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毛主席率军冒风雪急行 指挥打仗的同时创作 一首词尽显从容气度

毛主席率军冒风雪急行 指挥打仗的同时创作 一首词尽显从容气度

时间:2023-10-10 23:20:36

相关推荐

毛主席率军冒风雪急行 指挥打仗的同时创作 一首词尽显从容气度

1930年1月下旬,毛主席率领部分红军,向吉安急行军。1931年1月底,毛主席率军与其他红军汇合。1930年2月6日至9日,红军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了著名的“陂头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攻打吉安,并夺取江西全境的口号。毛主席率领红军途经广昌县的时候,写下了一首小令。

毛主席的这首小令,用流动轻快的笔法,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红军雪地行军图。行文举重若轻,充满豪情。表现了红军浩荡南下,横扫千军,不可阻挡之势。

1971年,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智利常驻联合国代表温贝托·迪亚斯,当场即兴朗诵了毛主席的这首词。

在一个月后的代表团会议上,温贝托·迪亚斯又再次朗诵了这首词,借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一、《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白话翻译:

漫天大雪飘飘,雪地急行军,军情更急迫。头顶是一座大山,山脚下的红军部队,手举着被大风翻卷的红旗,跨过一个又一个险关。

你问我此行要去哪里?江西一带,风雪迷漫看不清路途的地方。命令是才下不久的,如今十万工农红军,就要浩浩荡荡地,向吉安开拔。

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全词一共就只有44个字。用词比较简单,词中反复提及了雪地的场景。

第一句写下大雪的景象,只用了四个字“漫天皆白”。不过,毛主席在这里,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这一场雪,给行军制造的困难,只在后面提到“雪里行军情更迫”。

据说,在旧版本里面,这一句词的“情更迫”是“无翠柏”。六十年代,毛主席诗词集结出版时才改成了“情更迫”。

很显然,“无翠柏”要突出的就是环境肃杀、寒冷的气氛。但是在修改版里,突出的不是环境问题,而是“军情急迫”。

因为这首诗的重点,是展现工农红军接到攻打吉安的命令之后,一往无前的精神,所以毛主席不愿意在煽情上着墨过多。

“雪里行军”一词,本来就已经说明了事出情急。现在,再来一个“情更迫”,意思就是急上加急了。红军战士心急,急着赶到吉安这个目的地,红军指挥员更急,因为“军情紧急”。

红军已经收到消息,国民党准备攻打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争分夺秒,绝对不能贻误战机。

行军的路上,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这里的大山,是指广昌一带的山脉,也是指压在红军心上的“大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一句,巧妙化用岑参的“风掣红旗冻不翻”。把风、旗和红军的行动,连成了一个流动的画面。

借“风势”,表现工农红军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险要关隘。虚实相生,意象运用相当成功。“过大关”既可以理解为实指的关隘,又可以理解为“过五关斩六将”,进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

因为前面带有“风卷红旗”,所以让整个过程显得节奏非常快。仿佛是在说,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轻易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这首词的前半部分,是对雪地行军进行的具体描写;后半部分,则是通过两组自问自答的句式,回答了红军为什么要急行军。因为他们要去到那江西吉安一带,风雪迷漫的地方。

为什么说是“风雪迷漫”呢?因为军情瞬息万变,他们只知道是去吉安,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战场在何方。事实上,后来他们去的地点,改在了吉水县的南部一带。

这个命令才下达不久的,如今十万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里的“十万”是虚指,代表人数众多。因为红军已经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势要夺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果实。

二、《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创作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提出了“武装割据”的思想,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古田会议”以后,毛主席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于是,红军决定将革命根据地,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929年,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红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于第二年二月在江西吉安“坡头村”召开了“陂头会议”。会上制定了攻打吉安夺取江西,建立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