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又一个当妈的懵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究竟能不能返还

又一个当妈的懵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究竟能不能返还

时间:2024-06-02 17:34:44

相关推荐

又一个当妈的懵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究竟能不能返还

肖女士在杭州做服装生意。8月20号,她在周转资金的时候发现,余额宝里的钱对不上了。

余额宝里少了11万多

儿子玩游戏花掉的?

肖女士是做服装生意的,平时对账都是看支付宝的余额宝。

肖女士:“结果发现余额宝里的钱,每天应该增长的,怎么没有了,一看钱少了这么多。”

通过查询才知道,从今年5月份开始,这些钱就陆陆续续在苹果商店里花掉了。

肖女士:“后来支付宝公司给我算的话,一共186笔,从6月28号开始算,等于说有10万出去,后来5月份还有一点,6月份还有,从6月1号,5月25号有一笔,6月(28号)前还有一点,加起来11万多,12万的样子。”

回家一问,是儿子把这么一大笔钱都花到游戏里了。肖女士说,当时整个人都懵了。

共玩了两款游戏

各充值五万多

肖女士的儿子:“(什么游戏?)明日之后。(是一款什么游戏?)末日生存游戏。(为什么要充钱?)第一次就是好奇,看下充钱有什么东西,充着充着就没那个概念了。”

肖女士的儿子今年13岁,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共玩了两款游戏,一款叫明日之后,一款叫做闪耀暖暖,各充了五万多块钱。

当晚七点多,肖女士给记者发来一张微信截图,显示叠纸游戏方面退还了四万多块钱。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能否返还

按照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下属于未成年人。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实施的民事行为,除了纯获利或与自身年龄、智力等因素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外,其他的都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或追认。至于8岁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有行为均应由监护人代理。

大额充值游戏的行为肯定既不是纯获利的行为,更不是与其年龄或智力相适应的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只要家长事后不同意或不追认,都应属于无效。也就是说,家长事后向游戏公司要求退款的行为是依法且正当的,游戏公司当然应及时将充值金额全部退还

然而,孩子充值退还为何在实践中如此之难,主要原因就在于游戏公司拒绝退还的理由——如何证明这个钱是孩子充值的,或者如何证明孩子充值时家长不知情。这个看似胡搅蛮缠的理由,在实践中也是情有可原的。现实中,确实存在成年人利用孩子账号打赏、充值,或以孩子所为做借口要求退款的事情。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举证问题。按照一般民事证据规则,都是谁主张,谁举证。既然孩子父母主张退款,那当然要父母来证明充值行为系孩子所为并家长不知情。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瞒着家长做出的充值行为,没有监控,更没书面材料,仅凭空口白牙,确实非常难以证明。

其实,这类问题的举证并非是绝对的,必须结合我国网络安全法所规定的网络实名制来看。一方面,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将网络实名制作为我国网络基本制度之一,任何人玩游戏都应实名登记。若是游戏登记的主体系未成年人,那就应该推定,游戏充值行为系孩子所为,除非游戏公司能够拿出相反的证据证明;反之,若游戏实名主体为成年人,就可以推定充值行为系成年人所为,除非家长拿出来孩子盗用自己账号的证据。

另一方面,实践中很多游戏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参与游戏,并没有认真落实网络实名制,客观上造成了大量账号并没有做到“人与号”的对应关系。对于这类平台,因其本身就是违反网络安全法的行为,不能让用户为游戏平台的违法行为买单,因此,举证责任应倒置给游戏平台,除非平台能证明充值行为系成年人所为,否则都应全额退款。

家长成为此类问题的关键

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关键还在手机的实际控制人。“家长应当对手机的使用、管理承担更多的义务,比如开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不要储存过多现金等。此外,对于支付的操作权限(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都应当保密,不能轻易透露给未成年人。”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世卫组织即将把游戏沉迷列为成瘾性精神疾病,网络游戏给社会带来的并非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时光的浪费、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萎靡,游戏绝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保姆”或“朋友”。这类事件中的父母,在拿回本属于自己的钱之后,是否更应反思一下自己,除了金钱之外,是不是还失去了什么。

来源:1818黄金眼、检查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