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高考同题作文

高考同题作文

时间:2020-06-11 03:07:51

相关推荐

高考同题作文

编者按 高考如期而至,首日语文作文题目再度吸引广泛关注。广东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有关“体育之效”的议论,表达感悟与思考。本报特邀多名作者撰写同题作文,以飨读者。

超越强与弱的界限

■李咏瑾(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常常害怕自己是一匹驽马。脑袋笨、跑不快,没天赋,还缺毅力,看见一匹又一匹的千里马在我面前洋洋洒洒地绝尘而去,老实说我的心里也会涌动起模模糊糊的热切。但我低下头,害怕自己的期待如此不切实际——直到我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了一个跑得比我还慢却仍然坚持不懈的人。

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的身后——昨天我还没看到他,而眼下他走几步歇一下,气喘吁吁,然而隐隐有超过我之势。我心里打了一个“突”,面对强者的超越也许还能聊以自慰,而弱者的超越却让我好生惭愧。从那刻起,我不敢再懈怠,而我清楚,我和他最大的差别是——我的动机是至少别被他比下去,而他的理想则是执着地朝着前方。

我问他、也是问自己:“弱者的努力是不是比强者更加辛苦?”他似乎理解我、又似乎远远地超越了我:“不,比起昨天的我,今天的我已经是强者;比起今天的我,明天的我只会更强。去向前方的我,早已远远超越当初在起跑线前踯躅的我。”

他像是在告诉我、又像是在告诉他自己:“我出发时很胆怯,目光只看得到前方几步远,可谓目不明;而我现在奔跑起来,就像河流涌动一样,大致明白了自己的朝向,可谓‘目不明可以明’。”顺着他的指向,我开始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出发时,耳朵里只听见自己内心的犹疑,可谓耳不聪;当你跑起来后,你会听见山河之间的呼啸,你会听见雷电之间的磅礴,你的心胸会被整个自然涤荡一新。人生之路何其崎岖,当然也会有阻碍的非议,但比那海浪更高的,是那赞许的声音,它们填充了一个人真正的内在,教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与本真,让我们不仅活着、而且能真正地去把握生活!当你遍历了这一切,就会发现自己不但耳聪目明,而且心智开阔。

为什么纠结于强弱本身?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强和弱只是人生中不同的状态,关键是你想向何处而去!你看那春天的草芽何其柔弱,可它顶开磐石的样子无比坚强;你看那小小水滴何其细微,然而千载之下竟至洞穿顽石!再高大的松柏,也会化为一颗小小的种子重新开始,而并不惧怕自己再一次来到起点。而你与自然万物同生同在,只要你明晰自己的方向,那方向自然会给你力量。

当我明白这些道理时,突然发现在人生的维度里,我一直心心念念不忘攀比的人一起消失,我之奋斗一生,而唯一的对手不过是不够自信的自己。

回想多少优秀而成功的人,行至暮年,自我评价时总不离愚、钝之意,不仅是自谦,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哪有什么天生的强者,又哪有什么一定之规的弱者,不过就是找准方向,行动起来,以今日之新我覆盖昨日之旧我,前进一步有一步的喜悦。而“生”这个字之本身,细究来看,不过是一头“牛”站在茫茫的地平线上不断行进,生命的内核,其实就是“承担”本身。

强者不必自喜 弱者不必自悲

■王梓佩(南方日报评论员)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冻土中,散落着许多海洋生物化石。地理学家推测,那里曾是一片汪洋。人们于是感慨人类在造物者面前何其渺小。

然而,人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荷兰国土狭小低洼,经过几个世纪填海造陆,如今国土约五分之一都是人工造就。故而,起初的因未必决定最终的果,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好,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强弱转化之间,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变现状的必由之路。还记得蜀地二僧的故事吗?二人都想前往南海求经,富僧打算买船却一直没有成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便得以往返。凡事都讲条件,谈困难,就会像富僧一样,被各种困难牵绊住前行脚步,如果勇于挑战,放手一搏,再远的路也有走完的一天。试想,一个双腿瘫痪的人如何参与竞选获得民众信任?一个自幼口吃的人怎样公开发表观点力挽狂澜?但罗斯福与丘吉尔没有受困于“生而弱”,而是通过锻炼弥补不足直到“至于强”,引领同盟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前人相比如何?

