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李金发的《弃妇》与象征派文学

李金发的《弃妇》与象征派文学

时间:2021-06-12 06:21:11

相关推荐

李金发的《弃妇》与象征派文学

摘要:李金发是我国二十年代有代表的象征派诗人。《弃妇》是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的第一首,也是一篇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他用欧化的句法和晦涩的语言表现颓废朦胧的思想情调,被朱自清称为是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第一个介绍到中国诗里的诗人。

关键词:象征派 李金发 影响

李金发,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他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来到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赴法勤工俭学,19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人。李金发是一个青年艺术家,当时正在法国学习雕塑。1922-19在世界艺术都会巴黎的象征主义艺术氛围中,写了三本象征主义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寄回国内,在周做人的帮助下,发表了一些,并相继在1925-1927年间出版。这些诗给人以怪异的感觉,于是作者也被称为“诗怪”。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派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派诗人。李金发的诗作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在思想上,这位诗人不像“五四”时期的作家那样关心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命运,那样具有人道理想,充满改革热忱,他的胸怀并不宽广,所感受到的只是身边的悲观,又因为深受巴黎忧郁症的感染,他觉得“我有一切的忧郁,无端的恐怖”,因而他所写的大多数都是爱情、死亡、忧郁、苦闷,社会情状描写消退了,内心情趣的显示也突出了。在艺术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也不在注重描写的客观性和典型性,而讲究表现的意象性和象征性。李金发说:“诗之需要形象犹人身之需要血液”[1]这就是象征艺术的重要性。因为讲究意象的象征性,所以多用比喻,特别是隐喻,更加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所以显得跳跃、朦胧、令人费解。

雕刻和诗文是李金发业余的最大爱好。蔡元培先生称他为“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雕刻诚能为”。他在代留学期间,诗歌创作已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惯用新奇晦涩的蠹象和格调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叹,追求虚幻美,被人称为“诗怪”。著名学者朱自清则把他誉为“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坛的第一个人”。

有人说李金发的诗作低沉、忧郁,可是这还源自于他的经历。他的童年生活特别的无趣,失去了太多童真。父亲对他的管教严格,他自己也多病,于是自然不能和别的小伙伴出去玩。由于童年的无趣让他以后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响,也从此奠定了他的创作风格。读完小学后,父亲病逝了,生活走向困顿。他赴香港求学,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不久,在他母亲的要求下他和朱亚风结了婚。可是幸福没过多久,就又香消玉殒了。妻子无法忍受痛苦,竟然喝“大茶药”自杀了。精神受创的他开始了写诗,主动从师于波特莱、魏尔伦。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俗不可耐,曾梦见白衣金发美女从天而降,觉得自己得到了庇佑,便以“李金发”为笔名。后来,他也结识了周作人,并且得到了他的认可。他的诗作被周作人称为“国内所无,别开生面。”李金发的 《弃妇》创作于19,最初刊载于1925年《语丝》杂志上,后收入《微雨》中。作为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他的诗歌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生与死的忧伤、现实和梦幻的迷惘,孤独、绝望和死亡是其作品的基本情感内容。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负重远行的流浪汉,而在生命的旅途中所看见的只有绝望和无助,表达了现代人生存的一种孤绝生命的体验。

《弃妇》以一个弃妇的形象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个人化感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悲哀和绝望。全篇从弃妇批在两眼的长发一直到她发出了哀吟的“衰老的裙裾”,中间把一连串的意象堆积在这个弃妇身上,如其中有“鲜血”“枯骨”“蚊虫”“空谷”“夕阳”“灰烬”“丘墓”“游鸦”等。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意象堆积到一起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把一个“弃妇”形象刻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不免会表现出哀伤之情,实际是从弃妇内心的感觉所派生出来的。诗人以一个遭社会抛弃,像一颗草的孤独为总体意象,寄寓了自身的漂泊无定、孤苦寂寞的命运。这就是这个主题的意想所在,也是深层含义。

在中外传统诗歌中,用“弃妇”形象来暗喻自身命运的有很多。但是,李金发的不同之处在于,弃妇这一形象不是客观实体的描写,而是为了显示心灵状态而选定的一种情感。“弃妇”这一形象已经成了这首诗歌的一种象征符号,它的背后会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诗给读者带来了朦胧感,有些难以理解的困惑,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余香和回味”,给陌生的感觉中带来了更大的冲击。李金发善于将思想直觉化,他擅长用赋予象征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李金发所有的诗歌几乎都不用直说而是通过具体形象来一点点的暗示,隐喻。在弃妇中,我们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衰老的裙裾发出哀怜”这是对心如死灰身心皆已苍老的弃妇发出哀叹,[2]《弃妇》这首诗的表层意象是显示弃妇的悲伤和烦闷的情绪。第一、二节以第一人称来诉说弃妇命运的悲惨以及在社会面前无法派遣的愁苦情绪。她以披遍俩眼之前的头发来躲避世俗的眼光。她想要躲避社会的歧视,与指指点点可是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她知道自己终究是不能躲避社会的丑恶,但社会的歧视仍如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她仅靠一根草来与上帝沟通,这无疑是难以上达的。她如此的微弱,哪怕一根草她也要紧紧抓住。可是生活就是这么的不如意,永远不会给她可乘之机。但象征主义的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多义性。除了表层意思之外,总还象征着别的意思。这也通过对弃妇的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烦闷,并且探寻人生的苦闷。

作为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作,《弃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诗歌意象寓于象征意味,内涵丰富、多义、不确定。新诗诞生之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不善于营造新颖繁复的意象,而李金发对中国新诗最大的贡献就是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众多纷繁新颖的意象,丰富了代新诗的表现手法。这些意象,有的来自于西方文学的启迪,有一种陌生感,如“靠一根草”与上帝之灵往返的空谷里,如“献血”“枯骨”“荒野”等,有的和中国传统的意象相联系,给读者亲切的联想和想象。如“山泉”“红叶”“夕阳之火”等。一连串动与静的意象在抒情链条中构成意象组合,把诗人的情绪暗示渲染的十分充分。此外,他还特别注意诗歌意象的象征性。其次,善于大量运用象征手法、暗示、通感、隐喻、联想等手法。营造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意境,主要采用一下手段:一是在诗的组织上有了省略的用法,以跳跃的思维引发读者展开想象,将构思过程中一个从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之间的联想过程全部省略。将最鲜明的感官形象推到最突出的地方,让读者自己用想象搭起来。

李金发对新诗的发展贡献,首先是他的一种“陌生化的震动”;其次,是他的以朦胧的暗示和模糊的象征为主要方法所产生的神秘、迷离与闪烁和深奥的审美特征对于扭转新诗过于直白局面起了十分重要的效果。总而言之,李金发保留了并且放大了前期象征派的青涩和纷乱的弱点,却又缺少后期的象征派的智慧。朱自清:"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