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探访太乙真人洞府(一)

探访太乙真人洞府(一)

时间:2024-03-25 19:35:55

相关推荐

探访太乙真人洞府(一)

乾元山 金光洞 探索报告

----四川

图文/独步苍茫 生产者004

▲ 金光洞图片来源于网络

活动概况

12月16 日

应当地旅游开发部门的委托,对金光洞(又名太乙洞、天仓洞)进行了勘测。

地点:四川省江油市乾元山金光洞

队员:独步苍茫(李勇)/ 生存者004(吴晓江)

媒体:成都电视台摄制组

悠久的历史与传说

01

者,八卦之一

者,始也

乾元山乃道家三十六仙山之一……

四川省江油市乾元山金光洞的历史非常悠久:

……李靖曰:“老师何处名山?甚么洞府?今到此关,有何见谕?”道人曰:“贫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闻得将军生了公子,特来贺喜。

……”道人曰:“此子第三,取名叫做‘哪咤’”

——<封神演义>第十二章

而如今的乾元山后有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叫“陈塘关"..... 是不是听起来耳熟,没错,这就是哪咤他老爹——“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的地盘,金光洞历来供奉的也是太乙真人和哪咤,每年都有许多的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信徒前来祭拜。

以前在洞的入口位置,在洞中修建有个规模很大的道观,毁于"文革"

由于《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而作者许仲琳却是江苏南京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在明以前,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里的太乙真人就源于此地(当然也可能是明以后才因民间传说而取名,未作考证,权当妄言罢)

接到任务后,我先去查找了江油地方志,发现对此地有两处颇有意思的记载

乾元山图片来源网络

其一:

在明代的时候,曾经有个胆大的年轻道士,从金光洞进入后,背负四十斤香油(我猜是用于照明及食用吧)下到太乙真人的炼丹炉,深入地下。然后不知所终。

当大家都以为他已经遭遇不测的时候,此人却出现在陕西某地。

其二:

在明清时期(具体我忘了),有福建一带的一品夫人一家被贬,逃难到此,居家几十口人就居住在这个山洞里,拓垦山麓为耕地......

清代多次的大饥荒,周边的饥民都逃难于此,取洞中膏土充饥,故又名:天仓洞

▲乾元山图片来源网络

试探

02

在一个月前我曾经来粗略看过这个洞穴。洞口极开阔,由洞口进入后大概前进100米,有两个岔洞,右边的洞穴大略为北偏东45度方向,此段洞穴基本是水平分布的,可以看到许多不同时期道教信众修建的和道教或哪咤有关的雕像,多为民间自发行为,雕塑形式都小而简(tu)陋(bie)。

大约前进一华里,来到一个大约35平米的小平台后,水平洞穴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就是当地人称为“第一炼丹炉”的地方,传说太乙真人就是在此炼制仙丹。前方有一天然石桥,桥两侧都有个垂直向下的深邃洞穴。而传说中在幽暗的地底还存在着“第二炼丹池”和“第三炼丹池”。

▲乾元山图片来源网络

12月16 日

上午,我试探着对东面的那个垂直洞穴进行探测。

由于和当地协调沟通的问题,我们以为当地有电源通进洞穴,也为我们准备了大量电缆,所以就没有携带手钻或充电电钻等设备,而我们到达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现成的电源可用,带的工程电钻也成了摆设。

对附近环境仔细考察后,成功的利用天然锚点建立起一个牢固的保护站,然后我试探着对东面(右侧)这个竖洞进行探测。

这个洞穴比较大,洞径大约为6米,上部呈漏斗状,随着下降而洞径变小,洞壁非常干净光滑,有水浸出现象,下降大约15米左右,洞壁表面有一小的突起,沿此小心的横移到左边一个约1,2平米的较平坦斜面上,而这上方有水流自岩壁滴落,从周围被冲刷的情况看来,在雨季地下水位水量较大的时候,这应该有条小瀑布落下。 站在这个位置观察下方,发现自此往下,洞经又豁然变大,也就是说,这个竖洞如一个巨大的沙漏,站在这个小平台,我仔细观察下方,发现洞底距离我站立的地方大约还有20-25米左右,下方有部分积水,洞底的东北方向偏低,有一较狭小的洞口,水由此流入更深的地方,西北方向也有一裂缝状通道,按方向推测,应该和仅几米之隔的天然石桥西侧竖洞相通;环顾四周发现无法建立天然的确保站,而在这个沙漏状的洞穴里直接使用上方的保护站绳降的话,无法避免绳子被锋利的石头切断的危险,对周围环境仔细勘测记录后,我回到了第一保护站。

