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7-22 22:29:09

相关推荐

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驱动传递装置是包括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和第1驱动传递机构同轴地配置并由不同于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材质构成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驱动源的驱动力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得到传递。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上述驱动传递装置记载的是在作为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树脂齿轮里嵌合有作为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金属齿轮。在金属齿轮中,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处沿轴向延伸的凸形状部。在插入树脂齿轮的轴的轴孔的内周面上,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被压入到轴承里的肋条。通过将金属齿轮的各凸形状部插入到树脂齿轮的轴孔的肋条间的各槽部中,两者就嵌合了。在树脂齿轮的各肋条和金属齿轮的各凸形状部之间传递有驱动力。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传递装置中,在施加负载转矩时,树脂齿轮在旋转方向上扭转后有可能降低旋转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1582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驱动传递机构,以及第2驱动传递机构,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同轴,并且以不同于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材质来构成,驱动源的驱动力在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是内齿轮,并将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与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联结。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旋转精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打印机例的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驱动中间转印带的驱动部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所示是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概要构成图。

图5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的驱动部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和将内齿轮、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齿轮以及中转齿轮为树脂材料时的比较例的驱动部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6(a)、(b)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驱动时,从驱动开始到规定时间时施加了干扰(负荷)时的速度变动曲线图。

图7所示是变形例1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8所示是变形例2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9所示是变形例3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0所示是变形例4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1(a)、(b)所示是变形例5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2(a)、(b)所示是变形例6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3所示是变形例7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4所示是在通过和图3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15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1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16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2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17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3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18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4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19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5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20所示是在通过和变形例6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来作用有联结力的方向上,在联结面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图21所示是变形例8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22所示是变形例9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23所示是变形例10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24所示是变形例11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25所示是变形例12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26所示是在变形例12的驱动部中,由一构件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例图。

图27所示是在变形例12的驱动部中,通过键来将被联结构件固定在金属轴上的例图。

图28所示是在变形例12的驱动部中,通过销来将被联结构件固定在金属轴上的例图。

图29所示是在变形例12的驱动部中,通过摩擦联结来将被联结构件固定在金属轴上的例图。

图30所示是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接头的例图。

图31所示是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带轮的例图。

图32所示是通过驱动辊的轴、外齿轮和被联结构件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例图。

图33所示是通过感光体的轴、外齿轮和被联结构件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包括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对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200”)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20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打印机200例的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图1所示的打印机200具有2个光写入单元1ym、ck,以及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调色剂图像的4个处理单元2y、m、c和k。另外,还具备送纸路径30、转印前输送路径31、手动送纸路径32、手动送纸盘33、对位辊对34、输送带单元35、定影装置40、输送切换装置50、排纸路径51、排纸辊对52以及排纸盘53。而且,还具备第1供纸盒101、第2供纸盒102、再输送装置等。

第1供纸盒101和第2供纸盒102在各自的内部收容有作为记录材料的记录纸p的纸束。然后,在第1供纸盒101中通过第1送纸辊101a、在第2供纸盒102中通过第2送纸辊102a的旋转驱动,来将纸束中最上面的记录纸p朝向送纸路径30送出。在该送纸路径30中,在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跟前,延续有用于输送记录纸p的转印前输送路径31。从第1供纸盒101及第2供纸盒102送出的记录纸p经过送纸路径30进入到转印前输送路径31。

另外,在打印机200的框体的侧面,相对于框体可以开闭地配设了手动送纸盘33,在相对于框体为打开的状态下,纸束被手动送纸到手动送纸盘33上表面。被手动送纸的纸束中最上面的记录纸p,通过手动送纸盘33的送出辊,向转印前输送路径31送出。

2个光写入单元1ym、ck分别具有激光二极管、多角镜、各种透镜等,并基于从个人计算机等发送来的图像信息来驱动激光二极管。然后,对处理单元2y、m、c、k的感光体3y、m、c、k进行光扫描。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单元2y、m、c、k的感光体3y、m、c、k通过驱动机构分别沿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被旋转驱动。

