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诗歌鉴赏」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时间:2020-03-08 15:11:47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文字数:5802,建议打印使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

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

(一)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二)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举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二、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

4.看意象。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词。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6.看典故。古人写诗作词,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者的现实情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7.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四要求

1.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

2.答题:用好术语,因题而异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

4.区分不同题型答题模式

(1)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变式可只答感情基调)。

示例:(·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原因(旅途漂泊)中的感情基调(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情境(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感情基调(温暖、愉悦之情)。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感情分析题答题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诗句,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四、练习

运用以上所讲方法技巧,解答下列题目。

1.(·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

解析: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先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前两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茫茫一片,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可想而知。结合题目中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际上是作者在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朔风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而出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豪兴迸发,挥毫成诗。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凉一扫而光,代之以乐观旷达之情。

答案: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冷寂孤独。“朔风吹老梅花片”,作者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心情无比畅快豪爽。

考向二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观点: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步骤二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步骤三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

[即时小练]

1.(·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

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作者的热情,从而引发作者“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作者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

答案: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皙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皙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观点态度的把握。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

答案:(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