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欲窮千里目

欲窮千里目

时间:2021-08-23 07:35:21

相关推荐

欲窮千里目

原题 “山河好大”想去看

一、看“文化”很早以前,听到过一个“典故”:某日韩复矩率大军行至张家口大境门前,面对门上题匾朗声读到:“山河好大!”继而啧啧赞叹,左右附和不已。这个查无实据的“典故”类《关公战秦琼》,“黑”韩无疑。擅长书法的韩复矩,焉能不知那题匾该从右读起?“典故”让我想到四年前那个风靡网络的十字“辞职报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在职未必值得提倡、退休大可弘扬的理念,不又把我带出家门,来“东张西望”了吗?

虽然明长城这个专题我已经拍摄告一段落,但对其的关注丝毫未减。这个重要关口以“门”相称,堪称独特,前面冠以“境”,标志着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口岸所在,为以往长城“武文化”平添了“商文化”的色彩。当年修建明长城的名将徐达打入北京,灭元却不能根除长城以北的元蒙残部。为寻万全之策,在宣化设左右卫,右卫即尚存残迹、正在逐渐修复的“万全卫城”。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菱形城池比紫禁城建成的时间还早十年,“老古董”没有被人为地大规模破坏,该是拜地处穷乡僻壤所赐吧。

如果说大境门还有“商文化”的色彩,这万全城可就是彻头彻尾的“武文化”了。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只设南北两门,门前有御敌的瓮城,出入口均在侧面,正面是厚厚的高墙。东西两侧只有封闭的翼城突出于城墙,内储粮草兵器和弹药,以备守城之需。

在东翼门附近的一个豁口处,我看到了城墙的三种形态——土城、第一层砖城和第二层砖城,分明是在叙述城墙构筑的三个历史阶段:1393年筑土城;1438年用砖包砌城墙;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这明代两百多年间的历史文化,都铭记在这斑驳的城墙上,这让我想起文革时拆除西直门时,发现了元代的和义门,其中的古建筑文化价值大约只有梁思成能够体察。当他恳请第二个妻子林洙去拍张照片遭到回绝时,痛苦得面部痉挛,如果换成是林徽因,肯定就完全不同了。二、看草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京城暑热蒸腾时,自驾游的车队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北出发,看草原风靡一时,是不是《陪你一起看草原》那首歌闹得?

虽然一提到草原,人们大都会想到内蒙古,其实距离北京最近的是张北草原,那里还有一条虽然已经通车七年却依然崭新的“草原天路”。在这条路的东段,我们以水为线索,先后去了大营滩水库和“天鹅湖”。或许是因为去年横穿了呼伦贝尔草原,张北这草原似乎有点小巫见大巫。水库有船,天鹅湖没有天鹅,只有湖畔的油菜花和骑马的游客。

东道主或许也意识到了景色平平,要加上“画龙点睛”的一笔,“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应运而生。规划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想尽多地囊括旅游的要素:食、宿、行、游、购、娱,除了行应该都算包括了吧。其中我感觉比较成功的是每晚出演的大型历史情景歌舞剧《记忆中都》,让游客在看草原的同时,也能看到一段元朝的历史文化,演出也还算得上精致。

让我意外的是,在这里看到了97年春节后预定要在山西看,却因D去世禁止娱乐活动而取消的“打树花”。也才知道那山西社火的源头,是张家口蔚县暖泉村,历史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打树花原来是因为暖泉村铁匠铺众多,衍生出把铁水泼洒在城墙上飞溅出的视觉效果,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凌空泼洒出来的,让我不知其中玄机。

“草原天路”,走完东段走西段,景色大不同。西段近百公里,最被推崇的是尽头的“桦皮岭”,有“北方九寨沟”之称。可惜我们登上桦皮岭时大雾弥漫,就在同行者都感无望的情况下,我在没有道路的山坡上绕岭一周,终于在雾气奔腾的间隙,看到了山下的一条碧水河,没拍两张就又被浓雾遮挡住了。那水能不能和九寨沟相提并论,不得而知。岭下的梯田式草甸和茂密的林场,还有各色鲜花,倒是比东段的感觉好了不少。 三、看那达慕