光写入单元1ym对于驱动中的感光体3y、m是通过一边使激光分别沿旋转轴线方向偏转一边照射来进行光扫描处理的。由此,在感光体3y、m上分别形成了基于y图像信息及m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另外,光写入单元1ck对于驱动中的感光体3c、k是通过一边使激光分别沿旋转轴线方向偏转一边照射来进行光扫描处理的。由此,在感光体3c、k上分别形成了基于c图像信息及k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处理单元2y、m、c、k分别具有作为图像载体(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3y、m、c、k。另外,处理单元2y、m、c、k将分别配设在感光体3y、m、c、k周围的各种机器作为1个单元来支承在共用的支承体上,它们相对于打印机主体是能够装卸的。各处理单元2y、1m、1c、1k相互之间除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都是相同的构成。

以y用的处理单元2y为例,除了感光体3y之外,还具有用于将形成在其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y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4y。另外,还具有对于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3y的表面实施均匀带电处理的充电装置5y,以及对通过了后述的y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后的感光体3y的表面上附着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洁的鼓清洁装置6y等。

图1所示打印机200是将4个处理单元2y、m、c、k相对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61沿着其环绕移动方向排列的所谓的串列型的构成。

作为感光体3y,使用的是通过具有感光性的有机感光材料的涂敷在铝等的管坯上形成感光层的鼓状感光体。但是,也可以使用环状带状的感光体。

显影装置4y使用含有磁性载体和非磁性的y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来显影潜像。作为显影装置4y,也可以使用通过不包含磁性载体的单成分显影剂来取代双成分显影剂进行显影的类型的装置。通过y调色剂补给装置来将y调色剂罐103y内的y调色剂适当地补充到显影装置4y中。

作为鼓清洁装置6y,采用的是将作为清洁构件的聚氨酯橡胶制的清洁刮板推压抵接到感光体3y上的方式,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为了提高清洁性,在该打印机200中采用的是使得旋转自如的毛刷和感光体3y抵接的方式。毛刷还兼具有将从固体润滑剂刮取润滑剂来成为微细粉末的同时涂敷到感光体3y表面上的作用。

在感光体3y的上方配设有除电灯,该除电灯也是处理单元2y的一部分。该除电灯通过光照射来对通过鼓清洁装置6y后的感光体3y的表面进行除电。

被除电后的感光体3y的表面通过充电装置5y被均匀带电后,来实施上述光写入单元1ym进行的光扫描。另外,充电装置5y一边从电源接收充电偏压的供给一边旋转驱动。这里,也可以采用以非接触方式对感光体3y进行带电处理的电晕充电器方式来代替上述方式。

以上,对y用的处理单元2y进行了说明,但m、c、k用的处理单元2m、c、k也是和y用的处理单元为相同的构成。

在4个处理单元2y、m、c、k的下方配设有转印单元60。该转印单元60在使通过多个支承辊张紧架设的环状带即中间转印带61和感光体3y、m、c、k抵接的同时,通过任意1个支承辊的旋转驱动来使其沿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移动(环绕移动)。由此,就形成了感光体3y、m、c、k和中间转印带61抵接的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

在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的附近,通过被配设在由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面包围的带环内作为一次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辊62y、m、c、k,来将中间转印带61向感光体3y、m、c、k推压。在这些一次转印辊62y、m、c、k中分别施加有来自于电源的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形成了使得感光体3y、m、c、k上的调色剂图像朝向中间转印带61进行静电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

在随着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的环绕移动而依次通过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的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调色剂图像在各一次转印夹持部依次重叠地被一次转印。通过该重叠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四色重叠调色剂像(以下称为"4色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61的图中下方,配设有作为二次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72。该二次转印辊72在中间转印带61中相对于二次转印支承辊68为绕挂部位处从带的外周面来抵接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部。由此,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和二次转印辊72抵接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二次转印辊72中施加有来自于电源的二次转印偏压。另一方面,带环路内侧的二次转印支撑辊68被接地。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内形成了二次转印电场。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图中右侧方配设有上述的对位辊对34,以可以和中间转印带61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时机来将夹入到辊间的记录纸p向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中间转印带61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影响被一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并成为和记录纸p的白色相间的全色图像。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的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面上,附着有在二次转印夹持部未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该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和中间转印带61抵接的带清洁装置75来得到清洁。

