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三个顽童掏鸟蛋 竟然掏出了镇馆之宝!

三个顽童掏鸟蛋 竟然掏出了镇馆之宝!

时间:2021-01-27 12:01:40

相关推荐

三个顽童掏鸟蛋 竟然掏出了镇馆之宝!

先锡号大数据古董检测

先锡号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首家科技无损检测、断代古瓷器、青铜器、鎏金佛像、宣德炉、田黄石、杂项(玉石、翡翠、钱币)等的一家科技公司。引进最新能谱仪、拉曼仪,专业检测瓷器老化程度和老翡翠等,准确率可达98%,当面检测,结果立等可取。欢迎广大藏友关注莅临!

联系电话:028-65589488 / 18160032999

公众微信号:XXHSCJLB

先锡号俱乐部,收藏家的专业俱乐部

由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静静地坐落于苏州古城平江区拙政园西侧。在这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中,3万余件文物会让你眼花缭乱,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苏州城南风景区“盘门三景”之一的瑞光寺塔出土的文物。

彩绘四天王木盒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寺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长达一米多的黑乎乎的木头盒子。闻讯而来的专家看到这一黑色外盒,顿时震惊了。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色彩斑斓。

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

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中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仅仅盒子就如此珍贵难得,可以想见里面是有多么罕见的宝物。

真珠舍利宝幢

果然不负众望,打开内函后,一件绝世精品呈现在众人眼前——宋代真珠舍利宝幢。这是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是在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的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

造型上,宝幢通高122.6厘米,由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自下而上分成须弥座、佛宫、塔刹3个部分。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须弥山;通体描金,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

选材上,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进行装饰,光珍珠就有近4万颗,而塔刹顶部是一颗直径3.4厘米的水晶宝珠,宝珠两侧以银丝挽出火焰造型,意示“佛光普照”。幢内置一乳青色葫芦小瓶,瓶内藏舍利九颗。

制作工艺上,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雕刻的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

宝物发现所在地瑞光寺塔,初名普济禅院,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南的盘门内。始建于三国时期,因塔内曾经出现五色佛光而得名。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的出土,证明瑞光塔是在北宋真宗年间重修的。也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的繁荣和精美,以及宋代高超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瑞光塔出土的两件,苏州博物馆另外两件镇馆之宝也极具特色。

秘色瓷莲花碗

什么?一个碗也能成为镇馆之宝?有观众可能难以相信。其实,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碗,它是一件秘色瓷莲花碗。在此碗没有被发现之前,中国考古以及文化界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秘色瓷。此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我国唐宋交接之际秘色瓷的空白,因此得以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说起这件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还要回溯到61年前。

1957年3月30日,苏州虎丘塔迎来又一次的维修,这次修缮采用的方案叫“加箍喷浆”。简而言之就是用水泥凝固,外加钢筋箍套。不过“如此往复三道”,一个叫王菊的工人,丝毫未偷工减料地往塔的第二层裂缝处灌水泥浆,然而大量的水泥浆下去之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裂缝像饕餮一样,怎么也填不满。王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但是好奇心仍然驱使他扒开周围的砖石,一条“通往江南”秘密的通道,赫然出现在他眼前。

其后,他壮着胆下去,发现一条十字形空巷,中间放有长方形石函和多件文物:原来这是一处传承江南千年文化的藏宝阁。这次意外发现,揭开了虎丘塔背后千年江南的秘密,之后又发现了暗阁。其后在第三层一个昏暗的洞窟中,一件“青色莲花碗”泛着莹润的水光,出现在世人面前。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看上去很普通的青瓷碗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封闭千年的地宫现世,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同时还出土了相关碑文。文中所述的秘色瓷呈青绿色,釉色晶莹,能达到碗中无水,却仿佛有一汪清水的效果。而苏州虎丘塔暗阁中发现的“青色莲花碗”,恰好就呈现出这种水光盈盈的样子。人们这才认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秘色瓷。

秘色瓷,越窑瓷器中的精品,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定烧的入贡中原朝廷的专属瓷器,庶民不得使用。

苏博馆藏的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莲花碗,一部分是盏托。碗呈直口深腹,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正中镂空有一个小圆孔直通器底,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胎体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器型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整体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湖水般淡黄绿色的釉色,玲珑似冰、剔透如玉、匀净幽雅,令人陶醉,将高深的佛法与精美的瓷艺完美地统一。颇有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艺术效果,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之物。

《七君子图》

《七君子图》可以说是元代绘画史上的一幅杰作,这幅画卷宽约36.5厘米,但是长度达到了惊人的十米左右。

为啥这么长呢?因为这幅画卷中收录了元代六位名家的七幅名作,而且这七幅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墨竹。竹子一直被比喻为君子之德,以竹子作为绘画的专门题材,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兴盛的。画竹的历史,从现存物证考据,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在北宋宣和年间,墨竹已经被正式列入十门画科。在元代绘画中,墨竹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幅《七君子图》收录了当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位名家的七幅墨竹图(柯九思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它们或丛竹烟笼,或老干斜出;或为龙角,或为纡竹;或作推蓬,或如凤尾;形态万千而逸笔横出,堪称一部具体而微的元代墨竹简史。

卷首是画家赵天裕的画作,是一幅典型的带有南宋画风的以竹为主题的作品。

第二幅和第三幅是柯九思的画作,用墨浓淡深浅,很有层次,笔触爽利,表现出画家开阔的胸襟。

第四幅是赵原的画作,这是赵原唯一的一幅传世的墨竹图,画中的墨竹像龙角一样,带有高贵桀骜的气度。

第五幅是顾定之的画作,竹子呈现巨大的S型,突显出竹子的勃勃生机。

第六幅是张绅的画作,张绅以画“推篷竹”闻名,这幅画作是目前唯一传世的“推篷竹”图。

第七幅是吴镇的画作,表现出画家晚年的洒脱和安逸。

《七君子图》最早名为《竹林七友》,清代乾隆年间为大收藏家乔崇修所藏,乔崇修写下了“六逸图”三字引首,几经辗转,后为苏州过云楼主人顾麟士收藏,在20世纪60年由顾家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成为苏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各位网友如果有机会去苏州,千万不要错过苏州博物馆,错过这四件镇馆之宝。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关注【先锡号高端收藏】

传播古董文化,共赏盛世珍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