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德育经验交流|林森: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德育经验交流|林森: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18-10-25 04:55:40

相关推荐

德育经验交流|林森: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 林森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美德的根,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思想智慧对学生道德品质熏陶、核心素养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是学校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都可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新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文化智慧对学生道德品质熏陶、核心素养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是学校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发展知识,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认同感

汉字的发明是一个奇迹,当今世界现存文字中,汉字是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它是表意性文字,它蕴含的文化色彩很浓。汉字不仅记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汉字的创造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阶段是激发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重视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

1.引入有关汉字由来的知识,例如教学汉字时,可渗透讲解“仓颉造字”的典故,告诉学生远古时候人们结绳记事、刻竹作记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仓颉这位聪明过人的贤哲,在看见龟背上的纹路图样、夜空的星辰分布、地面山川脉络形状、鸟兽鱼虫印迹、草木器具的样子,反复描绘摹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符号,又规定出每个符号所代指的意义,这就是最初的“字”……通过讲这样的汉字故事,使学生对中国汉字产生形成正确认识。

2.可以在识字中引入汉字“造字”方法知识,例如:“日”像太阳,是象形字;“众”意为人多,会意字;“淋”是形声字,使学生对古人的造字智慧产生赞叹和认同。

3.还可以在识字中引入汉字偏旁涵义的知识,如 “氵”与水有关,“扌”与动作有关,“木”与树木有关,偏旁具有表意和归类的功能,引发学生猜测识字,这样使学生对汉字字形、字义、偏旁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识字中发现汉字内涵的精妙。

4.还可以在汉字的书写教学中讲解书法知识、汉字字体的演变,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在练字、写字中领略中国汉字书写魅力,受到书写美的教育。

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古代中国人智慧、美德、才华,千百年来,这些古诗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古人同行同乐,领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中,理解 “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时,想象“草长莺飞”情景,“草长莺飞”四个字写活了春天,使人仿佛感受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无限春光。引导学生品读 “拂堤杨柳醉春烟”想象画面:水边上的杨柳,枝条柔软细长,轻轻地摆动,拂扫着堤岸,看上去如烟雾迷蒙,妩媚极了。随机理解 “醉”字运用精妙,写出了杨柳的娇姿、写出了杨柳的柔态、写出了杨柳的神韵,写活了柳树,使学生体到会古诗词用字的精巧。紧接着“儿童散学归早来,忙趁东风放纸鸢”,又为春景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勾画出醉人的温馨的意境。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赞叹之余,不由得与诗人共鸣,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情绪,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很多古诗词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习俗,表达着家国情怀、亲情友谊,教学时可进一步发掘。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向学生介绍九月九日是重阳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如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史料记载在汉朝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祈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期,民间又出现了在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因此把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到了唐朝,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已经很普遍了,佩带茱萸、插茱萸据说可以避邪、消灾,古人在特定的时刻用这样特定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亲人的祝愿和思念。通过这样的拓展教学使学生对重阳节的传承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知,古人敬畏生命、趋利避害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影响。又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七绝《元日》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联传统文化。《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说过春节了,家家户户迎来火红的太阳,都用新桃符换掉旧桃符。其中的“桃符”就很有故事,“桃符”也辟邪之物,随机引导了解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引发学生讨论古代人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引发他们对各种风俗的兴趣,使学生对中国春节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又如陆游的诗《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句,希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情感力透纸背、呼之欲出,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字面看是交代儿子告诉自己国家统一的事,实际表现的是作者的爱国之情。

3.在古诗词诵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朗朗上口,最适合吟诵。在诵读中,可以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例如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互相诵读,让学生在,此起彼伏诵读声中感悟古诗词的韵律感和语言美。还可以开展配乐诵读、情景诵读,再现古诗词意境之美、表达之美,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三、利用文本中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学习古人智慧、古人美德

小学语文课中有很多篇章讲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其中表达的思想道理、表现的美德美行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例如学习《孔子拜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去查阅孔子和老子相关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拜师的,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又例如文本中孔融让梨谦让、蔺相如的礼让不争、廉颇的负荆请罪的品质;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自信;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西门豹在邺造福地方、破除迷信的智慧,这些优秀的精神财富都值得是我们学习和传承。

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开展“成语接龙”接龙;“成语故事”汇报,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剧本创编,将《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孟母三迁》排练成课本剧演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孟母的教育智慧,感受古今母爱的伟大,感受家教的重要性,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变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2.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典书籍,会为学生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有计划的引导阅读,使学生从书籍阅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例如结合《汉字王国》的综合性专题阅读学习,阅读《说文解字》,了解汉字由来知识、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字义的演变。例如结合《负荆请罪》,可以让学生阅读《廉颇传》,了解廉颇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结合孔子《论语》阅读学习,指导学生了解诸子百家政治立场、学术观点、生活追求;阅读《弟子规》学习做人做事的规矩。又例如引导阅读《成语故事》,了解古代中国人的善良、勤劳、智慧的优秀美德……这样长期的阅读积累,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都会有明显的提升。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终有放手的一天,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让学生早点学会自主阅读,这样才能学习传承更多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美德的根,学习、传承它是小学语文学科重要任务,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育,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茁不断壮成长。

撰稿:林 森

编辑:陈岱垚

审核:王 晖

【来源:嘉峪关市教育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