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9篇)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9篇)

时间:2021-03-13 02:02:34

相关推荐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9篇)

历史组武尚伟。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成绩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差。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差。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存在问题。

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能力。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导言(150字)。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作为历史爱好者,对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探究和思考是必要的,既可以为自己的历史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也能够为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经验。

首先,历史考试质量的评价基于考卷的难易程度和严谨性。从历史卷子的组成结构来看,历史考试题目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相对而言难度较低,更多考察对原文的理解和运用。而填空题和简答题则需要考生对某些特定事件、人物和思想的细节掌握并做出恰当的回答。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的了解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论是出题者还是受试者都应该重视这些细节的分析和理解。

其次,历史考试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仅有“严谨性和难度”这一个维度,同时还包括考察能力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思考、对人文精神和普世价值观的阐释等。因此,历史考试质量的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而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能力。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作用非常广泛。首先,它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和科学的教学反馈,帮助老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早期发现和矫正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其次,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历史学习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提升方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最后,它可以为历史学科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历史学科更加全面和科学地发展。

第五段:结论与展望(200字)。

综上所述,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能力,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掘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潜力。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助力历史学科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具备专业历史知识和世界观念的有用人才。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九

一、试卷的评价 。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5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50分钟。历史学科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运用题、问题探究五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80%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秀率差距较大,一班和二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赵匡胤”的“胤”写错的学生很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北宋”和“南宋”、把“岳飞”和“文天祥”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

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问题探究题中的人物,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20.21,优秀率0%,及格率为0%;七年二班平均分55.16,优秀率3%,及格率为61%。七年三班平均分26.17,优秀率0%,及格率为12%。七年四班平均分55.67,优秀率3%,及格率为52%,七年五班平均分66.61,优秀率3%,及格率为72%.五个班及格率差距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五班学生)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填图题,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59.36,优秀率18%,及格率为64%;七年二班平均分63.529,优秀率20%,及格率为60%。两个班及格率差和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吐蕃”写成“土蕃”,把“涿郡”写成“涿群”。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51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一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共 2 页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

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我们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纪考风,为真实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奠定了基础。

1、区目标完成情况:

一级目标11完成9。

二级目标20完成21三级目标58完成52特别是三级目标,我们的差距还不小,任务还很重。

2、各学科情况:从区各校来看,语文学科处于上游,数学,英语和思品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与领先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各学科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从学校横向看,各班各科比较均衡,其中7(3)班语文,7(3)班数学,7(1)班英语,7(1)班思品在人平分,优秀和及格的数据上略领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在数学和英语中特别明显,表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到人的程度上明显不足,学习断层非常明显。

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尤其是课堂听课的效率低,开小差的人多。课后练习巩固基本任务,有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抄袭作业现象多。

3、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没有贴合目前的实际,导致培优补差的任务极其重,教学的进程很缓慢,教学效果没有体现。

三、析学情、定措施。

通过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教学的调整。首先是课堂的整理,不断优化,完善,要与当前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减少培优补差的难度,切忌把课堂的任务留在课后去弥补。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作业的独立完成能力,强化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和思考,促进学风的转变。

3、明确学生分层的现实,强化分层管理,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要求,确保目标内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各班目标生要分到各科任教师,实时跟踪和辅导。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到学习的痛处,制定计划与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一对一的帮扶,切忌把摊子铺大了,最后收拾不了。

6、围绕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坚持和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坚持,认真地做好备教批辅环节,务实求真;探索,有效提升教学效能的模式和方法。

7、加强家校联系,商讨对策,形式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帮扶和无私的辛勤的付出,我们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步,让我们再接再厉,迎难而上,把所有的困难都踩在脚下,相信我们初一年级组,一定会取得大家满意的成绩。

曹亮。

.1.17。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下面是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欢迎阅读。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要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叫___,男,生于1969年7月,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岳阳师范学校,1992年6月自学考试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__年6月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1999年8月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君山区许市中学。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由于本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信任,1995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许市镇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业务能力。