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记录纸p离开中间转印带61并被传送到输送带单元35上。该输送带单元35一边通过驱动辊37和从动辊38张紧架设环状带状的输送带36,一边通过驱动辊37的旋转驱动沿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进行环绕移动。然后,一边将从二次转印夹持部交接来的记录纸p保持在输送带36的外周面(张紧架设面)上,一边伴随输送带36的环绕移动输送后交付到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40中。

在打印机200中,通过输送切换装置50、再输送路径54、转向路径55、转向后输送路径56等来构成再输送机构。具体来说就是,输送切换装置50将从定影装置40接收到的记录纸p的后续输送目的地切换为排纸路径51和再输送路径54中的某一个。

在仅在记录纸p的第1面上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的打印任务的执行时,将记录纸p的输送目的地设定为排纸路径51。由此,将仅在第1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p经由排纸路径51输送到排纸辊对52,并排纸到机外的排纸盘53上。

另外,在对记录纸p的两面分别形成图像的两面模式的打印任务的执行时,即使在从定影装置40接收到分别在两面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p时,也将记录纸p的输送目的地设定为排纸路径51。由此,将两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p排纸到机外的排纸盘53上。

另一方面,在两面模式的打印任务执行时,在从定影装置40接收到仅在第1面上定影了图像的记录纸p时,将记录纸p的输送目的地设定为再输送路径54。

在再输送路径54中连接有转向路径55,被送到再输送路径54里的记录纸p进入到该转向路径55。然后,当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的整个区域进入转向路径55时,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被反转,记录纸p就被转向了。在转向路径55中除了再输送路径54之外还连接有转向后输送路径56,转向后的记录纸p进入该转向后输送路径56,记录纸p的上下得到翻转。然后,上下翻转后的记录纸p经由转向后输送路径56和送纸路径30被再输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对第二面也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经过定影装置40在第二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之后,经过输送切换装置50、排纸路径51和排纸辊对52后被排纸到排纸盘53上。

图2所示是驱动中间转印带61的驱动部20的概要构成图。

驱动部20主要包括有作为驱动源的驱动电机10、作为和驱动电机的电机齿轮10a啮合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轮16、形成有和内齿轮16同轴地设置的外齿的金属齿轮9a以及被设置在作为支撑中间转印带61的支撑辊之一的驱动辊67的轴8上并和金属齿轮9a啮合的中转齿轮7。

驱动电机的驱动力通过电机齿轮10a传递到内齿轮16,并从内齿轮16向金属齿轮9a传递。然后,通过从金属齿轮9a向中转齿轮7传递后使得驱动辊67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61就旋转驱动了。

中间转印带61在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等时会施加有较大的负载扭矩。这样,由于施加有较大的负载转矩,作为构成驱动部20的齿轮,就以杨氏模量(刚性)高的金属来构成为好。但是,如果所有的齿轮都由金属来构成时,因为啮合的彼此都是硬的,振动会变大,或噪音会变大,所以不能够所有的齿轮都是金属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齿轮设为金属齿轮9a,将中转齿轮7设为树脂。由此,就能够通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中转齿轮7来吸收金属齿轮9a和中转齿轮7之间的啮合振动,从而能够抑制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另外,由于电机齿轮10a是对金属的电机轴实施切削加工等来形成的,所以内齿轮16也是和金属齿轮9a相比为硬度较低、杨氏模量较低的树脂材料。由此,就能够通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内齿轮16来吸收电机齿轮10a和内齿轮16之间的啮合振动,从而能够抑制振动或噪音的产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齿轮16和金属齿轮9a为不同的材质,因此无法通过树脂的一体成型来形成内齿轮16和金属齿轮9a。另外,也考虑了通过嵌入成型来对金属构成的金属齿轮9a和树脂材料构成的内齿轮16进行一体成型,但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存在着制造工序复杂化等的问题。

于是,还考虑了将内齿轮16和金属齿轮9a分别压入到旋转自如地来支承的金属轴上,并将传递到内齿轮16的电机的驱动力经由金属轴来传递到金属齿轮9a里。

但是,因为由树脂构成的内齿轮16的热膨胀比金属轴的热膨胀大,温度上升时内齿轮16和金属轴的结合力降低,从而有可能导致内齿轮16相对于金属轴的空转。另一方面,在将压入内齿轮16和金属齿轮9a的轴设为树脂轴的情况下,当温度上升时,树脂轴和金属齿轮9a之间的嵌合力变得过大,就有可能在树脂轴上产生裂纹。

