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浮生六记》 ② | 别信“和谁结婚都一样” 真的不一样

《浮生六记》 ② | 别信“和谁结婚都一样” 真的不一样

时间:2023-11-07 03:24:17

相关推荐

《浮生六记》 ② | 别信“和谁结婚都一样” 真的不一样

文|《浮生六记》 ·主播|阿成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

昨天我们一起看到沈复和芸娘青梅竹马的初恋故事,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又有哪些经历呢?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之:红颜知己论诗笑,乞巧七夕赏月惊。

新婚小别

芸刚做新娘,温润少言。她对父母长辈恭敬有礼,对仆人晚辈和睦轻柔,做事也井井有条。

每日朝阳临窗,芸就披起衣服急忙起来,像有人催促似的。

我笑着说:“如今早已不是‘吃粥’时候了,还怕人嘲笑呢?”

芸说:“如今倒不是怕嘲笑,是担心长辈说新娘懒呢。”

我虽然留恋睡在她身边,却也欣赏她的品行,就每天随着她一起早起。自此两人形影相随,彼此的爱恋情深,难以用言语表达。

欢乐的时光匆匆,转眼已过去一个月了。

当时我的父亲稼夫公在会稽幕府里任职,专门派人来接我去杭州赵省斋先生门下读书。我今日能写文章,全受益于先生教诲。

我本来说好婚礼后就回去继续学业,但此时心里却很惆怅。原本担心芸会哭泣不已,没想到芸却强颜欢笑地收拾好行李,还劝勉我。

告别时,芸轻轻对我说:“无人照料的日子,凡事要自己多上心。”

登船解缆,放眼望去,正是春日桃李争艳的光景,我却恍惚如同失群之鸟,看天地失色。

我住在学馆三个月,像离开了芸十年。芸虽然时常来信,但总是两问一答,多半是勉励客套之言,我心里不是滋味。

每当院中,风吹起竹林,月光照着芭蕉时,我和芸相处的往日,历历在目,梦魂颠倒。

先生了解我的心情,就写信给父亲说明,出了十道题目让我暂且回家,我内心欢喜,像被发配到边疆的士兵得到赦免一样。

登船后,我归心似箭,觉得一刻简直长如一年。到家时,我先到母亲那儿问安,然后回到房间。

芸起身相迎,两手紧握,这一刻竟说不出话来,恍惚之间我们像化成烟雾,只觉得耳中惺然一响,忘记身在何处。

“我取轩”避暑论诗

六月,室内闷热如蒸。

沧浪亭隔壁的水边有一轩室,名为“我取”,得名于“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得其乐之意。

屋檐前边有一株老树,浓阴遮窗,对岸游人络绎不绝。

这里本是我父亲闭门宴客的地方。我请示了母亲,带着芸来这里消夏。芸也因为暑气太盛,放下了刺绣,整日陪我温习功课,品月谈花。

芸不善于饮酒,我就教她古人的射履酒令助兴。

我想,人间的喜乐,最好也不过如此了。

有一天,芸问我:“各种古文,应该学习哪家好呢?”

我回她说:“《战国策》《南华经》,取其轻灵、机智;

匡衡、刘向,取其典雅雄健;

司马迁、班固,取其恢弘博大;

韩愈,取其浑厚;柳宗元,取其峭拔;

欧阳修,取其跌宕有致;三苏,取其雄辩;

其他如贾谊、董仲舒的策对,庾信、徐陵的骈体文章,陆贽的上奏议论,可以借鉴的地方难以一一详细说明,全在于自己的悟性了。”

芸说:“古人的文章识见高妙,谋篇气势恢宏。女子学它,恐怕难以入门。只有写诗这件事,我还稍微有点儿领悟。”

我对芸说:“唐代科举,以诗选取人才。你喜欢学习哪位诗人呢?”

芸发表议论道:“杜甫之诗锤炼精纯,李白之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甫的森严,不如学李白的活泼吧。”

我问道:“杜工部是集诗歌大成的人,学诗的人多效法他。你却独取李白,为何呢?”

芸回答说:“格律严谨,词旨老当,当然是杜甫所擅长的。

但是李白的诗宛如藐姑射山上的仙子,有落花流水的雅趣。并非杜甫不如李白,不过是我对李诗的情深罢了。”

芸还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启蒙老师白乐天——写《琵琶行》的白居易先生。时常感念在心,从不敢忘怀。”

想起芸小时候背诵《琵琶行》的情景。我笑道:“真是神奇啊!李太白是你的知己,白乐天是你的启蒙老师,我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你与‘白’字是多么有缘分呀!”

芸笑道:“和‘白’字有缘分,将来恐怕白字连篇啊。”

原来吴语中白字是指错别字,两人都大笑起来。

我说:“你既然如此了解诗,那么也就知道赋的优劣取舍了吧?”

芸说:“《楚辞》是赋的鼻祖,我学识浅陋,看懂颇难。仅仅就汉晋人而言,格调高古,语言精练的,似乎觉得司马相如最好。”

我开玩笑说:“当初卓文君跟随司马相如私奔,或许不是因为他的琴艺而是因为他的文章了哦?”

两人再次大笑起来。

七夕乞巧,海誓山盟

我生性直爽,不拘小节。而芸仿佛迂腐儒生,拘泥多礼。

偶尔为她披衣整袖,她必定连声说:“得罪,得罪。”每当我给她递送手帕、扇子,必定起身来接。

最初我很不喜欢这样,说:“你这是要以礼节束缚我啊?俗话说:礼多必诈。”

芸红着脸颊,说:“恭敬而有礼教,怎么反而说成虚假了呢?”

