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十善业道经略说(七)

十善业道经略说(七)

时间:2024-01-08 02:40:21

相关推荐

十善业道经略说(七)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这一段经文,佛为我们说明远离偷盗的功德。“偷盗”就是不与取,他人不与而自取就是偷盗。偷盗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抢劫、诈骗、贪污受贿等,这都是偷盗。佛又对着龙王说:“如果远离了偷盗,就能得到十种可保信法。”“保”是有保障,“信”是可信赖。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两个字,如果你是靠巧取豪夺等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那么一定也会以各种不好的因缘而败坏掉。《大学》上也讲:“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就是说,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我们远离了偷盗的心行,依靠正当的方法来获取财物等受用,那么这些所受用的东西就都是有保障的,不可能被败坏掉。

“何等为十?”是哪十种可保信法呢?“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这句话简单说就是钱财物资富足,不会被王、贼、水、火、恶子等五种因缘所破散。要知道,财为五家所共有,即使你拥有财富,也不一定能享受。“王”,就是你犯了罪,家产被国家没收,也就是以前所说的抄家。“贼”就是财产被盗贼偷走。“水”就是财产被水冲走。“火”就是财产被火烧掉。“非爱子”就是恶子、败家子,你大半生所积聚的财富很可能被败家子败光。以上所说的这几条,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为什么他的财产不坚固呢?就是因为曾经的偷盗恶业所致。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和珅,他通过非法的手段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最后全被国家没收,他自己被赐自尽,终年只有四十九岁。太多这样的事实例子了,要引以为戒啊。我们若能远离偷盗的心行,并且随分随力地布施,那么就会资财盈积,不可能被任何灾难所破败掉,这才是拥有坚固财富正确的方法。

据《感应篇注证》记载:明朝嘉靖初年,仪征县金某,在镇上开一个典当铺。当时出现盗贼,抢劫了所有富家的财产,惟独金某的当铺无恙。官府有关部门,怀疑金某与盗贼相通。等到捕获盗贼后,查问他们为什么不抢金家的当铺?盗贼说:“我们曾经先后几次前往抢劫,都看见金家屋上和门外,有几位金甲神守护着,所以不敢侵犯。”官府还是不信,就喊当地邻居前来询问,大家都说:“金某实是积德善人,其它各个典当铺,都是出轻入重,只有他家出入公平,估物很宽,限期更远。并且访知老而贫弱的人,还破例免息。又在冬天免寒衣的息,夏天免暑衣的息。年年都是这样。上天保佑善人,所以有吉神保佑。”县令听后,大加赞赏,汇报给上司,上司听说后,就表彰了金氏。像金善人这样,不造作任何偷盗的恶业,并且能为他人着想,所以所得到的财富就坚固,盗贼等也无法侵夺。

另外,资财盈积,不会被王、贼、水、火、败家子五家等所散灭,那么这个财产能绵延下去,福及子孙。一般人“富不过三代”,但是远离了偷盗,常行各种布施,就能福及子孙后代。《懿行录》上记载:明朝的时候,在福建建宁这地方,出了一位皇帝的老师,名叫杨荣,他祖父世世代代以船员渡人过河为业。有一天,河流涨大水,冲毁了许多民房。有许多被水所淹死的尸体,顺着河道漂流而下,其他的船只都争先恐后他捞取财物。只有杨荣的祖父专心地救人,而没有捞取财物。同乡的人都嘲笑杨荣的祖父这样的作为很傻。杨荣的祖父回答说:“我平时以船渡人,所赚的钱已经能够维持生活了,何必去捞取那些非份之财呢?”后来杨荣的父亲出生时,家境已经渐渐宽裕了。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告诉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先积有阴德,子孙将会发达显贵。”后来杨荣出生了,二十岁就考中了科举,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跟杨荣一样的官司爵。杨荣的子孙都很显贵,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的后代。

“二、多人爱念”,我们与人相处时,没有偷盗、占别人便宜的心,别人看到我们就不会内心生烦恼,这样不论在任何环境下与人共处,大家都会喜爱你。相反,如果与人相处的时候,你总是喜欢打着小算盘算计别人,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这也是盗心。这种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别人见到他都不会欢喜。

