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怎样理解“物哀”文化?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否有失偏颇

怎样理解“物哀”文化?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否有失偏颇

时间:2024-01-22 15:50:44

相关推荐

怎样理解“物哀”文化?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否有失偏颇

阅读程艳涛先生的文章《黛玉的物哀》,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物哀”一词。

在中日韩留学生的一次“你喜欢宝钗还是黛玉”的调查中,有一半日本学生喜欢林黛玉。作者认为,日本留学生对林黛玉的审美情趣,“很有日本美学思想物哀的味道。”

对于一个新词的理解,人们往往会陷入“顾名思义”的泥淖之中。“物哀”之“哀”的悲伤、悲痛、哀悼等意义,起初就占据了我的思维领地。

一档《圆桌派》节目中,某文化名人也提到日本“物哀”文化,他说:“物哀”,字面上解释就可以了。”

这样解释真的可以吗?

关于“物哀”一词,《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物哀,是真情流露的意思。此文艺理论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来的。”

所谓“真情流露”,也就是人们在接触世间万物时,触景生情所流露出的真真切切的情感。此处的“真情”当有喜怒哀乐之情,并非仅仅是哀情吧。

本居宣长解释说:“物”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就是感知的主体。两者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

此理论很像中国诗词里的“意象”之说。当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调和为一个整体时,便创作出一种崭新的审美形象。浓缩、凝练的诗句,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种“丰富的情感”自然包含喜怒哀乐之情吧!

对“物哀”一词顾名思义的理解,的确有失偏颇,不知此观点是否正确?

(图片来自网络,诚表谢意。如有不当,立即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