“那达慕”和“内蒙古”,在我的记忆中是同时认知的。可是去年首次进入内蒙古腹地,却无缘相见,从这个意义上说,“那达慕”是可求不可遇的——必须要事先知道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那达慕”源自蒙古语谐音,亦称“那雅尔(Nair)”,意为“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在各盟各旗举行,以庆丰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我们此行的起因,就是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那达慕,其热闹和观众的拥挤程度,大大超出我的预料。为争一席拍摄机位,要挤进人山人海之中,在警戒线边被推来搡去,不能不让我感慨城乡差别似乎已经荡然无存。

在我的镜头中,献绣匾、敬献马匹、歌舞、白马骑阵、摔跤、赛马,应该是西乌旗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了领导讲话,这个应该是原来那达慕没有的)。献绣匾,匾中尽绣溢美之词,是赞美草原,赞美丰收,赞美风调雨顺……古往今来还要赞美君主,希望这种赞美有一天戛然而止。相比之下,敬献马匹就要公平的多。这匹选出的有赫赫战功的骏马,我妄自猜测,应该是去年去年赛马会上勇拔头筹的精英,它享受着被敬献马奶酒、除去辔头、再无劳役之苦的最高待遇,其中唯一要赞美的就是实力。公平竞争,有功必奖,这是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也是法权面前人人平等的诠释。那些被牵来观望的白马,给我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感觉,当然这是褒义的——让你们看看什么是值得效仿的“精英”。

那达慕的歌舞,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豪放。就连小朋友的舞蹈,也是奔腾不息的骑马舞,不知道那个被拍烂了的“立马”的动作,小朋友们是否不止停留于摆个姿势?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捧着虚拟的哈达列队走上前来,场面蔚为壮观。草原歌是近年的一大时尚。我们原来的邻居曾经专门以此为主题,邀请左邻右舍去他家。豪迈奔放,空阔无边,和草原及蒙古人性格的关联感极强,是草原歌风靡一时的主要原因。

西乌旗素有“白马之乡”的美誉,乌珠穆沁白马是一种罕见的优良地方马品种,是成吉思汗时期宫廷专属御马,只繁殖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据说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就是来自于乌珠穆沁,因此乌珠穆沁白马也常被称为成吉思汗白马。得益于当地大力保护和发展白马事业,到目前为止,西乌旗的白马已经达到七千多匹,也是我们在那达慕开幕式上能看到满场白马飞奔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蒙古族人来说,白色一直都象征着真实、纯洁、正直和美好。在他们的很多习俗中,白色的哈达、白色的食品、白色的衣服等一直也都是礼仪之首,白色物品的多少,也是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久而久之,白色就成了蒙古族人心目中的吉祥色,是幸福、吉祥和富裕的象征,难怪开场献绣匾的女青年都是一色的白色蒙古袍和头饰,如果盲目照搬汉族的习俗,真会发生天壤之别的误解呢。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这个我是感同身受——开幕式后一整天,“搏克”大赛自始至终,而且还要在后来的几天继续。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古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项。,蒙古族搏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搏克”作为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追求的是“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它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体育运动,而确确实实是曾在13世纪在我国建立举世闻名的大元帝国的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这让我想起当年从干校回到北京,同学中盛行课间休息时,互相抓住肩头的衣服摔跤,与这那达慕的“搏克”如出一辙,让我百思不解。现在想来,是不是当年同学中很多家住城根,上溯他们的祖先,是拉骆驼进城的蒙古族也未可知,有此传统习俗?

摔跤手的出场,似乎没有一定之规,昂首挺胸者有之(第一张《君临天下》,大鹏展翅跳跃者有之(第二张《藐视群雄》)……无论何者,都让我看到了蒙古族人的特有气概。

有趣的是第三张《胜之必武》,这是一场比赛后两个搏克手完全不同的状态:胜者大鹏展翅,耀武扬威;负者垂头丧气,裁判还要好生安慰……这和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胜之不武”大相径庭,似乎更符合当今运动员得胜后狂喜庆祝的情形。或许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不需要那样故作姿态的谦逊?当我看到许多搏克对手之间,身高体重相差悬殊,大为不解——这怎么能公平竞争呢?原来按照那达慕传统习俗,摔跤手进行编排配对,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摔跤手的服饰非常有特色,他们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边沿 镶有铜钉。下身穿肥大摔跤裤,脚登蒙古靴,颈上套五色绸缎制成的彩条“景嘎”,标志着获得过多少名次。在我的镜头中,这些脖颈间飘着彩条的功勋搏克手大都占据上风,大有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压倒气势。

