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化浅谈: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文化浅谈: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时间:2019-10-11 12:21:54

相关推荐

文化浅谈: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中国传统文化有几个影响特别大的流派?学术界几乎是都维护这样一个定论的:儒释道三大家。

那么中国究竟是四大传统文化还是三大传统文化?还有没有和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并列的文化?后面我谈的帝王文化究竟是不是传统文化?帝王文化能否和其它三大传统文化相提并论?

只提三大传统文化掩盖了什么?在传统文化里放走了帝王文化危害有多大?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陈寅恪1933年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中说:“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说,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要为不易之论。”从此形成了着名的三大文化说。

此说影响甚大,规定了中国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其实,中国不仅从晋朝,就是从远古至现代,还有一个影响更大的文化: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也可以叫做皇权文化。可以说,帝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说帝王文化是传统文化之一,可能遇到这样的诘难:历史上有帝王思想,帝王意识,但不能说是帝王文化;帝王思想和上面说的三大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他们不能装在一个筐子里。这样我们就必须看一下三大传统文化源头,文化结构,物态文化,文化符号,看看他们和帝王文化的一致性。帝王文化也有它的文化源头,文化结构,社会基础,文化符号,也和其它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也搀杂了宗教的一些内容,也都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物态文化分布全国各地。中国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和三大传统文化并列的帝王文化。一、帝王文化的源头和结构

帝王文化在三皇五帝的传说里,在夏、商、周时代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里,就已经透露出一个帝王文化的大致轮廓。历史记载的和民间传说的三皇五帝,是帝王文化的源头。到了夏、商、周的时候,帝王文化已经是百川汇流了。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左传》桓公二年)等级制度各国都有,它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在古代希腊、罗马,他们的等级制度和东方的等级制度就不一样。他们在自由民同一等级内部是民主、平等的。而中国古代,平民内部还是有等级,官员的级别和功劳挂钩,还要分许多不同的等级。为什么在同一等级内部也没有什么自由和民主的程序?就是中国古代没有人的权利的意识。如果有,只有一个人有人权,那就是皇帝。皇帝是金字塔的塔尖。等级制度的沿袭成为传统文化。

除了尧、舜、禹是禅让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记载的都是皇帝和国王的终身制,人们都呼喊他万岁或万寿无疆。周代出现了成形的王权终身制。皇帝的职务不是选举或禅让,当然只能是世袭了。除了世袭制度之外,皇帝的一家一族要享尽荣华富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各级官僚也毫不客气地跟着学习皇帝的做法,整个社会形成了庞大的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

家国同构的制度是以上几个制度和观念的必然结果。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皇帝的家就是天下的核心家族。是皇族就是贵族之上的贵族。你忠于皇族就等于忠于皇帝,你效忠皇帝的老婆、儿子、岳父,就等于忠于皇帝。家国同构的制度形成了家天下的观念。

武力为先的统治手段在中国历史之早,实为罕见。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了好多以武力说话的事实。“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我们最有名的老祖宗炎黄二帝之战也是都使用武力说话。后来黄帝尊为天子,“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拔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不辞辛苦地操练兵马,威慑天下。大禹死后启统治天下,“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又兴兵伐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史记·夏本纪》)商汤也同样是靠武力而一统天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周武王也是用武力把商纣王打个落花流水,坐上了天子的位子。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没有类似古希腊城邦那种迷人的选举的记载。

帝王文化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已经形成雏形了,而儒家文化还没有诞生呢。远古的帝王文化不但体现了制度文化,而且体现了习俗文化和心理文化。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总结历史经验,出现了法家和儒家等不同流派。法家对历史上的王权给以充分肯定,把它推向极端,成为极权主义。这就是后来的帝王文化的一次大总结。

