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源说:何谓“中华 传统 文化”及其流变?饕餮盛宴 敬请光临!名额有限 欲报从速!

源说:何谓“中华 传统 文化”及其流变?饕餮盛宴 敬请光临!名额有限 欲报从速!

时间:2023-09-07 23:46:36

相关推荐

源说:何谓“中华 传统 文化”及其流变?饕餮盛宴 敬请光临!名额有限 欲报从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道远。

报名

“文末可报名参与,互相交流学习”8月17-18两天开始的中华经典讲座,计划持续一年半,在未来的每个月,我们会安排一个周末,系统学习中华经典,涉及经典分两类:一、经典前传《易经补缺》、《山海经补缺》、《黄帝内经补缺》二、源头经典:《亘先》、《凡物流形》、《太一生水》、《黄帝阴符经》、《道原》、《老子》、《关尹子》、《易经》三、百家经典:《列子》、《庄子》、《文子》、《化书》、《尹文子》、《称》、《论语》、《大学》、《中庸》说明:我们会从唯心观入手,起点高,建议大家能够持续参加,希望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为大家系统清晰的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理解文化的深远含义。特别提醒:希望大家报名要慎重,过程中有作业,不写作业或者跟不上的,直接劝退。我们这次讲传统文化,是颠覆性的,只给发大心的有深缘的人讲,不在人数多少。望周知!第一期课详情:【时间】8月17日-18日,9:30-12:00 13:30-18:00【内容】《关尹子》(另外加《化书》),可以和道德经相媲美,与佛经相通。【费用】200元/天,含茶水和午餐,根据自己时间来一天两天都可以。【地点】根据报名情况安排,另行通知(请留意手机短信)。备注:1.费用报名后根据具体情况会有专人负责。2.因为报名程序必须添加报名费,所以文末报名有“一块钱”报名费,此费用非课程费用,课程费用需另交。3.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关尹子》《化书》学习资料的,可以发邮件咨询。

邮箱:ZHENJINGDIAN190602@

了解我们:

(向上滑动启阅)

老师简介:

张源先生,1968年生,祖籍山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张源先生早年经商,由于特殊机缘,于2000年辞职开始游历,孜孜于求道生涯!历15余载,遍访参学、手不释卷,通读儒释道经典,深悟宇宙人生实相!讲授经典,包括《中庸》、《论语》、《庄子》、《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之形而上、《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墰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圆觉经》、《中论》、《摄大乘论》、《唯识学》、《了凡四训》、上博简之《亘先》、《凡物流形》、郭店楚简之《太一生水》、《性自命出》、《成之闻之》等、《黄帝四经》之“道原”、“称”等。研究领域涵盖:上古形而上学和先秦哲学、易经、儒家、道家、佛家、西方哲学、宗教哲学。近年来,张源老师在传道授课的同时,尤其致力于中华上古文明之源头的专题研究,对先秦传统文化形而上部分重新整理和重注;对上博简的细致考察、钻研、诠释,溯源了诸子百家乃至中华文明唯一共同的本源。

1.讲课老师,为此公众号“臻经典”多数文章作者“无名”,即张源老师,欲一睹为快请看下面链接:

《中华第一经·亘先》 释义简述先秦智慧系列:马王堆竹简《十问【四】》先秦智慧系列:《黄帝内经》形而上理论----上古文化融合的经典案例【第85期】细嚼慢咽品《亘先》系列---- 有结尾吗?!【第50期】先秦智慧系列:《凡物流形》----编联理路、依据、原则和结构【第53期】先秦智慧系列:《关尹子》 ----道,不变而随缘【第96期】误解”无为而治”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了!2.关于我们:臻经典3.发心:中华五千年经典导读前言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地域,中国

华:民族,华夏

传:传承,百家

统:道统,大道

文:符号,汉语

化:教化,方法

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按照文明和文字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八千年之前的阶段,一个是八千年以来的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大家比较公认的这一次的中华文明,始于伏羲神农女娲三皇。之后的内容,尤其是五帝以后,我们都约略可考。对于三皇的说法不一,但从伏羲氏《太昊历法》的建立来看,应该距今八千年左右,因此我们姑且这样划分。

我们这一次文明并不是完全从无到有的,是从上一次文明毁灭之后再生的。上一次文明留给我们的,是一套完全不同于我们这次文明的文字符号系统以及一些传说,这个文字符号系统,就是《易经》所使用的阴阳爻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文明时代,人类有没有其他语言文字不可考,毕竟没有证据。但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阴阳爻符号系统,是后来三皇族群,尤其是炎黄族群所共同继承下来,并由此展开成为后世的“二、三、五”三个主要文化系统。

