长和教师启蒙第一课必说的“佳话”,可谓流毒甚广。这样的谬误是早就应该驳正的。

关于执笔,历来还有许多神奇玄虚的说法,比如用三指执笔,以食指、中指的指尖放在笔管前面,拇指压在笔管的里面,而皆作弧形捏住笔管,使虎口成圆形,这就叫做“龙睛法”;要是虎口成扁圈形,就称之为“凤眼法”;还有于腕向里扭“凤眼法”;还有千腕向里扭着,又美其名为“回腕法,等等。这样执笔,书写起来,既吃力又不灵便,实在是自找别扭,“执笔无定法“(苏东坡语)。笔有大小轻重和形制的不同,少护也有大小、书体和书写处所的差异,书家自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与自己的习惯而采用不同的执笔法,不必拘泥于一种,但是总要以运笔灵活,便于表现其点画的艺术效果为准。

附:启功先生写字特点及对毛笔的要求

启功先生写字特点及对毛笔的要求:启功先生写字结体规范,笔划刚劲有力,变化丰富,笔道粗细变化较大。先生又喜欢和善于用同一支笔写完大字后再题款和署名,这就要求毛笔达到笔锋长、笔尖至笔腰中部粗细适宜、笔腰健、含墨量大。用其笔锋,可以写出较为细的笔道,尖锐柔润的笔锋才能表现出先生起笔和收笔时规范的法度,又要求毛笔从笔尖部位的柔润能顺利的过渡到笔腰部位的刚健,以适合写较为粗的笔道,写完较粗的笔道,再写较细的笔道,还要求笔腰能随即弹起,笔锋迅速收拢,不分,不开叉,去同时完成题款和署名的较小的字。要让同一支毛笔一气呵成完成这一整套任务,以使用增强了笔腰健性的长锋羊毫为好。

启功本人对于毛笔制法的意见:古代常说“长锋”,这个“锋”,不是指的全部笔毫,而是指的笔头部分最前的尖锋,笔如果没有尖,便写不出笔划中最细的部分,锋如果长了,才能写出飘洒的姿态。笔锋既然尖了,就要有副毫帮助它,围在主锋的旁边,加强主锋的力量,这叫做“衬”。

关于启功先生书写用笔:对于启功先生的用笔,众说纷纭。虽然说,字的好坏跟选择的书写工具没有绝对正比关系,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书写工具也是写好字的条件之一,就其书家本身而言,一支适合自己书写特点的好笔,能使得他的作品锦上添花,更加完美!启功先生为寻找能表现自己书写风格的毛笔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与李兆志先生共同研究中国和日本历史上毛笔的制法,并不断的研制和改进,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使用的毛笔。正如启老在《中国毛笔》的序言中所言:“幸亏兆志笔庄的老板李兆志先生隔不长时间就给我寄来些我所用的毛笔,…….从此我再也不为买不着我所会用的笔而发愁了。”启功的学生张志和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的一篇文章中的有关文字可以作为佐证。其中一段这样写道:“我又问及目前写字用什么毛笔好,先生感叹说‘没有’。便从身后的书架上给我取出两支毛笔来,山东掖县兆志笔庄所制的“青山白云”羊毫笔,一大一小,我几乎视为至宝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