另外,还考虑了将驱动销插入到压入有金属齿轮9a的金属轴里,并通过该驱动销在内齿轮16和金属轴之间进行驱动传递。另外,还考虑了将内齿轮16贯通有金属轴的贯通孔设为截面d型切割形状,并将金属轴进入该贯通孔的部分设为截面d型切割形状,以在内齿轮16和金属轴之间进行驱动传递。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靠近树脂材料的内齿轮16的轴中心的位置施加有负载转矩,就会离开内齿轮16的驱动传递部(内齿和电机齿轮的啮合部)。这样,由于距离变远,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刚性较弱的内齿轮16就会在旋转方向上变形(扭转),从而产生旋转精度变差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和由金属构成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9相比,是将由硬度及杨氏模量较低且热膨胀率高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即内齿轮16联结到具有金属齿轮9a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9中,以从内齿轮16向第2驱动传递机构来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

图3所示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所示是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4所示,第2驱动传递机构9是由金属轴9b、作为被压入金属轴9b并由金属构成的压入部件的金属齿轮9a、以及作为被压入金属轴9b压入部件而由金属板材构成的被联结部件9c来构成。在被联结部件9c中,在旋转方向上以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槽的螺丝孔91c。

另外,金属轴9b通过轴承201在电机保持侧板200b和主体侧板200a上旋转自如地被支承。

作为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轮16通过作为联结构件的螺钉16a来被联结在被联结部件9c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钉16a头和内齿轮16之间夹着弹簧垫圈来联结,从而能够获得高的联结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到内齿轮16中的驱动电机10的驱动力被传递到被联结部件9c。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作用有联结力的内齿轮16和被联结部件9c的接触部的联结部位周围(螺钉16a贯通的周围)的静止摩擦力,来从内齿轮16向被联结部件9c传递驱动力。然后,从被联结部件9c经由金属轴9b传递到金属齿轮9a中。

当树脂材料构成的内齿轮16因温度上升而热膨胀时,内齿轮16的热膨胀是朝着提高螺钉的联结力的方向来作用的。由此,即使从内齿轮16来传递驱动力的部件是热膨胀率比内齿轮16低的部件,也能够在温度上升时从内齿轮16向第2驱动传递机构9良好地传递驱动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通过螺钉联结的部位设置在比金属齿轮9a的外周面还要靠外侧的位置里的。由此,和通过驱动销等在内齿轮16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9之间进行驱动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承受负载转矩的部位和承受电机转矩的部位即内齿轮16的驱动传递部(内齿和电机齿轮的啮合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抑制内齿轮16的歪斜(扭转),并抑制旋转精度的降低。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0因为能够抑制啮合振动及噪音并提高驱动部的耐久性,还能够进一步抑制旋转精度的恶化。

另外,内齿轮16以轻轻压入金属轴9b为好。通过轻压入,能够良好地进行中心对准,因而就能够良好地抑制内齿轮16的偏心。另外,还能够抑制相对于金属轴9b的旋转的振动,并抑制旋转精度的降低。另外,通过将被联结部件9c、金属齿轮9a直接压入金属轴9b,能够良好地进行中心对准,并良好地抑制偏心。由此,也能够抑制被联结部件9c、金属齿轮9a的旋转精度的降低。

另外,通过将与电机齿轮10a啮合的齿轮设为内齿轮,就能够提高和电机齿轮的啮合率,并能够抑制旋转不均及噪音、振动的产生。

图5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的驱动部20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和将内齿轮16、第2驱动传递机构90的齿轮以及中转齿轮7为树脂材料时的比较例的驱动部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中实线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0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图中虚线所示是比较例的驱动部的频率响应的增益特性。

如图5所示可知,与图中虚线所示比较例的共振点a(频率:57hz,增益:34db)相比,图中实线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部20的共振点b(频率:64hz,增益30db)的共振频率上升了。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0的旋转系统的刚性要高于比较例的驱动部。

