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杜诗风格沉郁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 杜甫比王维感情更深

杜诗风格沉郁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 杜甫比王维感情更深

时间:2020-08-08 19:36:55

相关推荐

杜诗风格沉郁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 杜甫比王维感情更深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像一部摄像机,为读者展现出山水田园的生动画面。

杜甫也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但是与王维不同,在自然美景的背后,不仅有诗人的闲适,往往还隐藏更深的感情,更加耐人寻味。

《重过何氏五首(其一)》就是这样一首诗,表面是写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但如果仔细琢磨,意味无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公元754年春天,杜甫重回何将军山林时,又写了五首山水田园诗,今天读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写得生动有趣,也因此容易让读者忽略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感情呢?仅仅是对山林的喜爱吗?我们来仔细推敲。

首联,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报书,指回信。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写信询问东桥边的竹子怎么样,何将军给我回了一封信。

这两句很奇怪:诗人为什么要特意写信问竹子的情况?难道是他亲手种的?

我们来看看诗人之前游玩时写的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您看,何将军的房屋旁边确实有竹,不过是野竹,而且已经长得很高了。

但是,杜甫有什么理由会关心野竹的生长情况呢?

这不符合常理。

我认为,“东桥竹”是借代的手法,代指何将军。那么“问讯”就是“问候”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写信问候何将军,然后何将军给我回了一封信。

可能有人会说:难道他们只是互相问候而已,这有什么值得写的?

其实这两句非常有趣,要联系颔联来读。

颔联,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倒衣,倒穿衣服;命驾,立即出发;高枕,垫高枕头睡觉,即无忧无虑。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倒穿衣服,立即出发;无忧无虑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这两句都是细节描写,写得非常生动。

(1)先看“倒衣还命驾”。

诗人倒穿着衣服就出发,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去往山林的兴奋之情。

如果前两句只是简单的互相问候,诗人怎么会如此匆忙地赶往山林么?

不难推断,何将军给诗人回信的内容,应该有邀请之意。

正是因为杜甫突然接到了何将军的邀请,他才会显得如此兴奋;如果是杜甫主动提出,那他肯定不会如此匆忙。

同时这种突然而来的兴奋,又侧面反映出诗人其实一直很渴望去往山林。

您看,这就非常有趣。

诗人心里渴望去往山林,但是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明说,于是他写信问候何将军:现在过得好不好啊,一个人住在山里寂不寂寞啊?

何将军秒懂:你杜甫装啥子装,就是想来山林玩呗!于是顺水推舟,在回信中直接邀请杜甫前来。

您看,首联看似写的很简单,其实饱含了诗人对山林的渴望之情,这就是首联隐藏的含义。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渴望去往山林呢?

后一句就给出了回答。

(2)再看“高枕乃吾庐”。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渴望去往山林?

因为诗人认为山林就是自己的家,这是心理描写,写出了诗人回归山林后的满足感。

奇怪就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会认为山林就是自己的家呢?

我们继续读颈联。

颈联,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花妥,指花落;捎,掠拂;趁,追赶。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黄莺追掠蝴蝶撞落了花朵,水獭追赶游鱼弄得溪水喧响。

这两句也是细节描写,堪称描写山林动景的佳句!

尤其是“妥”、“捎”、“喧”、“趁”这四个动词,形象生动,画面感非常强,不仅体现出杜甫深厚的炼字功底,还体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那么,这两句只是为了写山林中生机勃勃的景物么?

当然不是,其中还隐藏了更深的感情,我们要结合尾联来读。

尾联,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休沐,休假;野人,乡野百姓。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重新来到这休假的地方,真让人觉得像乡野百姓一样长期居住在这里。

这两句如果不仔细推敲,就容易产生误解,好像只是说诗人喜欢田园生活。

其实不然,主要有两个问题。

(1)诗人在颔联中明明说,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为什么这里又说“野人居”呢?

只有一种解释:诗人认为“野人居”才是自己的家,长安城不是。

换句话说,更加直白:诗人认为自己就是乡野百姓,不适合住在长安城里。

(2)那么,诗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就是乡野百姓呢?

答案就在颈联的写景中。

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问题:黄莺为什么要追掠蝴蝶?水獭为什么要追赶游鱼?

很明显,黄莺为了生存,当然要捕食;同样,水獭追赶游鱼,也是为了生存。

可见,山林之所以生机勃勃,正是因为动物能够找到足够的食物,能够在这里生存。

同样,诗人渴望来到山林中,也是因为山林中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这是类比的手法。

这反过来说明,诗人在长安城中的生活非常艰难。

为什么艰难?

结合杜甫在长安求官的背景,公元754年,他仍然没有求得一官半职,自然也没有俸禄。

因此,诗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乡野百姓,只有回到山林中,才能生存。

这表明了诗人有归隐山林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又是因为面对现实的无奈所产生,因此,这首诗还侧面表达出他对仕途无望的深深痛苦之情。

这就是诗人隐藏的感情。

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渴望去往山林,写信给何将军;

其次,得到何将军邀请后,他立即去往山林,把山林当作自己的家;

然后,山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而捕食;

结尾,诗人把山林当作家的原因,也是为了生存。

您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对山林的渴望,而颈联紧接着写山林中的动景,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因为美景才渴望去往山林。

其实不然,颈联的动景描写还隐含了“动物为了生存而捕食”的客观规律,诗人巧妙运用类比手法,写出了自己不得不隐居山林的原因。

由此可见,相比王维的很多山水诗,杜甫这首山水田园诗,感情更加深沉,这就是杜甫沉郁风格的体现。

您认为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杜甫#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