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文字构建通俗演义(4)地壳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文字构建通俗演义(4)地壳物质循环

时间:2021-03-06 07:41:23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文字构建通俗演义(4)地壳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文字构建通俗演义(4)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自然力引起的使地表形态、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根据能量的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是地球的内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上地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两种,岩浆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的岩浆岩,侵入地壳的上部形成侵入型的岩浆岩。火山的喷发就是岩浆的活动方式。夏威夷群岛就是属于火山岛,属于岩浆活动形成。

变质作用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根据运动的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运动方向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运动

垂直运动运动方向与地表方向垂直的运动也就沿着地球半径的方向。包括上升或者下降运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急剧释放,主要包括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构造地震主要断裂构造。震级 能量释放的大小;震源岩层断裂发生能量释放的地方,震中 与震源对应的地表的地点;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因此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以有多个烈度。)

外力作用 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概念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引起的变位和变形。

分类(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岩层形成的时呈水平状的,受力会发生弯曲(一般是水平的压力),每个弯曲叫皱曲,一系列的弯曲称为褶皱。)

(皱曲包括)背斜和向斜构造。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未被侵蚀形成山岭,地形倒置形成谷地

(原因: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容易被侵蚀,出现谷地,被称为地形倒置。)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的储存,为储油构造。

向斜岩层向下拱起,未被侵蚀形成山谷,地形倒置形成山岭(原因: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的作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出现山岭,被称为地形倒置。)向斜构造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为储水构造。

背斜向斜的判断对于没有受到侵蚀的岩层,根据岩层的拱起方向,可以判断出背斜向斜;对于出现地形倒置的岩层,根据图中岩层信息,按照岩层已有的弯曲趋势将岩层补充完整,如果补充后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否则为向斜。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一般情况会点明岩石的新老年龄)可以画一条水平的线,(因为岩层在形成时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如果沿着水平线,中间的岩石老,两侧的岩石新,为背斜,中间的岩石新,两侧的岩石老为向斜。

断层(岩层形成的时呈水平状的,受强大压力或者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出现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了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地堑(如果两条断层两侧的岩石上升,中间的岩体下降,下降的岩体称为地堑。)一般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

地垒(如果两条断层两侧的岩石下降,中间的岩体上升,上升的岩体称为地垒。)一般形成块状山,如我国的一些名山,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等。

3、外力作用主要形式与地貌

风化作用(在大气、温度、水的作用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最终结果导致岩石破碎)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崩解)岩石由于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是外部的岩层膨胀的程度大于内部,冷却是外部收缩的程度大于内部,(好似一个变胖的人,仍穿旧衣一样)发生了崩裂。

化学风化(分解)岩石在一些物质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比如石灰石,由于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在湿热的环境下,容易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而分解。也就是说在我国云贵高原和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虽说是流水的侵蚀所用,但所谓的溶就是其实是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岩石在植物的根系或者动物打穴的作用下出现的破碎就是生物风化的例子。(其实生物风化,有的属于物理风化,有的属于化学风化)

侵蚀作用(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对岩石或者风化的产物的破坏作用成为侵蚀。)

流水侵蚀地貌河流的上游 出现的V型河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现象;云贵高原和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和溶洞等)

风力侵蚀 地貌西北地区的风蚀蘑菇、风蚀堡垒、风蚀洼地、风蚀柱等

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冰斗、U型谷;北欧的峡谷,西欧的曲折海湾;北美洲的五大湖等。

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柱、海蚀崖等

搬运作用 (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将侵蚀或风化的产物的搬离原来位置的作用。)

流水搬运水土流失、泥石流(两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河流中的泥沙就是流水的搬运

风力搬运沙尘暴 、扬沙 有人认为戈壁滩就是风力细沙搬运走后的产物,也有说戈壁风力堆积产物,本人认为两者兼有,如果原地不动的大颗粒,为搬运后产物,如果在不远处吹来的大颗粒为沉积的产物。

沉积作用外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河流上游冲(洪)积扇,中游河漫滩,下游三角洲;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亚马孙河平原等(欧洲西部的平原是冰川作用产物)