由于那达慕的规则规定:搏克交手不限时间,不许抱腿和跪腿摔,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所以交战双方在搭肩后要“僵持”好久,那种“凝固”的画面常常让观者看得索然无味。这种不会被判“消极”的比赛,是不是也需要改进呢?赛制采取单淘汰式,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蒙古族历来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 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 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 酒和鲜奶。此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脱下来赠给他,自愿 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 一齐跳跃出场。

赛马会在那达慕的各项比赛中,应该是最夺人眼球的。蒙古赛马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到元代,由于蒙古公贵族的推崇,马上运动和兵役制结合起来,并成为当时的一种制度,大型集会时无不将赛马作为活动内容。到了清代,赛马更为盛行。前,我在西藏偶遇赛马会,相比之下那个更原生态,更不事雕琢;但是又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赛马会都是在盛大节日里举行。虽然我不知道当年偶遇了藏民的什么节日,但是那节日盛装的观众场面还是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的镜头更多地是对准了颇有特色的藏族服饰和的“高原红”脸庞。这次我持独脚架坐进观众席,镜头更多地瞄向了赛手。

其次,赛手的年轻化是藏蒙两族的共同特点。“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用在赛马选手是最贴切不过了。这次看到的蒙古族赛手比在西藏看到的还要年轻,骑手轻巧的身体是骏马能够身轻如燕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他们无鞍鞯的“孱骑”,我以前在小说里看到是用来夸赞起手的骑术高超的,这次才知道也是为了减少骏马负荷,让它能跑得更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扎蓝头巾的小男孩,在我的镜头中一派大将风度,全没有其他骑手各种各样的紧张,这从肢体语言上可以一目了然,就是他快马加鞭的一瞬间,也是那么的洒脱自如,看着他一个又一个地超越年长的、年轻的对手,最后拔得头筹,我想不仅是对手,就是观众也都会感到实至名归,心悦诚服。特别是他下马后的一脸平淡,好像刚才的惊心动魄于他毫不相干,这种“胜之不武”与那些搏克手可真是云泥之别。

四、再看草原

或许是老天爷知道了我们在张北“天路”的不尽满意,在我们拍完那达慕开幕式后的赛马会,赶往另一场赛马会的会场时,老天爷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不是天路胜似天路的精彩画面。我们在张北的“天路”上,一直想拍一张蓝天白云的公路照,这回在西乌旗通往乌兰哈拉嘎苏木的公路上找到了双路平行的理想机位。

尽管第二天那个“蒙古马争霸赛”的赛马因为时间提前让我们扑了个空,尽管为了赛马会我们在乌兰哈拉嘎苏木遍寻酒店无着落,尽管我们不得已在巴棋苏木住进没有洗浴设施的“大车店”,但是这天下午的草原风光,让我们一路不断停车,频频拍摄,大呼值回票价。

日渐西沉的太阳,为勾勒草原上的牧场建筑提供了理想的侧光,散养牛群成了理想的“趣味点”,不可或缺的白云被我大面积的放在了画面之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说的不就是这个画面吗?而这一页的三幅长焦拍摄后的剪裁画面,就是其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最好诠释了吧。

就在我感叹蓝天白云草甸还缺一个“趣味点”的时候,车窗左侧的一大群羊就闯入眼帘。疾呼停车后,我拿了一个广角挂机头冲下公路,迅速包抄到羊群西侧顺光的位置,拿下这个满意的画面。而路右侧这群骆驼,正在被几个东北自驾游的游客围拍,我把它们放在了画面中很小的面积,长空浩荡,我之所求。

我们虽然无缘一睹第二天凌晨“蒙古马争霸赛”的霸主风采,却也拍到了盛装的牧民和那些赛后信马由缰的“小屁孩”。从这个意义上说,牧民的早期教育要比城里的孩子得天独厚得多。如果能够解决好后来的学校教育,这里更应该是人才的沃土。

五、看山看水看彩虹

从西乌旗回到锡林浩特,天气酷热,放松节奏,看山看水看彩虹。

百度称:平顶山全国有四个,河南、本溪、内蒙卓资县、《西游记》中的……最后一个最搞笑,古典小说中的都算,又何止这几个?彻底颠覆了百度的可信度。特别是锡林浩特这个亿万年前喷发后的死火山群遗迹都没有列入其中,堪称贻笑大方。这个特殊的“山”,实际上是阿巴嘎熔岩台地是第三纪至第四纪初期由于火山喷发而成的。在玄武岩台地上,三五成群地分布着204座锥形死火山丘,高差50—160米。由于久经剥蚀与流水切割,多呈马蹄形或方形,山顶齐平,锥体丘低矮。如果学地理的女儿在,肯定能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上半天。