我说:“恭敬在于内心,不在这些虚假的形式。”

芸说:“最亲近的人莫过于父母,可以在心里恭敬,而对他们举止放肆吗?”

我说:“我前面所说都是开玩笑呢。”

芸说:“人世间各种反目成仇,多由于玩笑缘起。日后不要再冤枉我,不然令人郁结而死。”

于是我将她揽在怀中,抚慰了很久,她才露出笑容。

我们夫妇像古人梁鸿与孟光一样相敬如宾,时间越久情越深。

在家中庭院里,有时小路偶遇,必定握手相问:“去哪里呀?”两人小心翼翼的,好像怕旁人看到似的。

芸有时与别人坐着聊天,见我过来,必定起身,我就和她并肩坐下来。彼此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做,起初有些羞惭,此后就自然而然了。

我很奇怪有些老年夫妇,互相像仇人一般,不知是什么缘故?有人说:“如果不这样,哪能够白头偕老呢?”

这句话真的有理吗?

这年七夕,芸摆好了香烛瓜果,我们一起在“我取轩”中祭拜织女。

我携来两方印章,刻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我拿白底红文,芸拿红底白文,今后书信往来加盖此印,此生无憾了。

七夕之夜,月色很美,俯视河中,波光如丝带。芸执轻罗小扇,和我并肩坐在临水的窗边,仰起头就看见云朵略过天空,变幻万千。

芸说:“宇宙如此之大,天下同一轮明月,不知道今天的世间,是否有人也像我们一样,有这样的情趣兴致呢?”

我说:“纳凉赏月,处处都有。如若是品论云霞之美,也许求之深闺绣阁,能以慧心体味的人,定然也有不少。如若是同时赏月的夫妇,恐怕很少在品味云霞了吧。”

不一会儿,蜡烛已燃尽,月亮隐没,我们便撤掉瓜果,回去休息了。

静夜赏月

七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俗称鬼节,芸备好了酒菜,打算邀月畅饮。

夜里,忽然阴云密布,芸愁着眉说:“我若能与你白头偕老,月亮就一定会出来。”我也因此兴趣索然。

看见对岸萤火明灭闪烁,交织在柳树堤岸和蓼花小渚之间。

我和芸做联句游戏,来派遣胸中烦闷。然而两韵过后,越联越无章法,想入非非,信口乱言。芸早已涕泗横流,笑到在我怀中。

我闻到她鬓上的茉莉浓香扑鼻,于是轻拍着她的背,说些话来缓解她:

古人以茉莉的形色像珍珠,所以插在鬓上做头饰。

却不知道此花就是要沾染油头粉面的气息,它的香气才更加可爱呢。

就算是用作供果的佛手,也要退避三舍啊。

芸止住了笑声,说:“佛手是香中的君子,它的香味妙在无意的自然之间,茉莉是香中的小人,需要人的助力,它的香也像谄媚奉承了。”

正说话间,已是三更,夜空逐渐风扫云开,一轮明月涌出,我和芸顿时欣喜非常,依靠着窗户对饮起来。

忽然听到桥下面一声响,像有人落水。

靠近窗户细看,水面波明如镜,看不到他物,只听到河滩上一只鸭子急急奔走。

我知道沧浪亭旁的水中过去有溺死的鬼魂,担心芸胆小受怕,没有即刻说明。

芸说:“哎呀!这声音,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急忙关了窗,不禁毛骨悚然。此刻烛光如豆,罗帐垂挂,恍如杯弓蛇影,令人惊魂不定。

挑亮了灯盏,进入帐内,芸已经发了寒热。我也跟着病倒了二十来天。

真是乐极生灾啊,或许是我们两人不能白头偕老的征兆。

中秋节时,我想带芸去看沧浪亭。天色将晚时,我和芸,以及我的小妹,两个女婢在边上搀扶,老仆人在前面引路,沿着曲折小径进入园内。

顺着台阶爬到亭子,眺望四周,可以看到数里之外,炊烟四起,晚霞绚美灿烂。

我们铺好毯子,席地而坐,看门人煮了热茶来饮。

不一会儿,明月挂上树梢,清风从衣袖中升起,月光映到水波中,俗世的顾虑与人间的挂碍,爽然间都释怀了。

吴地的风俗,今夜,妇人女子不论大家小户都会出门游玩,叫“走月亮”。沧浪亭幽然清净,反倒是没有人来这里。

今日共读《浮生六记》▼

【结语】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到两人清澈的情怀,还有沈复无微不至的细腻。

那么沈复所说鬼节受惊预兆着日后不能白头偕老的宿命,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明天我们将继续领读《浮生六记》的第三章。

【今日话题】

你曾遇到过浪漫波折的爱情吗?你们发生过哪些记忆犹新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明天见!

简单1步,完成打卡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参与到共读打卡中来啦

现在点击下方打卡按钮

一键记录你的共读成长

每天21:30,我们不见不散!

参与打卡的小伙伴

还有机会收到十点君送出的福利哦

▲共读打卡,记录成长

-领读-

海岛罗布泊,好好活着,认真思考。个人公众号:海岛罗布泊(ID:hdlbp11)。

-主播-

阿成,十点签约主播。电台播音员。公众号:啊橙子。新浪微博@阿成Alan。

版权

本文内容经果麦文化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编辑:阿医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马上进入优质读者读书群

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共读好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