图6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驱动时,从驱动开始到规定时间时施加了干扰(负荷)时的速度变动曲线图。

图6(a)所示是采用将内齿轮16、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齿轮以及中转齿轮7为树脂材料时的比较例的驱动部时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动图,图6(b)所示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0时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动图。

比较图6(a)和图6(b)可知,与使用比较例的驱动部的情况相比,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时,能够抑制施加了干扰(负荷)时的速度变动。这是因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旋转系统的刚性高于比较例的驱动部,所以能够抑制施加了干扰(负荷)时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动。

这样,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20,例如能够抑制厚纸等进入到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动,能够抑制带条纹(banding)等异常图像的产生。

[变形例1]

图7所示是变形例1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在该变形例1中,将内齿轮16联结在金属齿轮9a上。这样,通过将内齿轮16与金属齿轮9a联结,能够削减被联结部件9c,从而能够因为部件数量的削减而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和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相比,连结部位有时会离开内齿轮16的驱动传递部,相对于负载转矩的内齿轮16的变形(扭转)的抑制效果降低。因此,在该变形例1中,优选在负载转矩较小的地方使用。

[变形例2]

图8所示是变形例2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在该变形例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是由一个部件来构成的。即,在该变形例2中,由金属构成的金属部件92具有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中转齿轮7啮合的外齿轮部92a、通过轴承201被电机保持侧板200b和主体侧板200a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轴部92b,以及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内齿轮16被联结的被联结部92c。

这样,通过以一个部件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就能够因为部件数量的削减而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另外,不再需要压入部件,能够容易地组装了。

[变形例3]

图9所示是变形例3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在该变形例3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通过由轴部93b与外齿轮部93a构成的金属部件93和被联结部件9c来构成。在该变形例3中,能够削减金属轴9b,就能够因为部件数量的削减而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另外,和变形例2相比,能够容易地在外齿轮部93a的外侧形成内齿轮16被联结的部位。

[变形例4]

图10所示是变形例4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在该变形例4中,将被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齿轮9a中。在该变形例4中,能够不借助金属轴9b而将驱动电机10的驱动力传递给金属齿轮9a。另外,在该变形例4中,是将金属齿轮9a压入到金属轴9b上并通过轴承201将金属轴9b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电机保持侧板200b和主体侧板200a上的,但金属轴也可以是不能旋转地支承在电机保持侧板200b和主体侧板200a上,并将金属齿轮9a可以旋转地支承在金属轴上的构成。

[变形例5、6]

图11所示是变形例5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图12所示是变形例6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图11(a)、图12(a)是概要截面图,图12(b)是概要斜视图。另外,图11(a)所示是以图11(b)的图中虚线α来剖切的截面图,图12(a)所示是以图12(b)的图中虚线α来剖切的截面图。

变形例5、6是在固定轴95上通过轴承96来将金属齿轮9a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金属齿轮96a被压入到轴承9中。在变形例5中,将内齿轮16插入金属齿轮9a并与金属齿轮9a联结。在变形例5中,是在金属齿轮9a里设置台阶,并在该台阶面上嵌入内齿轮16的,但也可以在金属齿轮9a上设置倾斜面,并在倾斜面上嵌入内齿轮16。

另一方面,在变形例6中,是将内齿轮16的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并在金属齿轮9a的驱动电机侧的轴承的压入部位里设置切口状的槽部。然后,将贯通孔的凸部放入切口状的槽部,内齿轮16也被压入到驱动电机侧的轴承里了。在变形例6中,由于将内齿轮压入到压入有金属齿轮9a的轴承中,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偏心或振动,能够抑制旋转精度的降低。

[变形例7]

图13所示是变形例7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在该变形例7中,将通过螺钉联结的部位设置在内齿轮16的内齿的外侧。该变形例7的构成也能够缩短承受负载转矩的部位和内齿轮16的驱动传递部(电机齿轮和内齿的啮合部)之间的距离,并抑制内齿轮的扭转。由于是在比内齿更靠内侧里配置了和内齿啮合的部件(例如,电机齿轮),所以在比内齿更靠内侧里设置联结部位时,就有可能导致与内齿啮合的部件碰撞到螺钉16a,从而无法使联结部位充分靠近内齿。相对于此,在该变形例3中,即使是在靠近内齿的位置里设置联结部位,螺钉16a也不会碰到与内齿啮合的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在靠近内齿的位置里设置联结部位的构成。