在去锡林九曲的路上,我们幸运地碰到了双彩虹,太太说远不能和去年马丘比丘的彩虹相比,让兴致勃勃的老章大为扫兴。而这锡林九曲说的竟是湖岸的曲线,去过后惊呼上当也是情理之中。相比之下,我们第二天在查干淖尔湖后看到的九曲长河,远比那收费的锡林九曲货真价实得多。查干淖尔,蒙古语,意为“白湖”,位于阿巴嘎旗查干淖尔苏木所在地西南15公里处,在草原和沙地的交界处,内蒙四大淡水湖之一,面积110平方公里,渔业生产基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是一整体,现在分开两湖的天然坝在当时是一个岛,是候鸟产仔繁育的地方,有许多人专门来此“打鸟”,我一没有事先做功课,二没有兴趣拍花鸟鱼虫,湖边到此一游后,即奔多伦,途中拍到湖水成河的九曲湾,心满意足。

六、看寺看湖看滦河

来到多伦淖尔,可见“盛世康乾”中康熙大帝文韬武略的汇宗寺不可不去。1691年5月,康熙三度亲征平定了葛尔丹叛乱后,在多伦淖尔接见内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会盟期间,又将外蒙三大部落仿照内蒙的体制,实行盟旗制度,理顺了内外蒙古各部旗之间的关系。

为纪念这次盛事,康熙拨银十万两,建此规模宏大的喇嘛庙,并御书寺名,取《尚书》“汇汉朝宗于海”之意。寺中由内外蒙古一百二十旗、每旗派两人(各旗王爷的儿子和最聪明的喇嘛)供职;受朝廷委派住持汇宗寺的章嘉大活佛,与西藏达赖、班禅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领袖之一。但因章嘉拥有清廷册封的“大国师”称号,地位又在其他三人之上。通过这种政教合一的方式,满清王朝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统治。在藏传佛教中,地位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规模也远非今天所见,要大得多。

“多伦淖尔”名称的由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汗时期,其意思为“七个湖泊”,由相互邻近的峒干淖尔、依克达汗淖尔、巴罕达淖尔、空儿贵淖尔、巴彦淖尔、科布多淖尔和乌木克淖尔等组成。我们两赴多伦湖,终于等来了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好光线,可它并非历史上曾经的七湖之一,而是一个筑坝后的水库。

我们沿着多伦湖两岸三十多公里的环湖公路而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这里草原沙漠相向而行的湖畔,有那么多曲线优美的沙滩,让我想起了国内外许多着名的海滩:邦迪、亚龙湾……如果这个水库不是饮用水的功能,实在是开发夏季度假旅游的绝好资源。

挥别多伦湖,奔向“滦河源”。来到门前,才发现是和我大学同学聚会时去的“滦河源”大不相同。原来这“滦河源”是个噱头,各处都用来炒作。真正的“滦河源”就是我们刚刚看过的多伦湖。

大门口的工作人员指着一张我最心仪的老照片告诉我们,这就是是距离大门不远的“太极湾”,和我们去年在内外蒙边境线上看到的同名景点非常相似。进园后,没想到我看到“马蹄湾”后认定这就是“太极湾”,毅然决然攀上山顶,俯拍。老章问了当地人后,认定“马蹄湾”非“太极湾”,我们两人为此还起了争执。虽然最后路上拦住一个当地司机,证明了我的“经验主义”是错的,但是真正的“太极湾”已经因为当地采砂而面目全非,尚有拍摄价值的,还就是这个也酷似太极的“马蹄湾”。

最后的收官一日,我们途径丰宁坝上。早就听说过这个距离北京最近的坝上草原,实地一看有点大失所望。或许是经过九天的旅途,大家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或许是这丰宁坝上确实是沾了围场坝上的名气而名不副实,不管是闪电湖还是千松坝,都有点大而不当,景色平平。穿过怀柔北部山区进京时,看到山形奇特,长城敌楼林立,该是个不错的避暑度假之地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