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我的“成长经历”展播】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我的“成长经历”展播】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时间:2020-09-06 13:07:37

相关推荐

【我的“成长经历”展播】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最美的教育故事讲给你听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的“成长经历”展播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精神和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激励全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兰州市教育局持续深入开展“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五师四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我的成长经历”“我的教育故事”两个系列主题征文,挖掘“身边的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故事,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广大教师听教育故事、讲教育故事,做有故事的教育人。

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王伟福

什么样的老师最幸福?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些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教师的幸福,估计一万个教师会有一万个答案。如果有人问我,你做老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努力上好课,是我教师生涯不懈的追求;

努力上好课,是我教育生活幸福的密码;

努力上好课,是我专业成长不竭的动力。

二十二年前,怀揣梦想的我,来到一所农村小学,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师生活。学校条件很简陋,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那只唯一的水龙头,一年四季从不会滴出一滴水,提着水壶在村里四处讨水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夜深人静,我常常使出在师范学校修炼成的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在备课本上肆意勾勒第二天的语文课,今天回想起来,当时上过的很多语文课,可能八成的功力都跑偏了,可我上得投入,孩子们听得高兴哇。

记得有一次,要上巴金先生名篇《鸟的天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句子写得真好,但北国的孩子理解起来真不容易。怎么办?画办!时值初秋,兰州的叶子已然没了“生命颤动”的感觉,我采来一束微黄的叶,涂上一层嫩绿的颜料,再刷上一层透亮的食用油,一片南国的叶子画好了。“颤动的生命”也好办,手电筒照一照,叶儿晃一晃,生命就开始颤动了,一个人颤动还不够,大家轮流颤动,我轮流拿手电筒照一照……就这样,我愣是把一节优美的语文课上成了现场直播的动画片。课后,听课的老教师评课:小伙子很投入,精神可嘉,语文课还得多听多练……我听了,心里痒痒的、甜甜的,痒是因为课没让大家满意,甜是因为孩子们晃树叶时眼睛里亮亮的。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农村学校的愣头青成长为一名城区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课塞得满满的,常规课、竞赛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交流课……课课都很重要,课课都很磨人。我像个陀螺似的,成天在各种各样的课之间不停地转啊转,只转得晕头转向、昏天黑地,也没搞明白我到底为什么而转,唯一的感觉就是上课真累。

累就要想办法,怎么办?照搬。我溜进学校的电脑室,在网上搜了些名师的课堂设计,又买了几本名师的教学实录,开始了一段一边偷偷学艺,一边依葫芦画瓢的教学生活。我把能找得到的、能学的来的名师课堂都努力地搬进我的课堂,李吉林、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这些名师渐渐被我熟悉,成了我模仿的对象,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一笔一划地写板书、认认真真地听学生发言……日子久了,这些小学语文教学界的前辈精英们的经典课例,被我熟记脑海,时值今日,我和年轻教师研讨课例时,尚可大段重复那些精彩的片段,他们很惊讶,我却很自豪。

海明威讲过:“真正的高贵并不是比别人优秀多少,而是能不断超越自己。”模仿课上得多了,我慢慢觉得不过瘾了,大家都说我的课上得好,但只有我知道,这么多“好课”里,没有我自己。

我要把我自己安放在课堂里。怎么办?读着办!写着办!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深以为然。一个没有阅读的人,精神不会真正成长!阅读是我们和古今中外圣贤达人对话的过程,写作却是自己倾听自己心灵的过程。读为本,写为用,我觉得这应该是语文老师成长的密码。

我的读写时光相对比较自由,读什么,写多少,没人催,没人管,全凭我个人爱好为之。今天想起来,我很感谢那一段没有压力的读写岁月,短短三五年时间,我的眼界开阔了、目光敏锐了、步伐更加稳定了、课也上得更有语文味了。特别是写作,更能锻炼人,写一段三五百字的小文,往往需要成千上万字的阅读支撑。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着迷于写叙事类课堂反思,词语怎么处理、朗读如何指导、文本怎样解读、教学怎么组织……我一边实践、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一边思考,时间长了,写出了一些小名堂,有几篇文章被《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等相中发表,我在教师朋友圈里逐渐被大家认可。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段时间我的教学也逐渐清晰,一篇文章在案,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哪些能学,哪些不可学,我越来越有底气。把语文课上成“真语文”,我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成为一名专职语文教研员,带领团队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是我职业生涯重要的转折。过去天天能上的课,现在没有上的机会了,过去偶尔为之的评课议课,现在却成了家常便饭。评得多了、讨论得多了,困惑自然而然就来了:每次都这样“豆腐三碗、三碗豆腐”地讲,听的人迟早是要逃跑的。

我要让自己讲的内容能打动人。怎么办?想着办!教学是什么?学习怎么发生?课堂又是怎么一回事?语文能力如何培养?这些看似很熟悉的问题,细思则极恐,因为有些问题我根本不知道答案,还有一些问题我不能清晰给出准确的答案。

重新开始学习吧,我对自己说。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文本解读……我努力地阅读并思考,同时也抓紧一切可以上课的机会上上课、过过瘾,我给自己定下个小目标:每学期上各级各类公开课不少于5节,争取把思考转化为实践,也在实践中检验学习。

在我当语文老师的第二十个年头,我认真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二十年,上百节公开课,我的语文课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短暂的迷茫过后,我的脑海中有两个字一闪而过——真朴。

真者,真知、真实,学有用的知识、真实地开展学习是我的语文课的第一追求。

朴者,质朴、纯朴,课堂不求花样,唯求有效,用最质朴的方法和过程,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是我多年坚持的教学原则。

真朴语文,是我二十年语文教学孜孜追求的主张。

教学主张的提出,需要完备的理论做指导,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做支撑。两年多来,我和我名下名师工作室的同事们一道,就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监测等做了很多实践和探索,有过一些成果,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们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我选择,我努力!

兰州微教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我的“成长经历”展播】过一种“真朴”的课堂生活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王伟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