“三、人不欺负”,远离了偷盗的心行,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欺负别人,不占别人的便宜,这样别人就不会欺负你。

“四、十方赞美”,我们从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上都远离了偷盗,这样十方的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圣者、诸天善神等,都会来赞美我们的。因为不偷盗是善法,是随顺三世诸佛的教导而行,你能克服偷盗的习气这是真功夫,所以十方赞美。相反,若心不清净,还有盗取的心,就会被十方所呵责。尤其是一个真心修道的人,应该连细微的盗心都除掉。

以前,有一个比丘在莲花池边散步,他闻到莲花的香味,心里产生了贪着。莲花池的池神说:“你为什么不在树林下面坐禅,而到这里来偷我的花香呢?你可知道,贪着香味,心中就得不到自在,而且会起烦恼吗?”后来又有一个人来到莲花池,用手把莲花连根带叶拔起,并且把莲花弄得乱七八糟,池神却闷不吭声。比丘感到很奇怪,他问池神说:“那个人把你的莲花弄得一团糟,你怎么不管呢?而我只是在你的池边散步,你就责备我这是什么道理呢?”池神回答说:“世间上的恶人,满身罪垢,纵使头上再弄脏了,也是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不想管。可是你是修禅定的好人,贪着这花香恐怕会破坏你的好事,所以我责备你。譬如白布上有一个小污点,大家都看得见。那些恶人,好比黑衣,再加上几个黑点,人们也是看不见的。”由此可知,盗心是很细微的。莲花池神虽然表面上是在责备比丘,实际上也是赞叹。更何况连细微的盗心都能除去,这样十方诸佛菩萨等都会赞美的。

“五、不忧损害”,偷盗别人的东西就是损害别人,既然损害了别人,别人也会来损害你,这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而远离了偷盗的心行,不仅行为上不损害别人,就连心中也没有损害别人的念头,这样就不会担忧被别人损害。要知道,如果你是依靠损害别人利益等非法手段而得来财产,那么将来你也会被人损害而失掉财产。

明朝时候,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拿出一杆秤子,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招!这一杆秤子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秤子啊!”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可是父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不便说明。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子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那倒是心甘情愿的。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不得好报。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说:“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不必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迷痴。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哪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

由这个事例我们就知道,不能偷盗损害别人,否则你的财产等也会被别人损害的。而彻底远离了偷盗的心行,就不会担忧别人来损害我们。就像唐朝的杜顺和尚,有一次他将鞋子放在城门边的路口上,三天三夜鞋子都没有被人拿走,村人皆认为不可思议,于是杜顺和尚告诉众人说:“我从无始劫来,不曾盗取他人一文钱,以是之故,我不担心别人会盗取我的东西。”

“六、善名流布”,若能行持不偷盗,时间长了以后,别人就会慢慢都知道你的德行,你的美名会流布开来的。比如你在单位上班,从来不贪污受贿,只是本本分分地做事,能帮助别人的就尽力而为,不要任何的报酬。对任何人都不欺负,不浪费公司单位的一分钱,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这样大家都会赞叹你,即使多年以后,别人还会谈起你的善行,甚至以你的行为事迹做为后来人的榜样,这就是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众”就是团体,不偷盗的人在任何团体大众中都会很从容自在,没有畏惧之心。如果有了偷盗的行为,就会恐惧不安。比如,你起了盗心,当下就会神不守舍,虽然外表装作很镇静,其实内心恐慌,怕别人知道看见。或者曾经有偷盗别人财物的行为,处众的时候也会害怕,怕别人知道你的恶行。也许警车一响,你就会担心是不是来抓你的。而没有偷盗等恶行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畏惧,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就是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如果远离了偷盗,那么你的财富、寿命、身体精力、内心安乐、智慧辩才等,就都会具足不缺。在《书经·洪范》上记载了五福,也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在世间上,一个人能具足五福就是好命,若缺一条都不算圆满。比如说,有的人寿命很长但一生贫穷,有的人虽然富有但是短命,这样都不好。这句经文所讲的内容与中国古人所说五福的内容差不多。“财命”就是财富和寿命,“色力”就是身体精力,“安乐”就是指内心安宁快乐,“辩才”就是指智慧口才,因为辩才是由智慧而来的。这些如果都具足的话,那是有大福报的人。这些福从哪里来?就是从远离偷盗而来。如果我们造了偷盗的恶业,就会折损福德,福德不具足,一切的受用也会大打折扣。若能行持不偷盗,并且常行布施等,那么福德就会念念增长。福德修集得深,我们的财富受用就会越来越好,寿命也会延长,身体也会健康有精力,内心也会欢喜安乐,不会忧郁难过。并且也能生起智慧,有口若悬河、自在无碍的辩才。这样不仅能自利,也能利益众生。所以想要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要远离偷盗。