三、作为物态的帝王文化

我们再看一看物态的文化。物态文化是文化学的第一种形态(还有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历史上的物态文化指的是历史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古迹。全国各地的寺院是佛教留下来的物态文化,道教宫观是道教留下来的物态文化,各地的孔庙是儒家、儒教的物态文化。而皇宫、皇陵、太庙、皇家园林、长城、御道等则是帝王留下来的物态文化。而留下来最多最好的物态文化恰恰是帝王留下来的。请问,哪个佛家的寺院能和故宫相比?哪个寺院能和避暑山庄相比?有哪个道教宫观能和太和殿相比?儒家儒教最了不得了,孔庙的建制有类皇帝,但气势宏大的孔庙还是皇帝下令修建的。祭奠泰山的岱庙体现了儒、释、道的文化,但更体现了帝王文化。

当然,我们不可能说参观故宫,就是参观帝王文化,其实我们也是参观美学建筑。但是,参观这种建筑过程中,就已经笼罩在帝王文化的浓烟厚雾之中。

四、帝王文化的符号

各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帝王文化的符号是龙。中国在图腾文化上几乎没有比龙影响更广泛了。有的研究人员统计,龙文化在全中国有数万处景观大多数的景观是和帝王文化联系起来的。

龙本来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专家考证,龙的图腾有七千年的历史。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据今年代为6460年。墓的主人是巫长,在墓主骨架的东侧,用蚌塑了一个1.78米的龙。考古学家认为是“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权力”。黄帝战胜蚩尤,后来骑着龙升天,神话把最高的统治者和龙联系在一起了。龙和黄帝出现的时间没差多长,说明了龙和王权,和权力,和战争相联系。

龙文化作为意象是帝王文化独有的,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没有太明显的文化意象。儒家文化有一个不太成型的“魁星”意象;佛教文化有莲花座上的观世音号如来佛等好多意象;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原始道家没有什么符号,后来的道教符号是八卦和太极图。儒、释、道的文化意象是绝对无法与皇帝的龙文化相比的。

五、帝王文化的文献载体和代表人物

儒释道都有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三大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共识,原因主要在这里。帝王文化有没有呢?有。

可能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晋代之后三大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化结构。儒家有“四书五经”;道家有《庄子》和《老子》;法家有《荀子》、《韩非子》;佛教有卷帙浩繁的“佛经”。帝王文化有什么东西?其实,帝王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文化载体。春秋战国时法家出来公开地维护帝王文化,已经给帝王文化确立了理论体系。慎到、韩非、李斯,都有帝王之术。晋以后没有像韩非的理论体系了,是因为它的理论形态变了。帝王文化的理论体系在晋以后有所变化,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专制主义思想吸取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再是赤裸裸的像先秦法家那样,对儒家、道家的理论不屑一顾。但这不等于没有理论体系了。后来的《贞观政要》、《反经》、《官经》、《商君书》、《鬼谷子》、《政训》、《大诰》、《大义觉迷录》、《康熙政要》、《盛世危言》等就是帝王文化的载体。

六朝时期的《鬼谷子》也是介绍游说之术的书,当然,里面还包含一些治国治军的内容。

《贞观政要》就是唐代历史学家吴兢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专制制度,吸取一些儒家的思想而写的帝王文化的范本。吴兢认为“君道第一”,谈帝王的个人修养和政治谋略。让皇帝从选官吏方面,刑罚方面,军事方面,生活作风方面遏制皇权的恶性发展,让皇帝认真把历史上留下来的儒家等有价值的思想接受过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反经》又称《长短经》,是唐朝赵蕤编撰的一部谋略之书,大讲任人之术、用兵韬略、权变之谋、历代治乱得失以及策士游说人主之术等。有人认为它是一部“讲王霸大略、经世之术、机权谋略的集大成之作”。他在吸收原始儒家思想方面不如吴兢。但比起韩非赤裸裸的权术要柔弱一些,他毕竟吸收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

朱元璋的《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和雍正的《大义觉迷录》更是地地道道的极端的帝王文化的范本。

《官经》是清代大学士瑞常专为皇太子载淳编写的权谋之作。大讲事君之术、忠奸之辨、人君百态、明哲保身、胆识威仪、官场之道、赏罚之术等等。官场如战场,有军事学,就有官场学。《官经》就是官场的“学问”。

光绪年间,章(锓)效仿吴兢写了《康熙政要》,内容和《贞观政要》真有点差不多。讲了君道、任贤、宽仁、俭约、谦让等治天下之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