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暑期读经典—《诗经·野有死麕》:约会要谨防狗叫

暑期读经典—《诗经·野有死麕》:约会要谨防狗叫

时间:2022-10-12 21:35:48

相关推荐

暑期读经典—《诗经·野有死麕》:约会要谨防狗叫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子曾经曰过:“不学诗,无以言。”暑期读经典,就从《诗经》开始!跟随诗人、古典文学专家林庚先生,一起品味《诗经》的美~

野有死麕

8 Aug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野有死麕

林 庚

很显然,这首诗是一首写男女私下相会的情诗,所以末章说:“放斯文一点,不要动手动脚的,不要让狗叫了起来。”

可是旧注却囿于二南是被文王之化的,因此必然以礼防自守。于是说这是写女子“不为强暴所污”,贞洁自守的诗。

可是如果对方真是个强暴,何以又称之为“吉士”?而女子既然要拒抗这个强暴,则放出狗来咬他,岂不正好,还担心什么“尨也吠”呢?这显然都是讲不通的。

然而这首诗的困难之处还不在末一章,而在前两章,以及与这章的联系。

前两章中都提到“野有死麕”(或鹿),到底这“野有死麕”(或鹿)和“吉士诱之”“林有朴樕”有什么关系?和“无使尨也吠”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是必须弄清楚的。

旧注以为这首诗乃是《召南》中的一篇,而《召南》又是属于“文王之化”的,因此,总是在“礼”字上做文章,自然是不得其解。其实如果真是那么遵循古礼,还有什么“舒而脱脱兮”的问题呢?

最开明的要算是朱熹的《集传》了,认为“吉士以白茅包其死麕,而诱怀春之女也”,于是出现了男子偷偷地送给少女一只死麕(獐鹿),这少女不知把它藏在哪里啃了吃才好的问题,这当然是个笑话。

总之若是私相赠答,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是非得偷偷吃下去不可的东西,未免是不太合情理的。

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里首先得弄清楚“白茅包之”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包”本作“苞”。陆德明《经典释文》:“苞,逋茆反,裹也。”孔颖达《毛诗正义》、庄述祖《毛诗考证》、段玉裁《诗经小学》等均主之,段氏且以为“苞”写成“包”;其误始于唐石经。

按“包”和“苞”都是“裹”的意思,其所以强调古本作“苞”,因为“包”是广义的,而“苞”是专指用草来包的,而这又与庖厨的“庖”同出一义。《周礼·天官》“庖人”条,郑注:“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可见最原始的熟食,便是采用“苞”的方法,因此“庖”厨之“庖”便从“包”,也就是“苞”的意思。

这个原始的熟食方法,很有点像后来的“花子鸡”,旧社会里的叫花子捉到了鸡,便用泥土涂满鸡的全身,在火堆上烧熟,然后连泥带毛都剥了下来,就可以吃了。鸡有较长的羽毛,而且羽毛是易燃的。

至于猪羊鹿之类,身体比较大,相对地说毛就比较短,因此要用泥和茅草来涂满全身,这茅草约相当于鸡毛的作用,也就是古代所谓“炮”的熟食法。《礼记·内则》:

“炮,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乾,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

《内则》所记当然已经是非常讲究的做法了,所以还要“实枣于其腹中”“濯手以摩之”等等的加工,至于更原始的办法,自然是粗糙的。后来的“花子鸡”,或者正是这种原始办法的真正嫡传。

而“苞”“庖”“炮”都从“包”,也可以想见包涂泥草来弄熟的方法,乃是古代火食的鼻祖。至于白茅,俗称茅针,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高一二尺,根味很甜,而花上有长达二寸左右的白毛密生着,可作引火的火绒用。这非常便于引火的白茅,当然是适宜于包涂来烧的了。

《易经·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九二,包荒”。《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六二,包承”,“六三,包羞”。两卦中都是在“拔茅”之后就说到“包”,不知是否也由于这原始火食方法的缘故?

《内则》中所记是更为讲究的生活,改用了芦苇来包涂,芦苇也是易于引火之物。乃又都相沿成了送肉食礼物时的附属物。《礼记·曲礼》“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郑注:“苞苴,裹鱼肉,或以苇,或以茅。”可见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

“野有死麕”,就是说在野外猎到了獐鹿,旧注也知道这当是与打猎有关,却又因“文王之化”而把它与天子田猎的“杀礼”联系起来。

事实上这不过是一首有关猎户人家的情歌而已,与天子之礼是毫不相干的。全诗都从描写这女子着笔。

前两章主要是描写这个猎户人家的少女在操作中所显示的美丽。第一章说猎户打到了獐鹿,这獐鹿是要用白茅包涂来弄熟的,于是这少女便去采拔白茅,遇见了一个少年向她表示爱慕,她心中也很喜欢。

第二章说,白茅包涂獐鹿,还得要柴火来烧它;而林间就有朴樕(灌木,薪),少女因此就把柴火和白茅全都捆起来,她的动作和形象是如此的美丽。

这两章通过猎户人家生活中的劳动,写出一个青春少女的勤劳美丽,唤起了一个少年的追求;于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第三章中所写的。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周官·犬人》疏云,犬有三种,一曰田犬,二曰吠犬,三曰食犬。吠犬即守犬。尨盖田犬,吠犬之通名。《穆天子传》:天子有尨犬,谓田犬。”

其实尨就是猎犬(田犬),所以《穆天子传》郭璞注说:“尨,尨茸,谓猛犬。”猛犬自然是指猎犬。至于犬岂有不吠的,不能因其吠便成了“吠犬之通名”。诗的末句“无使尨也吠”,正好说明了这少女是猎户人家的,所以就养有猎犬了。

林 庚(1910—),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唐诗综论》《中国文学简史》《西游记漫话》,诗集《北平情歌》《春野与窗》等。

暑期读经典

让我们相约初岸

跟着名家一起读经典

让碎片时间美好虚度

默默分享是真爱

- 编辑 | 秋天 -

- 校对 | 倩倩 -

- 版式 | 秋天 -

- 图片 | 网络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