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如何利用社交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内附操作方法))

如何利用社交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内附操作方法))

时间:2020-02-05 10:59:58

相关推荐

如何利用社交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内附操作方法))

什么是社交故事?借着说故事的方式,向自闭症儿童仔细地描述一个特定的社交场景,让他们明白在不同场景中应有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社交行为和态度。当我们向自闭症儿童反复说故事时,这些社交常识便会植入他们的脑海中,增进他们对社交场景的理解,并使他们能主动地、自发地对相应的场景作出恰当的反应。

社交故事是针对有认知理解能力、有句子组织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来设计的。适用于能力较高的轻中度自闭症儿童,而对能理解简单符号及简单的语句的孩子尤其有帮助。一般我们在参与到别人的社交场合中,往往很容易从当时的情景、别人的表情反应和常见的环境提示等来估计别人的想法,甚至推测别人将有的反应,并能轻易作出别人预期的恰当的社交反应。这种审时度势、观言察色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透视别人的能力”。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这种“透视别人的能力”,而存放在脑中的社交行为资料也是杂乱无章的,可以说没有分类归档。导致他们面对每一个社交处境时,便无法在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应有的社交反应。

社交故事的方法便是帮助自闭症儿童重建他们的数据库。但是,这种方法基本是以死记硬套的方式把一些社交常识植入他们的脑海中。不过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所谓死记硬套的方式绝不是以指令式的方法强制儿童模仿学习,相反是透过说故事的生动方式来教导或引导他们。

社交故事主要是由下面四种句子组成:

1.描述句描述事情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情况、有哪些人参与、他们的行为等。比如:在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地听老师讲课。2.透视句形容事情发生时,别人对它有何感受和看法,为何他们会作出描述句中的行为。比如:如果我们在课上大声说话,其它小朋友听到声音,就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了。3.指示句指出应有之行为和态度,提示自闭症儿童作出适当的反应。比如:我可以尝试合上嘴,不发出声音。4.控制句使用一些特别的提示,使自闭症儿童能记起应做的行为,使他们能自发地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些提示必须能切合个别儿童的特定需要,尽量与他们一起设计。而对于一些未能明确表达及理解这些特别提示的儿童,在编写社交故事时是可以省略控制句的。比如:我可以将嘴拉上拉链,保持安静。5.句子比例编写社交故事时,家长必须注意四种句子的比例:即每出现0至1句指示句或控制句,就必须带有2至5句描述句及透视句。社交故事中可以没有指示句及控制句,但必须仔细描述周遭的环境、人们的感受和反应等。

如果向自闭症儿童多加说明我们的感受,为何我们会在此环境作出这些行为,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白我们的处境,从而自发地模仿我们的行为。

家长使用社交故事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为孩子制作一本故事书,每一页的内容包括故事的一句文字叙述,以及相关的相片或简单线图。这样,当向孩子反复说故事的时候,就能将一个个社交情境及社交行为,变成一幅幅画面,印入自闭症儿童的脑海里面。

注意事项:

1.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编写;

2.以孩子作为第一人称来编写;

3.仔细注意孩子对故事中所含词汇的不同理解,特别是故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价值判断的词汇,宜小心辨析孩子是否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故事中常会出现“这是不好的行为”,但孩子对于“不好”的理解可能是等于“老师不喜欢”,如果能注意到他们这些细微的理解上的偏差,使能相应地作出纠正及指导。

鉴于真实的社交处境往往是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所以编写故事时应尽量使用“可能”、“有时”等字眼,从而避免儿童误以为绝对是如此并因而产生不必要的固执行为。

最后,写故事时尽量加入社交处境所有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以使孩子学懂较有弹性的社交策略。

编写步骤

1.观察:在编写故事之前,首先要观察孩子最需要训练的社交行为,以及他掌握该行为中最困难的地方。2.编写故事: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对行为中最困难的地方,个人化地编写故事。若孩子能力能达到,可以与他一同编写故事或引导他说出适当的社交行为及态度。3.阅读故事:首先应先将故事读给孩子听,家长可站在孩子后侧与其一起阅读故事。若儿童能力能达到,引导他自行阅读故事。4.背诵故事:若孩子已熟识故事内容,可尝试让他背诵故事。若儿童能力未达到,可跳过此项,继续与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使他更加熟识故事内容。5.仿真社交模拟:给孩子创造仿真社交情境,指导孩子进行应有的社交行为。6.真实场景操作:若孩子能掌握仿真社交行为,可将故事内容告诉第三者;在真实的社交情境下,第三者需要背诵故事来提示孩子引导他们作出适当的社交反应。7.消退和泛化:当孩子能自行应用故事时,可使用渐消法引导孩子不再阅读或背诵故事而继续执行该社交行为;此外,可将故事告诉不同的人,使孩子能将同一个社交行为泛化到不同的对象;再者,可重写故事,将相同的行为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