进一步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时是大势所趋,是强弱对比之下生存发展所必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临近东海,秦国处于西陲,都曾因远离教化受到中原地区诸侯国鄙薄。然而,这两个国家积极变法,富民强兵成为霸主,安于现状的中原大国则逐渐被分割吞并。近代以来,日本在黑船事件后主动反思,拉开改革序幕,通过明治维新追上世界近代化进程。同一时间,清政府仍怀抱天朝大国幻梦,继续闭关自守,导致国家与时代差距越来越大,在日本等国侵略之下陷于危亡。中国与日本,孰为“生而强者”?孰为“生而弱者”?行舟于逆水,不进取思变,便是落后倒退。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不屈服于所谓命运,积极采取行动,也要在此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在取得成绩之后不骄矜自满,不“滥用其强”。好比“弱者勤自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过度运动反而会伤筋动骨。又如适度改造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沾沾自喜于“人定胜天”,过度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难免遭到自然反噬。

应知世间事本无定势,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不骄不馁,行稳方能致远。

始终如一的是“强者素质”

■陈之琪(武汉大学大二学生)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越是“强”,便越应当静心修己,将目光放长远,切不可自恃其“强”;“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刻有前进目标实乃一幸事,故当放下自怨自艾,尽力前行。

有差异就有比较,有比较则有强弱之别。小到一人、大到一国,都是在与他者的比较中不断借鉴和学习,从而求得进取与超越。然而,求进之路“道阻且长”,越是认识到自身不足,便越不能轻易迷失信心、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能从一个核潜艇模型玩具中受到启发,从此开启我国核潜艇的科研进程;如今我国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大工程建设的“中国速度”屡次令世界惊讶,许多既往认知中的“不可能”都被冠以“中国”之名。几十年来,我国多领域的飞速进步生动证明,正是由于一代代开拓者不以外界所谓的强弱标准评判自己、给自己设限,如今的中国才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增益其所不能。

更何况,面对种种未知遭遇,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始终如一的“强者素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严峻考验,中国在疫情暴发初期就迅速作出反应,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为世界各国疫情控制争取了宝贵时间。疫情持续一年有余,各国抗疫表现的鲜明差异也让世界反思,面对类似公共危机事件,国家制度层面的优势与劣势或许也要有评判标准上的补充与更新。

在这个意义上,修炼自身的“强者素质”,就是既要积极热切地向外探寻精进之道,又要冷静客观地认识自身特质而不轻易动摇。既然“强”与“弱”并无定论,那就不该为一时失利而否定自己。如果一味遵循外界的眼光和既有标准来自我审判,那么便很难再突破原有的能力界限、进而挑战不可能。

这种“强者素质”让人联想到扎扎实实、无所畏惧的“女排精神”。今年,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在正在举行的世界女排联赛中连续遭遇“滑铁卢”,令不少人对其团队状态和实力产生质疑。应当认识到,几次输赢不能代表实力全部,胜败实乃常事,被视为“强者”而不过度自喜,被视为“弱者”也不轻易自悲,自信才是强者的“立身之本”。这个角度讲,女排精神绝不只蕴于一个团队,女排精神的生命力还在于国人对她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讲“体育之效”,话里说的是个人层面的气质体魄,话外讲的实则是个人、团队乃至整个民族呈现的精神素质。其实,或悲或喜不过一时之心绪,重要的是保持“积跬步”之心态而时刻砥砺前行。唯有始终坚守这种“强者素质”,才能不被外界不断翻新变换的“强弱标准”所累,从而一如既往地勇攀高峰。

主持人:丁建庭 邮箱:nfrbp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