洞外阳光明媚,当地领导以及道观的主持们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我把下面的情况详细告知吴晓江等队友后,大家商议着下一步的探测方案,最后一致决定:下午先探测石桥西面那个竖洞。

第二炼丹池

03

站在洞口,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和连绵的山峦,又要进到那个黑暗的地下去啦。

下午很快建立好保护站,我试探着对西面这个竖洞开始探测。

这个洞穴是从一个巨石形成的小屋檐地形开始起步的。洞穴基本也是90度垂直下行,没有切割绳子的危险,下降约30多米左右就很顺利地到达洞底,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炼丹池吧。

环顾四周洞底呈圆形,方圆约25平米。我降下来的这个方向有一堆堆积物,多是松散的土和石块,西面也有水浸出,地面有少量积水。对这个小平台的仔细探测后发现有两个人类的头骨,以及凌乱的躯干部分骨骼,从头骨上残留的牙齿以及头盖骨的情况来看,这两人应该是青年人,头骨上有损伤,由骷髅下的尚未完全腐烂衣服碎片来看,遇难时间应该是5到内。也许是寻宝或者是失足掉下来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南面发现一尊溜金石像的残段,长约30厘米,表面溜金也斑驳残缺。

▲头骨及残骸

图片来源于 吴晓江

第三炼丹池

04

在这个小平台东南36°方向有一竖洞,架设好绳索系统后,我们继续下到地下更深处。

沿绳下降约30多米后,双脚又站立在一个略小些的平台上,这个平台有少许人或者动物(家畜?)骨头,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第三炼丹池”平台很潮湿而狭长,呈L型转向东面,在那又是一个竖洞继续通向地底深处。队员们都很疲倦了,于是我安排吴晓江准备队员们的晚餐,我先去初步探测一下那个竖洞的情况。

用回声法初步断定这段竖洞大约有80米左右。下降到20左右的地方,有一狭小平台可勉强站立,发现下面是一地下峡谷,对立的两壁略微倾斜突起,必须在下方约10米范围寻找一可靠的锚点,否则就有绳子被切断的危险。 回到“第三炼丹池”发现队员们都吃着干粮,一问才知道,原来虽然洞穴很潮湿,但他们都不懂得如何取得饮用的水,唉……

(下方干货,贝爷附体)

问一个女队员要了一两张绵纸巾,充分摊开贴在潮湿的岩壁或小窟窿里,再适当调整一下角度,由于纤维的虹吸现象,十来秒后被吸出的水就沿着角度汇集成一股细细的清澈水流,流入小盆中

剩下的烧开水,煮食品什么的工作就是吴晓江的啦,呵呵,多年的老搭档了。

坐在睡袋里,喝着热腾腾的咖啡,我整理着当天的笔记。洞穴的拐角那边,队员们都挤在一起睡,有的人是第一次呆在这样的环境,有点兴奋加点紧张,打闹着,嬉笑着然后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我睡在靠近继续下降的这个竖洞旁边,地下峡谷壁上的水流落入谷底暗河的声音清晰的传来。否则洞里这出奇的安静真的能让人发疯。

关闭头灯的灯光,四周陷入一片绝对的黑暗中,我们已经深入地底70米了,在洞穴里你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黑暗。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崩溃,医学上好像叫幽闭恐惧症。

黑暗中,听到地下深处暗河湍急的流水声,按照今天初步的测量,它大约还在我们下方80米的深处,前路如何?都隐藏在无尽的黑暗中……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警告!

文中所述的操作及行动有着极高的危险性!

需要专业的技装备以及专业的技能培训

切勿轻易模仿

无论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花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