另外,在图2~图13中,在通过内齿轮的螺纹16a的联结力所作用的方向上,是在比第2驱动传递机构9和内齿轮16的联结面更靠上游侧里设置了内齿,但也可以在比上述联结面更靠下游侧里设置内齿。

图14所示是在通过与图3对应的内齿轮的螺钉16a的联结力所作用的方向上,在比第2驱动传递机构9和内齿轮16的联结面更靠下游侧里设置内齿的例子。

如图14所示,从驱动电机侧开始配置有金属齿轮9a、被联结部件9c。在该图14中,内齿轮16的螺钉所产生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是图中右方向,内齿轮16的内齿被配设在比内齿轮16和被联结部件9c的联结面更靠图中的右侧(联结力作用方向的下游侧)。

图15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1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图16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2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另外,图17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3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图18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4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另外,图19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5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图20所示是在比对应于变形例6的上述联结面还靠下游侧设置内齿的例子。

这样,即使和联结面相比是在内齿轮的螺纹16a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内齿的情况,也能够采用和图3~12相同的构成。另外,如图14~图20所示,能够使得内齿轮的内齿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外齿轮的一部分相向而对,和图3~图12所示构成相比,就能够实现驱动部的轴向尺寸的小型化。

[变形例8]

图21所示是变形例8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该变形例是将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金属齿轮9a设为内齿轮,是在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2所记载的驱动部里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即,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2的驱动部是在同轴上2个内齿轮为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是缺乏刚性的构成。和此相对,在该变形例8中,是将输出侧的内齿轮设为金属,以相对于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2的驱动部来实现高刚性化。另外,通过用螺钉将树脂制的内齿轮16联结到金属的内齿轮上,即使从内齿轮16来传递驱动力的金属的内齿轮是热膨胀率低的金属部件,在温度上升时也能够良好地从内齿轮16向金属的内齿轮传递驱动力。另外,通过螺钉联结,能够抑制内齿轮的内齿和朝向金属的内齿轮的驱动传递部位之间的距离的变远,从而能够抑制树脂制的内齿轮16的扭曲。

[变形例9]

图22所示是变形例9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该变形例9是在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金属齿轮9a中设置两处内齿,是在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12所记载的驱动部里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在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12中记载的驱动部的2处里设置有内齿的驱动传递部件是树脂制的,在该变形例9中,通过将在该2处设置有内齿的驱动传递部件设为金属制,和日本特开-111983号公报的图12记载的驱动部相比,能够提高刚性。另外,通过用螺钉来联结在部位里设置有内齿的金属制的驱动传递部件和树脂制的内齿轮16,就和上述同样地,即使在温度上升时也能够良好地进行驱动传递,并能够抑制树脂制的内齿轮16的扭转。

[变形例10]

图23所示是变形例10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该变形例10是在内齿轮16的外周面设置有外齿16c。

即使在该变形例10的驱动部中,通过将和内齿轮同轴的外齿轮设为金属就能够提高刚性,并通过用螺钉来联结该金属的外齿轮和树脂制的内齿轮,即使在温度上升时也能够良好地进行驱动传递,并能够抑制树脂制的内齿轮16的扭转。

[变形例11]

图24所示是变形例11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该变形例11是在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金属齿轮9a上安装了编码器盘24a的例子。在主体侧板200a中安装有光学传感器24b,通过光学传感器24b来检测被设置在编码器盘24a的圆周方向上的被检测部,就能够检测转动数等。

[变形例12]

图25所示是变形例12的驱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构成图。

该变形例25通过被联结部件9c和金属轴9b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部件9,并以一级减速来向驱动辊67传递驱动力。金属轴9b是驱动辊67的轴,压入有被联结部件9c,并且树脂制的内齿轮16被轻压入。

另外,如图26所示,和变形例2同样地,也可以通过一个部件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9。通过图26所示的构成,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且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

