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精准之“道”!泰和创新“田教授”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探究

精准之“道”!泰和创新“田教授”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探究

时间:2021-08-25 12:44:37

相关推荐

精准之“道”!泰和创新“田教授”服务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探究

“田教授”人才服务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泰和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探索创新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组建了一支覆盖全县的“田教授”队伍,探索出了一条精准脱贫、产业“造血”的好路子。这一创新做法,先后入选全国首届和第三届基层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入编北京大学人才资源管理教材教学典型案例。

泰和县为何要打造“田教授”队伍?“田教授”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田教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又有怎样的成效?日前,井冈山报采访组来到泰和县,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助力脱贫

组建覆盖全县“田教授”队伍

在县城经三路,走进“田教授”创客聚落部,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泰和县探索“田教授”模式的来龙去脉、主要做法及成效。这是泰和县依托“田教授”服务协会,为“田教授”和贫困群众打造的一个集学习培训、产品销售、创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发展农业产业,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实现稳定增收的关键。泰和县在调研中发现,缺乏产业致富项目和产业发展技术,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往开展农村种养技术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的农技人员或者高校学院的专家学者,存在专业人员紧缺、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方式单一、学用效果脱节,远程教学缺乏互动和外聘授课“水土不服”等突出问题,泰和县转变观念、转换视角,立足乡土,激发内力,积极探索创新乡土人才培育和使用模式,遴选“土专家”,组建了一支覆盖全县的“田教授”队伍。

记者了解到,泰和县“田教授”有严格的遴选标准,要通过“群众举荐、村级申报、乡镇择优、县级审核、培训提升、试讲测评”六个环节,按照“组织放得心、群众信得过、产业兴得起、技能过得硬、传授听得懂”五个标准,层层把关,逐级遴选。

目前,泰和县已授予1399名乡土人才“田教授”荣誉证书。同时,还建立了动态管理“田教授”信息资源库,分乡镇村组、分扶贫产业“串珠成链”,组建了44人的县级服务团、306人的乡镇服务总队和1049人的村级服务队。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伍的组建,探索出了贴近群众、贴近产业、贴近实地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技术团队。

化“土”为“香”

激活“田教授”团队带领脱贫

“田教授”虽然没有高文凭高学历,但是对脚下的土地更熟悉,对群众的感情更浓厚。这些“土专家”常年身处生产一线,生产实践经验更接地气,推广开来容易产生“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更能鼓舞百姓信心。泰和县充分发挥“田教授”的优势,引导激励“田教授”担当奉献,施展才能带富一方。

传授身边的技术,培训贫困群众更精准。苏溪镇“田教授”朱小平率先发展“杨小二六”蜜桔种植产业,因为近年来产业发展较好,周边农户纷纷希望加入到“杨小二六”蜜桔种植产业队伍。在他的带领下,100多户农户从事“杨小二六”蜜桔种植产业,面积达2000多亩。针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朱小平收集问题,分类指导,把需要的技术传授给农户,精准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发展产业,贫困群众需要什么,“田教授”就教什么。泰和县采取群众按需点单、乡镇汇总下单、团队按需配单、培训课后测评的“三单一评”服务模式,定期送“学”下乡,把贫困群众最迫切想要的、最需要掌握的技术传授下去,精准对接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田教授+合作社”与贫困群众采取“1+1”精准结对帮扶的方式,为贫困群众找准了产业致富之路。

依托身边产业,培训贫困群众更便民。螺溪镇保全村贫困户钟兰云,在“田教授”张晓亮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务工,学习中草药种植技术,并以土地资金的形式与“田教授”王小阳的“稻虾共作”基地开展合作经营,这样一来,钟兰云每年可增加收入7000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泰和县“田教授”扶贫产业已覆盖乌鸡、稻虾、灵芝、竹篙薯、井冈蜜柚等各个领域,种养面积达5万多亩。依托“田教授”扶贫产业,建立472个“田教授”产业扶贫实训基地,改变以往室内说教式培训方式,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面对面“传、帮、带”。同时,建立村级“田教授”服务队工作室,开通热线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答疑解惑。

运用身边语言,培训贫困群众更通俗。“田教授”讲土话开土方,通俗易懂,群众更易于掌握,产业技术培训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老营盘镇小庄村“田教授”刘唐祝从事蜜蜂养殖,结对帮扶了2户贫困户,平时用客家话向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语言变得通俗易懂。

为提高“田教授”的带富能力,泰和县对142名“田教授”带头人进行培训,围绕乡村振兴、创业意识、带贫能力重点培训,促进创业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联动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增收。

扬“优”成“势”

用好“田教授”团队实现脱贫

“田教授”采取“依托身边产业、运用身边语言、传授身边技术”农业产业培训服务模式,接地气、有活力,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带富了贫困群众、壮大了富民产业、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

带富了贫困群众。在苏溪镇,模山村的“田教授”肖功庠小有名气,是种植百合的“土专家”。对百合的田间管理、病虫害处理,肖功庠有自己的“土方子”,而这些“土方法”来自日积月累的反复试验和总结。他在自己大规模种植百合的同时,带领全村19户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经营的方式加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百合产业,并为贫困户务工、学种植技术提供了一个通道,使得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4000元。

目前,通过“田教授”“1+1”精准帮扶,在泰和有2201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贷款7577.41万元参与合作社种养过程,297个行政村通过资产、资金与“田教授”产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0多万元。

壮大了富民产业。碧溪镇曲斗村“田教授”邱小珠,手把手向周边群众传授苗木种植技术,130余户农户加入曲斗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纯收入600余万元,曲斗村成为闻名遐迩的苗木村。

三年来,在“田教授”的带动下,通过发展肉牛、乌鸡、井冈蜜柚、百合、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苏溪镇百合种植产业

促进了乡村和谐。万合镇“田教授”朱建华从事湖羊养殖,村里有12户贫困户主动要求进入养殖场务工,每月可以帮助贫困户增收800余元。在“田教授”的带领下,贫困群众学技能、谋发展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破除了“等靠要”思想。

“田教授”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逐年增强,乡村现代治理逐年改善,泰和县连续多年被授予“江西省平安县”光荣称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