阴阳爻系统的符号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符号系统。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和数字是分开的,许多人类语言的象形和发音功能也是分开的,有些甚至完全只有发音作用没有象形作用了。而阴阳爻符号系统的每一个符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不仅有发音,也有直接象形会意的作用,甚至还包含计算的作用。也就是说,文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符号,就是另一个“字”,这个新字,既可以象形会意,也可以发音,还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计算。计算的大体原则,就是后世流传的“错综复杂”,但实际上要比这个更加完整复杂一些。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文字,直接进行交流和计算,不需要额外的数学,也就是说,那时候,数学和文学是一体的,甚至包括音乐也是。这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一点点痕迹,但是我们很难继承下来,上一个文明因为贪婪,最终毁灭在贪心造成的洪水和烈火中了,之后因为时空频率变了,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三大部洲,也无法再和旁生族(龙凤麒麟等动物)、低等的天界人、高等的鬼道人生活在一起了,地球也变小了很多,剩下的人类变得更加愚痴和丑陋,心的解调频率范围越来越狭窄。

当然,还有一些圣者留下来,教化这个时空中留存下来的众生,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地上,主要的就是伏羲神农女娲,以及从这三位圣者传下来的教化。下面,我们简单讲一下这个教化的源流情况。

我们这次的文明,起点就比较差一些,圣者虽然还是圣者,但是凡夫的根器相当陋劣,寿命平均都在两百岁以下而且越来越低了,当然之后的八千年还会更差,对于心的认识越来越浅,对于物的迷惑越来越深。纵然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可以得救。八千年以来,圣者的教化,虽然越来越难,但依然不绝如缕,薪火相传。八千年传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以后至今。三皇五帝时期大约四千年,三代大约两千年,之后到现在大约两千年,总共约八千年。

三皇五帝时期,随着洪水的慢慢退去,沧海逐步变为桑田,原来居住在昆仑山(崆峒山)一带的伏羲族群,居住在太行山王屋山一带的神农族群,以及居住在泰山沂蒙山一带的蚩尤族群,没有了海水的阻挡,逐步发生了融合,他们各自的“二三五”文化系统,也逐步融合起来,主要的地域,就在今天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地带,因为这里是沧海退却之后形成的平坦沃土,也可以辐射到全部族群,因此就成为了“中国”概念最早的地域。其中发源于昆仑山的黄帝族群成为最终公认的领袖和教主,因此,后世流传的教化,也就大都冠以“黄帝书”“黄帝曰”等名字。

这个时代,是以完全掌握了心的得道圣者作为教主,同时也作为族群的领袖而存在的,领袖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不以性别化身区分,以是否能掌握心、是否具备神通妙用为标准,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得道。黄帝族群作为公认的道统正宗,一直传到大禹王时代,都还是圣者比较多的。因此,教化的方式,也是以一位总教主为主,每个分支的族群都有自己得道的人作为分教主。教主,既是老师,也是领袖,也是楷模,是高级凡夫学习出世间法离开梦境的明灯,也是低级凡夫安身立命的依靠,是世出世间,人鬼神畜生等一切众生心的榜样。那时的传承,既不是家天下,也不是一定要禅让,而是得道者自动成为公认的领袖,一位得道者出现,许多修道人和族群就会自动迁徙过去,归附于他,在印度也有这个传统,这个是必然的,道德,智慧,神通,福德,是得道者的基本状态,谁也无法欺骗和争夺,也是那时候人人追求的终极方向。

但是在这个四千年中,中华人总体上还是在堕落,文明越来越发达,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但是文化越来越堕落,人心越来越迷失在物象上,战争也越来越多,当然也要比今天人好上千百倍,但变坏的趋势照样存在,没办法改变。

到了大禹王的时候,天下越来越不好,更加愚痴一些,不得不更加发展物质生产以安顿大家的身体,然后再去安顿心,再然后施行教化。这个时期,大约也是两千年,经历了夏商周三代,每一代因为众生根器不同,都有自己的易学特点和教化侧重点,但是总体来说,得道的圣者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主要就在天子和诸侯系统里面传承,这些道统和传承,本来是心口相传,也因为众生用心的水平下降,不得不发展为越来越复杂的文字记录,也就是后世统称的“黄帝书”。但那时,大家还是公认“道”和“德”的出世间觉醒作为终极归宿的,一个天子如果没有“道德”了,就会有其他得道的圣者出来替代他,就像接力棒一样,继续进行教化,所谓“兴灭国继绝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必然现象,因为大家并不是为了世间法的征服和统一,而是为了获得出世间的觉醒,起码圣王教主们一定是这样的认识。这就是三代的总体情况。