另外,如图27所示,也可以通过键13来将被联结部件9c固定到金属轴9b上。具体来说就是,在金属轴的外周面和被联结部件9c的内周面分别设置有键13所嵌合的漕,通过将键13嵌入到这些槽中,来将被联结部件9c固定到金属轴上。另外,如图28所示,也可以通过销14来将被联结部件9c固定到金属轴9b上。作为销14,可以使用平行销或者弹簧销。通过采用图27、图28所示的构成,和将被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轴9b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被联结部件向金属轴9b的组装。

另外,如图29所示,也可以通过摩擦联结来将被联结部件9c固定到金属轴9b上。图29(a)所示是以图29(b)中的点划线β剖切的截面图,图29(b)是从图29(a)的箭头方向看到的概要图。

如图29所示,被联结部件9c设置有切口部191c,被联结部件9c的内径比金属轴的外径稍大。另外,在被联结部件9c中设有在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摩擦联结用螺钉插入孔191d,该摩擦联结用螺钉插入孔191d是从被联结部件的外周面延伸至切口部191c的贯通孔。在夹着切口部191c与摩擦联结用螺钉插入孔191d相向而对的部位中,设置有在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摩擦联结用螺纹孔191e。

在上述摩擦联结用螺钉插入孔191d中插入摩擦联结用螺钉16e,并通过将摩擦联结用螺钉16e螺纹拧入到夹着切口部191c设置的摩擦联结用螺纹孔191e里,切口部191c的间隔变窄,被联接部件9c的内径变窄。然后,被联结部件9c的内周面压接在金属轴9b的外周面上,被联结部件9c与金属轴9b摩擦联结。

图29的构成也能够将被联结部件9c容易地插入到金属轴9b里,并且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另外,通过被联结部件9c的内周面压接到金属轴9b的外周面,和将被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轴9b里的情况同样地,能够良好地进行被联结部件9c的中心对准,能够良好地抑制被联结部件9c的偏心。

另外,在上述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齿轮,但也可以如图30所示地,以被插入到设置在驱动辊67的轴端部的从动侧接头71里来驱动连结的接头9f代替齿轮。另外,如图31所示,也可以是被卷绕到设置在驱动辊67的轴上的从动侧带轮73上的同步带117所卷绕的带轮9g。

另外,如图32所示,也可以由驱动辊的轴8、金属齿轮9a、被联结部件9c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9。在该图32所示的构成中,使金属齿轮9a和设置在带清洁装置75的带清洁辊75a的轴上的清洁齿轮17啮合。在该图32所示的驱动部中,驱动中间转印带61和带清洁辊75a。

另外,作为由本驱动部20驱动的旋转体不限于中间转印带。例如图33所示,也可以通过感光体3的轴3a、金属齿轮9a和被联结部件9c来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9,作为以金属齿轮9a和安装在显影辊4a的轴上的显影齿轮15啮合的构成,来驱动感光体3和显影辊4a。另外,作为由本驱动部20驱动的旋转体,可以列举有二次转印辊72、鼓清洁装置6的清洁辊、输送记录纸p的输送辊、显影材料搅拌螺杆、废调色剂输送螺杆、定影辊等。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下面的各种方式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1)

一种驱动部20等的驱动传递装置,其包括:第1驱动传递机构,以及第2驱动传递机构9,其被配置为与第1驱动传递机构同轴,并且以不同于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材质来构成,驱动源的驱动力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传递,第1驱动传递机构是内齿轮16,并将第1驱动传递机构与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9联结。

承受驱动源的驱动转矩的第1驱动机构的输入侧驱动传递部和承受负载转矩的第1驱动机构的输出侧驱动传递部之间的距离越远,第1驱动机构越容易在旋转方向上扭转。当第1驱动机构在旋转方向上扭转时,第1驱动机构的输出侧驱动传递部的旋转速度会变动,并导致旋转精度的下降。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形成在作为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树脂齿轮的外周面上的外齿为接受驱动源的驱动转矩的输入侧驱动传递部,形成在树脂齿轮的轴孔的内周面上的多个肋条为承受负载转矩的输出侧驱动传递部。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的距离就会产生扭转。

