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警惕“碎片化”阅读的蔓延 努力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警惕“碎片化”阅读的蔓延 努力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时间:2023-05-23 04:19:32

相关推荐

警惕“碎片化”阅读的蔓延  努力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读书,自古以来就具有陶冶情操、充实内心的功能,但是从如今人们的阅读现状来看,他们的阅读质量大多还仅仅停留在“浅阅读”的层次之上,这就需要对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的读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何为“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即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这种阅读方式尽管有能够大量获取信息的优点,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它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流利地读好文本;不能深入地思考,把握文章的内容;不能仔细地品析词语,感受语言之美;不能领悟作家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感受人物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浅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造成“浅阅读”现象的原因分析

1.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为什么读书?大多人认为,阅读就是图消遣,寻开心,是用来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所以读书大多只关注情节的变化,读后一笑了之。问问书上写了什么,他们都很难准确说出来。何为“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即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这种阅读方式尽管有能够大量获取信息的优点,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它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流利地读好文本;不能深入地思考,把握文章的内容;不能仔细地品析词语,感受语言之美;不能领悟作家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感受人物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浅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2.阅读兴趣不浓

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极少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喜欢阅读,大部分人的阅读兴趣一般,还有个别人讨厌读书;更多的人认为看电视、上网要比读书有趣得多。

3.不会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可以选择的拓展阅读书籍,主要有:中外名着、名人传记、科普类读物和工具书等,其中中外名着和名人传记最为重要。但是现在的人平常看的大多是搞笑的漫画、不切实际的玄幻小说、青春梦幻小说等,而对于四大名着的了解基本来自于电视剧;工具类书籍更是无人问津。

4.工作压力和课业负担过重

虽然“减负”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大都数教师和家长都会把分数看作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大多数人会强调工作压力大,活动时间都很少,更别提静下心来读书了。

因为以上几种因素,最终形成了社会大众读书能力低的现状,即读书普遍为“浅阅读”的方式。让读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是大势所趋。

如何培养“深阅读”习惯?

1.树立榜样,激发阅读的渴望

尽管大多数人阅读兴趣不浓且阅读能力不强,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阅读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及天赋。在阅读指导中,要创造机会,让这些阅读优秀的人群展示他们的才能,激发其他人阅读的渴望。在这些展示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其他人群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

2.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积极性

有了阅读的愿望后,要继续为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做到“添柴生火”。首先,打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喜爱读书的人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慢慢走进书的世界。多去书店、图书馆去感受阅读的氛围。

除了通过榜样的引领、氛围的熏陶让阅读人群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外,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

“深阅读”是指将读书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它所表现的不单单是对书本内容简单的理解,而且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从而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读书自古以来就具有陶冶情操、充实内心的功能。除了通过榜样的引领、氛围的熏陶让阅读人群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外,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

但是,“碎片化”的阅读,“5分钟读完一本名着”“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着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着,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

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相比于“浅阅读”的快捷,人们更需要“深阅读”带给他们的满足与收获,切勿心浮气躁,试着让读书成为一种宁静的享受。

更多阅读关注“图情轩”

※摘编自网络,版权合作请联系yfast@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