三代末期,就连天子和诸侯王,这些仅存的教主系统,也因为迷失大道,逐渐堕落到不可收拾、无以为继的程度。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还有一些维持,到了周幽王周厉王的时候,已经无法维系道统的正确传承了,进入春秋战国之后,作为官学的“黄帝书”的道统传承就完全崩溃了,这也是老子等大批百官逐渐形成退隐潮的历史背景。这之后,以前围绕在天子周围,辅助其进行道统传承的百官们散落到民间,按照自己得道的程度和所学的长短,努力的薪火相传,形成了后来的诸子百家的流变。

秦火之后,道统作为官学彻底消失,散落到民间,西汉虽有反省,试图重新振兴,奈何时已不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再也不可能回到三王之前了。虽然唐宋之际还有道统在民间隐士中流传,但是,也是日趋式微,若隐若现,只能作为极少数有缘觉醒者的个人追求,再难以成为天下显学。明清以来,民国之后,所谓唯物论兴起之后,已经完全断绝了,乃至于听到“唯心”二字,视若洪水猛兽,嗤之以鼻,大笑而去者,从市井直到庙堂,熙熙攘攘而不可复归矣。

今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非从浩若烟海的经典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可。今略选传世经典中,尚存唯心道统观数篇,以期管中窥豹,聊以蠡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奥妙,至于重振道统,再兴圣教,恐怕只能有待后缘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文明和文化,永远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文明越是发展,体现的必然是文化的堕落而不是进步,人类迷失在物质上,是文明的根本动力,而这,恰恰又是文化堕落的本身。

中华文化核心经典选读

一、目录:

源头经典:

《亘先》、《凡物流形》、《太一生水》、《黄帝阴符经》、《道原》、《老子》、《关尹子》

百家经典:

《列子》、《庄子》、《文子》、《化书》、《尹文子》、《称》、《论语》、《大学》、《中庸》

二,简介:

1、《亘先》:全篇五百一十多字,涵盖了中华思想的最上奥妙~唯心观,是古今中外一切真理的究竟本源,世出世间一切疑惑的终极答案。

2、《凡物流形》:上篇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包罗宇宙人生万象,下篇一灯能灭千年暗,唯心观一出,全部回答,扫荡一空。

3、《太一生水》:短短几十字的残篇,明确指出万象从无到有,虚幻不实。

4、《黄帝阴符经》:明确指出“万象归五,五归一心,万像变化,其机在心,离开妄像,识得此心”的唯心观。

5、《道原》:指出亘先之初,迥同太虚,和亘先有点像。

6、《老子》:五千多字,既有形而上,也有形而下,可以看作是百家分流的重要节点,内容丰富。可以看作是《亘先》的展开,就像《金刚经》和《心经》的关系。

7、《关尹子》:把中华文化中所有百家各自词汇融会贯通之后的大辞典,把五行、五常、五神等全部一一对应起来,并且归入形而上道。

8、《列子》:修行最上大道的寓言故事大荟萃,奇而不谬,怪而有理,非唯心观者无法开卷,不可卒读。

9、《庄子》:大道没落后,守道的圣者一派留给世间最后的系统化遗言,之后这些守道者就归隐了。

10、《文子》:对于《老子》最好的注释,世上再无出其右者。

11、《化书》:唐宋之际守道者的自用教材,系统讲述心和宇宙的变化奥妙,最好与《关尹子》伴读。

12、《尹文子》:“形名之学”总概论,说明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不得已之用,后世一切诸子百家的流变,都无法脱离这个基础理论。

13、《称》:黄帝四经中紧接着《道原》的一篇,是讲述从形上到形下后,形名之学的具体应用,称,就是名副其实,名实相称,可以看作是百家分流初期的一支分流。

14、《论语》:形名之学以下,对于根器更差的众生的进一步等而下之的教化,这一派后世被称为儒家。

15、《大学》:儒家中最上等根器弟子传承的唯心观,包含经文以及注释,相当于儒家的心经。

16、《中庸》:儒家唯心观的核心经典,相当于《道德经》的另一种形式,相当于佛家的《金刚经》。

欢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学习,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邮箱:

ZHENJINGDIAN190602@

此处报名

1

END

1

源说:何谓“中华 传统 文化”及其流变?饕餮盛宴 敬请光临!名额有限 欲报从速!【第101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