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缙云山水情

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缙云山水情

时间:2024-05-26 02:26:54

相关推荐

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缙云山水情

山湖美景历来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浙南的山水名胜,自古就被诗家文人流连忘返、击节赞叹,写出数不清的华章词句为千百年所诵读、品味、赏析。晋代谢灵运在《归途赋》中写了在缙云的见闻:搜缙云之遗迹,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谢灵运是历史上最早将缙云的秀山丽水写入文学作品的大诗人和文学家。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谢灵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必然有很高的权威性,他写进文学作品的缙云山水必然有其神秀之美。

谢灵运始游缙云就为缙云山水所吸引

谢灵运是东晋谢玄的孙子,出身世族豪门,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所以又号谢康乐。他博学多才,于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六月,出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

谢灵运到达永嘉后,忘情地游览自然山水,饱阅欣赏山水之美,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与才思,成就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千古名句就出自这个时期。闻缙云山山水神秀,且自古有黄帝遗迹流传,心中仰慕不已,流连忘返缙云山水成为谢灵运的一道必做题。

4秋,谢灵运弃官为隐,经青田溯恶溪而上,行至南港溪口(今缙云县东渡镇兰口),溪名虽“恶”,但景色很“好”,怡人景色对谢灵运很有吸引力,遂登岸游览,他瞻南岩、赏岩门、畅游缙云山。在《归途赋》中叙述其经历曰:“途余舟而淹留,搜缙云之遗迹。”

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大师的来访,缙云就将他游过的山崖叫作“谢公岩”,走过的岭叫“谢公岭”,还在岩门山口建起“谢公祠”。谢灵运的作品传播诵扬了缙云的清秀山水,缙云也给予了谢灵运世世代代的纪念。为一地做出大贡献的人,历史不会忘记。

谢灵运是记叙黄帝与缙云山的第一人

谢灵运是诗文大家,其作品传播传抄甚广,他能在作品中记叙一地之景色或典故,那是相当巨大的广告效应。“黄帝炼丹于缙云山”随着随着谢灵运作品的传播而名扬四海。在《游名山志》中记:“缙云山孤石千云,可高二百丈,黄帝练丹于此。”又在《山踞赋》自注中记:“方石,直上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谢灵运在《名山记》中记:“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千云,高二百丈,三面临水,周围一百六十丈;顶有湖,生莲花。有岩相近名步虚山。远而望之 ,低于步虚:近而视之,步虚居其下。……中岩上有峰,高数十丈,或如莲花,或如羊角。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于此。”黄帝在缙云山铸鼎炼丹、驭龙升天等传说远播南方各地,缙云成为南方祭祀黄帝的中心,谢灵运其功很大,居功至伟,头功一件。

谢灵运对蕴含黄帝文化的鼎湖峰更是感慨不已,他在《归途赋》中叹曰“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历古今而长在,经盛衰而不易。”把鼎湖峰的清秀俊俏和奇险壮丽刻画的逼真形象,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了谢灵运对缙云的描述创举,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李白,宋、明的王十朋、朱熹、汤显祖,清代朱彝尊、袁枚等人,都留下了墨迹或诗文,缙云山水由此远播历朝历代。

谢灵运欣赏缙云山的龙须草

缙云山多龙须草,龙须草又名石龙刍、龙修,其茎可织席亦可入药。相传,黄帝在鼎湖峰铸鼎炼丹,丹成后有黄龙飞来,迎黄帝升仙。时有大臣攀援龙须,欲随黄帝上天,不料龙须断坠,化为满山的龙须草。这是历史典故和口口相传的传说。

谢灵运所作《名山记》说:“凡此诸山多龙须草,以攀龙而坠;化为此草,又有孤石从地突起,高三百丈以临水,连绵数十峰,或如莲花,或似羊角之状。”

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又说:“龙须草,唯东阳、永嘉有。永嘉有缙云堂,意者谓鼎湖攀龙须时坠落。化而为草,故有龙须之称。”

谢灵运把历史典故落笔为记,为传说的传续提供了有形载体,使得缙云山的龙须草源流久远,有史有据。其后才有晋代崔豹《古今注》载:“有龙须草,一名缙云草”。更后的时间才有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石龙刍,释名龙须,又名缙云草。缙云……仙都山产此草,因以得名。”

谢灵运是记叙缙云龙须草的开创者、先行者,领风气之先,开潮流之始。龙须草成为缙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谢灵运当记头功。

缙云山的龙须草,是非同一般的龙须草,而是始祖黄帝在鼎湖峰下炼丹得道后乘龙升天时,臣民攀援龙须相随,致使龙须断坠落地,变化而来。缙云的龙须草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珍贵异常的龙须草。

谢灵运的后裔在缙云延续香火

缙云县城东南有一座高耸天际的鹁鸪山,也叫寿星山,山头又名谢公山,相传谢灵运曾到这里游山,因而名之。

宋缙云儒学教谕陈显祥《五云谢氏宗谱序》云:“南朝宋时麟趾公由会稽徙居缙云水南。麟趾,即灵运公次子也。因父游山玩水,历经缙云遂逸居于缙云之水南。”儒学教谕作为当地教育主官,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其职级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但职权和管辖范围要比现在的大的多。

清光绪《玉环厅志》广搜博采,内容较丰。志中有载:“寿星山,一名谢公山。相传谢康乐游山至此,今山头多谢姓居民。”同书《杂记》:“谢公山,即寿星山,在十三都琛浦山巅。土地平圹,峰峦秀丽,今皆谢姓居民,俗名谢家山头。相传谢康乐游山至此,故一名谢公山。”

今谢山头、金湖、东溪等村的谢姓,都是谢灵运的后裔。

缙云的山水或许是大诗人文学家谢灵运内心最心驰神往的地方,因此他的儿子谢麟趾带上家人千里迢迢,辗转来到丽水缙云安顿定居,并在缙云境内开枝散叶一代又一代的崇尚礼教、耕读传家。#大自然的节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