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远古的呼唤】远古时期至战国的乐器

【远古的呼唤】远古时期至战国的乐器

时间:2020-03-21 10:39:09

相关推荐

【远古的呼唤】远古时期至战国的乐器

远古至战国的乐器,这个时期的乐器,考古发掘的实物有骨笛、埙、磬、钟、铙、鼓等。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骨笛。距今约七千年。它是用鸟禽类的肢骨制作的,有的至今仍可吹出简单的音调。最初,可能是先民用它发出的音响诱捕各种飞禽,后来在乐舞活动中作为乐器使用。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过这类骨笛。

新疆巴楚县脱库孜萨来遗址曾出土南北朝时期的三孔骨笛(不完整,据推测缺少吹口的一端),似是现代塔吉克族流行的鹰骨笛的早期制品,是研究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珍贵实物。近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骨笛十余件,长约10至20厘米。其中大部分已残损,有一件完好无缺。骨笛有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孔圆。以其一端为吹口,可吹奏现代的民歌曲调。此遗址距今约八千年,属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物。这类骨笛是我国笛箫类乐器的雏形和远祖,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笛

埙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吹奏乐器,它的按音孔不断增加,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河姆渡遗址陶埙,有一个吹孔,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埙。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埙。此遗址距今约六千年。开闭一个按音孔,可发小三度的两个音。山西万泉县(现属万荣县)荆村出土三件陶埙,为新石器时代遗物。一件呈管形,无按音孔;一件呈椭圆形,有一个按音孔;一件呈球形,有两个按音孔。

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陶埙,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夏代遗物。共出土二十余件,大部分是彩陶制品,其中十余件已经残破,有九件保存完好。通高约8至10厘米。这些陶埙的外形均呈扁平的圆鱼形状,顶端鱼嘴部位有吹孔,两肩各有一个按音孔,鱼腹部左下侧还有一个按音孔。埙体多饰以网纹或条纹彩绘。用开闭不同手指组合成六种指法可发四个乐音,构成四声音阶。山东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也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埙,埙体呈球形,高3.3厘米,小巧玲珑。其顶端有一个隆起的吹孔,旁开一个按音孔,可发小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在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苏北地区邳县小墩子曾发现属于同一时期的陶埙。

商代的埙多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制的。所用质料有陶制、石制、象牙制、骨制等。如河南郑州二里岗早商遗址陶埙,呈椭圆形,有三个按音孔。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1001号墓骨制埙,埙体前后刻兽面纹,制作精美,呈橄榄形,有五个按音孔。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殷墓陶埙,呈平底卵形,一大一小,各开五个按音孔,可发八个连续半音。后世的埙大都是平底卵形,埙的制作在商代晚期已趋向规格化。

磬是打击乐器。它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之类。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石制工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便用来为乐舞伴奏,于是出现了磬。目前所知,早期原始形制的石磬有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石磬,系打制而成。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也系打制而成。两磬为夏代遗物,距今约四千年左右。

商代石磬形制多样,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一件早商时期石磬,磬面经过加工磨制,比东下冯遗址和陶寺遗址石磬已有很大的进步。在罗振玉编《殷墟古器物图录》中曾着录六件石磬,其形制尚未定型,个别石磬有雕刻花纹。安阳殷墟西区墓葬曾出土六件石磬,呈不规则的长五角形,边有一至二个圆孔,有的磬面绘有似鸟或兽状的纹饰。安阳小屯商代奴隶主妣辛(妇好)墓出土两件石磬,属武丁晚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初)遗物。其中一件呈长条形,上窄下宽,上端宽8.5厘米、下端宽12厘米。近顶端有悬挂用的圆孔,在磬身一侧刻有铭文“妊冉(或释作竹)入石”四字。妊冉可能是国族名或人名,入是纳贡之意,意即妊冉入贡的石磬。另一件呈扁平的长方形,磬石黑色,一端成弧形,长25.6厘米,宽6.7至8厘米。磬面雕有鸱鸮形纹饰,鸱鸮作站立状,钩喙大眼,短冠短翅,长尾向内卷曲,爪刚健有力,雕刻十分精美。顶端有一个供悬挂用的圆孔。注:图片来源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