风力沉积黄土高原的形成沙丘(迎风面,坡度缓,等高线稀疏,背风面坡度陡,等高线稠密,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风向。西北地区多西北风。)

海浪堆积沙滩

外力作用的关系(示意图,先后用箭头表示)

侵蚀与风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风化的产物容易被侵蚀,侵蚀的产物容易被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破碎物为搬运作用提供条件,搬运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者坡度变化,破碎物出现堆积,沉积物在一定条件下固结成岩,为下一轮风化侵蚀准备。

4、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石按照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生物遗体堆积,如石灰岩,主要是海洋中的珊瑚礁堆积形成,所以石灰岩广布的地区一般是海洋环境。破碎物堆积形成的岩石,如根据沉积物的颗粒不同形成的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灰岩在高温的烘烤作用下一般形成大理石;页岩在积压作用下形成板岩;砂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

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示意图解读)【岩浆】喷出地表和侵入地壳的上部,冷却凝固分别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的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重熔再生作用下变回【岩浆】;已生成的变质岩和沉积岩

(画图时一般指【变质岩】)露出地表在外力作用下也容易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岩浆岩】在变质作用也形成【变质岩】;任何岩石重熔再生的作用下形成【岩浆】。

(简单示意图)【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变回【岩浆】;已生成的【岩浆岩】在变质作用也形成【变质岩】。

(要点提示,破译简单示意图的关键在于两个箭头所指的岩石是变质岩。)

(复杂示意图)【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重熔再生变回【岩浆】;已生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也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岩浆岩】在变质作用也形成【变质岩】;任何岩石重熔再生的作用下形成【岩浆】。

(破译示意图的要点提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四者中,每个地理事物都有四个两个箭头来往,其中三个箭头进一个箭头出的是【岩浆】,三个箭头出一个箭头进的是【岩浆岩】,双进双出的是【沉积岩】和【变质岩】。所以【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

5、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运动以及火山地震带

(有人认为引起地质构造的原因是板块的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①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说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东界的目前认为是未定的,一般认为在俄罗斯的勒拿河附近,西界大约在大西洋中的冰岛附近;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南美洲的西侧是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甚至北逼北回归线附近的北美洲西岸,所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低矮)(碰撞)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形成的;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基底。)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的主要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有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回答发生地震原因的套路是“该地区位于某板块和某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南海周围多地质灾害,就是因为该地区处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③(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如果是大洋和大陆板块碰撞,因为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在大陆板块的下面,(大洋中)形成海沟,(在大陆)形成岛弧(本人认为是凸出的地方露出水面,其他在水中的缘故)和海岸山脉;如果大陆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关于记忆板块之间的生长和消亡边界的口诀“亚欧太平西北东南唯一生;非洲北部唯一死,印度美洲双生双亡”,解释内容不再累赘。)

6、河流作用以及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上游侵蚀作用(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V型河谷(与冰川作用的U型谷区别开来),在出山口处水速减慢,泥沙沉积,在干旱地区称为洪积扇地貌,在湿润地区称为冲击扇地貌。

河流的中游侵蚀作用(侧蚀作用)河道拓宽,出现弯曲河道,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原因示意图凸岸的凸出点的水流沿着切线方向,对这个方向做个分解,一个沿着河道方向,也与一个与水道方向垂直,我们发现表层的水对对面的凹岸有侵蚀作用,而在下层水将泥沙搬运到对岸堆积。所以在凸岸可以建房,在凹岸建房有地基掏空的危险。说明这里的侵蚀与地球偏转产生的河水侵蚀是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的侵蚀发生在任何形状的河道,北半球向右边,南半球向左偏,而弯曲河道的侵蚀只出现在弯曲河道的凹岸,在弯曲河道有时两者的和,有时是的差,此时抓住主要侵蚀作用力是关键。)

由于堆积作用和人为截曲取直,(在废旧的河道)出现了河漫滩平原。

河流的下游在侵蚀作用(侧蚀)下出现了槽型河谷,(与冰川作用的U型谷区别开来)

在入海口处,由于大陆架坡度平缓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速减缓,泥沙沉积,出现三角洲地貌。(在河流入水库口附近,也出现类似三角洲的地貌。)

冯氏高中地理课堂(微信)1892879642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