(一)教学能力。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时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到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有些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有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历史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自然。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历史成绩在每年的中考或镇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全区同类学校的前茅。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__年和__年两次荣获许市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历史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历史教学三步教学法、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历史教学研究课题。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__年所上的《新航路的开辟》得到同行好评,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__、__年指导学生王红、周必洪、王均参加全校普通话演讲获校二、三等奖,__年指导夏竞参加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__年指导学生金叶子参加湖南省一年一度中小学作文竞赛,获征文一等奖,我本人因辅导学生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撰写的《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与对策》获君山区__年教育调查报告评选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__年君山区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君山区教研室将该文送市教科所,在__年度全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二等奖,同时我写的《巧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岳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应用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__年我写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地图教学中的运用》获省教育技术征文一等奖,并在省《教育技术》__年第12期上发表。__年撰写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__至__年度帮助青年教师戴俊备课、上课。戴俊老师在原来学校从事的是美术教学,对历史教学没有经验,不熟悉。调入我校后,我从备课、教材的把握、上课对她进行耐心的辅导,细心地指导,在我的帮助下,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成为学校历史教学的顶梁柱;__年6月我所指导的许市中学青年教师陈高山在参加全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下半年代表君山区参加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同时有李伟茹、刘星、金燕等人获区级奖励。。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四勤、三熟悉、三结合”的独特方法。四勤:即勤看、勤想、勤干、勤说;三熟悉:即熟悉学生、熟悉规律、熟悉方法;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我坚持每期对每一个学生家访一次以上,特别是为了转变差生,控制流失,我节假日不休息,有时深更半夜,都在走村串户,保证班级学生的巩固率达到100%。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

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95年我任学校团总支书记以后,协助学校行政管理校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团队活动室、团队宣传栏、班级一日一评,将学校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97年担任教导副主任,__年任教导主任,在此期间,教学管理上,我做到以身示范,常抓不懈。为了规范管理,我们制订了《教师勤绩考核细则》、《教师常规检查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并认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以科目为单位举办公开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君山区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推广。

述职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三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5个班,参考人数217人,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率42.4%,及格率为79.3%,低分率4.7%。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四

作为一名历史学生,历史考试是我们与历史接触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我们历史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近期结束的历史考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考试的质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广大历史学生有所启示。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即对历史考试内容、难度、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于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策略、提高考试成绩的一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分析历史考试质量,了解考试的命题思路和出题规律,就可以更好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挖掘学习空白和巩固基础。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有什么重要性?首先,历史考试质量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准确掌握知识重点,尽早制定备考策略。其次,历史考试质量分析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进步,通过对历史考试的深入分析,学习生于事,成于思,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弥补。最后,历史考试质量分析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掌握历史考试的出题特点,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想要进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首先要了解考试的命题思路和出题难度。可以从前几年历史考试题目中进行比对,找出历史考试的出题规律和考点,切勿盲目押宝,而是要根据历史考试质量分析中的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和策略。其次,要注重细节,考虑历史考试的走向和趋势,结合学习特点和考生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最后,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动手实践,不断优化总结,通过不断地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果和成绩。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虽然有些麻烦,但对于广大历史学生来说,它是关乎自身学习成果和发展的关键,也可以从中总结出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和规律,培养自己合理的历史认知和思维模式,同时,通过历史考试质量分析,还可以看出来历史学科发展和变现的趋势和方向,预测未来趋势和机遇,未来如何学习历史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从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最近的历史考试中的不足和差距,同时明确自己在各科的特殊思维和知识方面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复习和阅读思路,追求自身考试的最好状态和成绩。鉴于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要了解历史知识的命题和考试出题规律,更加注重历史考试的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通过不断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的练习,完善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水平。总的来说,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够走向成功的历史学生之路。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篇十五

1、试卷的基本情况: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总体注重考查分析能力,个别题目难度较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稍难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14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平行班平均分68.2分,及格率为75.9%,七年级实验班平均分80.7分,及格率为99.2%。平行班和实验班各方面差距较大,平行班优秀率普遍很低,其中全年级不及格为180人。各班平均分为:一班68.45,二班67.31148,三班66.09,四班69.06,五班67.98,六班67.40,七班73.09,八班67.33,九班69.14,十班65.67,十一班67.38,十二班69.7,班十三80.36,十四班80.73。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历史时间和相应的事件不清,把“魏晋南北朝”各时期混淆,把“南朝宋”写成“南宋”。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较多,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如:选择题1、9、10、12、14,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审题不仔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未能正确地加以判断和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不从课本中查找,仅凭主观印象答题。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抓好后进生。同时,要抓好各班的教学质量。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条理化、序号化。

五、考后心得体会。

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需不断的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断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钻研教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