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恩惠能换来忠诚么?

恩惠能换来忠诚么?

时间:2019-06-13 10:09:52

相关推荐

恩惠能换来忠诚么?

长按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一起坚持阅读!

《中国是部金融史》

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甚至不能模仿最简单的人类感情,数学模型又怎么可能阅尽人世繁华?果然,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华尔街金融巨鳄们把贪心隐藏在貌似繁复的金融模型之中,自己赚到盆满钵满,却把风险搭售给了全世界的投资者。

所谓经济学流派,其观点一旦落地,必定是一国政府信奉的经济政策,而不是那些字面上的经济学论文。到底是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实际经济活动,还是因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去寻求理论支撑?真实情况是美国政客在《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中为自己寻找论据,而不是《美国经济评论》可以左右经济政策。

西方文明引领世界至今不足三百年时间,他们的祖先没有机会反复验证这些经济理论。煌煌华夏数千年往事,有过辉煌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也有过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纷纷乱世,尘封的故纸堆早就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史记》看懂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盐铁论》通篇都在呐喊“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钱神论》则戏谑货币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恩惠能换来忠诚么

对权力没有任何制约的西周,“王德”是封建统治着最后的底线。这种“王德”对天命的畏惧延续了周王朝近千年的生命。此后,无论春秋五霸如何强盛,都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强的诸侯都必须获得王室认可。

西周是一个混沌世界,不要说金银,就是青铜产量也不大。没有金银的世界,什么才是钱呢?

既见君子,赐我百朋。——《诗经》这里的“朋”指代贝壳。

但是对统治者来说,贝壳远远担负不起驾驭天下的责任,那么西周王朝要以什么方式统治国家呢?

武王伐纣后,实际上,周武王姬发统治的时间很短(既克商,两年,王崩),他根本来不及建立统治国家的框架。

周公姬旦,这位孔子常常于梦里神交的先贤才是西周制度真正奠基者,他解决了如何统治天下的问题。他选择了当时最有效、最简单的统治方式——封建:为确保对国家的统治,姬旦共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姬姓五十三国,封国在地方替周王管理属国。

封建封建,封而建之。周王给下属或者子弟封地,让这些人永远效忠王室。在没钱的时代,这也是一种交易,姑且将之称为“恩惠换忠诚”。

我们常说的封建社会,其实就是从这里起源的。不过自从秦统一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当时也有人倡议沿袭分封宗族子弟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开启了郡县制的治国模式。虽然之后的西汉初年等朝代也有分封的反复,但是大体上,中国就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这点与欧洲不同。

因为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实行的是国王分封领主,领主管理佃农的模式,这点在权游等电视剧上有明显反映。身处偏远之地的佃农只知道自己效忠的是哪个领主或者爵士,而不一定对国王有多么感冒。

在封建制下,无数实力相近的封臣,任何一个都没有动力背叛周王,更无法单独对抗整个部族。这种情形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假设:无数同质的生产者(邦国太小,而且很多),在一个信息充分的市场(封建君主都是亲戚,知根知底)上出售同一种产品(简单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于是,价格可以在瞬时达到均衡(稳定的统治)。

这种恩惠能换来封臣对君王的忠诚吗?答案是:不能。

同样可以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王室对封臣的恩惠存在边际递减效应:王室封赏得越多,封臣对忠于王室会越来越不感兴趣。读到这里时,乍一看我是不太能理解的,往后来看到陈行长的解释才明白。所以历史上往往能看到,当臣子谋得齐天之功,皇帝赏无可赏时,只有赐予一死了之。

聪明的能臣要么会急流勇退,要么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得自黑。比如当刘邦在前线拼死厮杀时,萧何在后方运筹帷幄,源源不断得输送粮草和兵员补给,可谓居功至伟,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萧何还掌握着前线主公和将士的生死。睿智如萧何,他能不知道刘邦多少对他是有猜忌的吗,于是聪明人萧丞相时不时得在后方纵容自家子弟干点偷鸡摸狗,或者强抢民女的丑恶事件,有时甚至还自己亲自下场。这种小奸小恶之事顶多只能被他人状告之后,泼点脏水,不至于触犯原则问题。所以刘邦在前线听到后方传来这种奏报后,都只是哈哈一笑,君臣二人心领神会得相互过招并兼容共存,终至霸业得成。

西周王室真正控制封臣的,是其缔造的精神统治,即“王德”——这才是整个西周封建统治的根基、武王伐纣,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自己的“王德”和商纣的“无德”。一有一无,才使得牧野决战中殷商军队倒戈相向。

现今出土的西周初年青铜器铭文,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周武王、周公信奉的“王德”:敬天、保民。

这就与之前听罗辑思维讲到的内容对接上了

1、周王室在当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把周边的部族卷进来了。

现今的各种考古发现没法证明,当时周王室对周边其他部族有过大规模的讨伐和武力征服,他靠的就是“王德”这杆道德大旗来吸引周边部族加入。

“天命所望,有德者居之”:商纣无德,我西周有德,所以天命属意于我。那你们就快来加入我们呀,只要加入进来,就我们一样了,都是有德之人,也就都是被上天眷顾的人了。

这种优势文化的强大向心力,远胜暴力征服。如今的互联网巨头貌似也如当年周王室一般的存在,往往不需要刻意打压,自然会有一堆小弟卖身前来,寻求加入到巨头们的生态链中。

2、王莽篡汉

既然是“天命所望,有德者居之”,那么一旦皇帝无德,是不是就会被上天抛弃呢?就会降大任于另外的有德者呢?死脑筋的儒生们,在汉文帝时就依据儒家的这番经典论述而开展了一番辩论,最后闹到皇帝跟前了,不过皇帝老儿也只好把辩论双方安抚下,糊弄过去得了。

不过到了东汉末年,还真就有几十万人联名上书让当时举国公认的道德完人王莽来改朝换代。过往的历史教科书上总说“王莽篡汉”,不过王莽既不是军头,也没有发动宫廷政变,在中国历史上大王朝的更替中是唯一真正和平演变的。当然就我揣测来说,当时那些联名上书和各地的祥瑞等,当然大多数是王莽悄摸得自己组织安排的。

不过要说他是处心积虑的伪君子,装模作样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一天,那除非他是穿越者,否则之前装了几十年的道德楷模真是奥斯卡影帝中的影帝。我们常说学习雷锋做好事,做一天好人好事不难,贵在坚持一辈子做好人好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