“九、常怀施意”,“施”就是布施帮助别人,远离了偷盗的人,内心就会常常生起对一切众生布施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当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自自然然就能欢喜施舍帮助,这才是真实的德行。这样才能广结善缘,利乐有情,积累成佛的资粮。

“十、命终生天”,偷盗是堕落的因,不偷盗是生天的因。我们如果一生中都远离了偷盗的恶业,内心就会清净安详。在临命终的时候,就会在安详的心态中,乘着不偷盗的善业生到天上。下面讲一个《燕山积善改命》的故事:

在我国五代时期,有一位窦燕山,他从小就死了父亲,是母亲把他抚养成人的。窦燕山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子嗣。一天,他梦见去世的祖父对他说:“你前世恶业很重,今生不仅没有子嗣,而且短命,你要及时行善,或许可以转变命运。”醒来之后,他决心听从祖父的话立志行善。这时,窦家一位仆人,偷了他两万银钱跑了。因害怕追捕,所以写了一张债券,绑在自己女儿的手上写明:“永卖此女,以抵银钱。”窦燕山很怜悯此女,把债券烧了,嘱咐妻子好好抚养孩子,长大后,做主嫁了一个好人家。一个新年,窦燕山到山里寺院拜佛,拣到白银十两,黄金两锭。他就一直在寺院守侯失主,等了大半天,见一人哭丧着脸过来,窦燕山走前询问,那人说:“家父被人绑架,我借了白银、黄金准备赎回父亲,不料上午来寺院拜佛的时候不知银两丢哪了,这下家父性命难保了。”窦燕山确定他是失主后,把金银如数还给他,还送给他一笔路费。窦燕山一生行善很多,比如:亲友无钱办丧事的,他就出钱买棺材帮忙安葬。有女子不能出嫁的,他就出钱资助买嫁妆。他又借钱给穷人做生意。另由他出钱养活的,有几十家之多。为了救济别人,窦燕山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丝毫不敢浪费。每年的收入,除了家里必要的开支外,其余财物都用来救济穷人。另外,他还建立了四十间书院,购书数千卷,又聘请先生教育子弟,为贫家子弟代交学费,由此造就了不少人才。一天,窦燕山又梦见祖父对他说:“这些年来,你积了不少阴德,上天已经给你延寿三纪(36年),你的五个儿子将来都会很显达,你命终之后将会升天。”从此,窦燕山更加努力行善积德。后来他的五个儿子都高中进士,他本人也官至谏议大夫。一天,他和亲友谈笑时,安然而逝,享年八十二岁。

窦燕山能够远离偷盗而常行布施,修积了很多的善业。这样不仅改变了命运,而且命终安详生天。他的事迹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流传,这就善名流布。我们看到经典,看到实际的例子,也应该这样行持。

“是为十”,这是总结概括之语。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如果将行持不偷盗的善业回向无上佛果的话,将来成佛的时候,就会证得清净大菩提智。“清净大菩提智”就是佛果地圆满的智慧,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所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不能开显自性的智慧功德。我们若能行持十善业道,令身口意三业清净,最终就会显发圆满的智慧。此经中,十善业每一条都有对应的佛果功德。如:不杀生对应随心自在寿命,不偷盗对应清净大菩提智,不邪行对应隐密藏相,等等。可见得,佛果地的功德,每一条都有对应的修因,成就佛果离不开十善业道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落实十善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