对此,在方式1中,通过联结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的驱动传递就在联结部位得到进行。该联结部位能够设置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能够使第1驱动机构的承受负载转矩的输出侧驱动传递部和接受驱动转矩的输入侧驱动传递部之间的距离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要短。其结果,和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抑制第1驱动传递机构在旋转方向上的扭转,并能够抑制旋转精度的降低。

(方式2)

在方式1中,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热膨胀率高于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热膨胀率。

由此,如实施方式所说明地,在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热膨胀率高于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热膨胀率的构成中,通过采用将第1驱动传递机构联结到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的方式1的构成,即使在温度上升时,也能够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良好地进行驱动传递。

(方式3)

在方式1或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由是金属轴9b等的被压入部件和被压入到被压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压入部件来构成的。

由此,如实施方式说明的,能够使金属轴9b等被压入部件和压入部件一体地旋转。另外,相对于被压入部件能够高精度地对压入部件进行中心对准,能够降低压入部件的偏心。另外,与通过驱动爪的卡合在和轴之间进行驱动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变形(扭曲)的发生。

(方式4)

在方式3中,被压入部件是被支承在固定轴上的轴承。

由此,如图11、图12所示,能够在固定轴上设置第2驱动传递机构9。相对于轴能够高精度地中心对准,能够降低压入部件的偏心。另外,能够减少变形(扭曲)的发生。

(方式5)

在方式3或4中,压入部件为齿轮、带轮或接头。

由此,因为能够降低扭转偏心,所以就能够抑制速度变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驱动传递。

(方式6)

在方式3~5中的任一方式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具有两个以上的压入部件,一个是齿轮、带轮或接头,另一个是联结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部件9c。

与在齿轮、带轮或接头中联结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接近第1驱动机构的驱动传递部(内齿和电机齿轮的啮合部)的位置进行联结,从而能够抑制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扭转。另外,由于被联结部件通过压入被固定在金属轴9b等的被压入部件上,所以能够抑制被联结部件9c的偏心,并且能够通过被联结部件9c来高精度地从第1驱动传递部件向齿轮、带轮或接头进行驱动传递。

(方式7)

在方式3~6中的任一方式中,将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联结到压入部件上。

由此,如在变形例1、2中说明的那样,和设置被联结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

(方式8)

在方式1或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备金属部件92等的构成部件,该金属部件92具有轴部92b和外齿轮部92a等的驱动传递部。

由此,如在变形例2、3中所说明的那样,和分别具有金属轴和驱动传递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

(方式9)

在方式8中,在金属部件92等的构成部件上联结有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

由此,如在变形例2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另外,不再需要压入部件,能够容易地组装了。

(方式10)

在方式8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具有被压入金属部件93等构成部件中,并联结有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部件9c。

由此,如在变形例3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容易地在外齿轮部93a等的驱动传递部的外侧形成联结内齿轮16的部位。

(方式11)

在方式1或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包括具有被联结部92c的构成部件,该被联结部92c与轴部92b和作为内齿轮16b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联结。

由此,如图26所示,和分别具有金属轴和被联结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

(方式12)

在方式1或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由金属轴9b等的旋转轴、联结有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部件9c、对旋转轴和被联结部件进行驱动连结的键13或销14等的连结部件来构成。

由此,如使用图27、图28所说明的那样,和将被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轴9b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被联结部件向金属轴9b的组装。

(方式13)

在方式12中,连结部件为键13、平行销或者弹簧销。

由此,如使用图27、图28所说明的那样,能够对被联结部件9c和金属轴9b进行驱动连结,并能够将从内齿轮传递到被联结部件9c的驱动力传递到金属轴9b。

(方式14)

在方式1或2中,第2驱动传递机构9由金属轴9b等的旋转轴、联结有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部件9c、将被联结部件9c固定在旋转轴上的摩擦联接用螺钉16e等的旋转轴联结部件来构成。

由此,如使用图29所说明的那样,和将被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轴9b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被联结部件向金属轴9b的组装。

(方式15)

在方式14中,通过摩擦联接用螺钉16e等旋转轴联结部件,将金属轴9b等旋转轴和被联结部件9c摩擦联接。

由此,如使用图29所说明的那样,和将联结部件9c压入到金属轴9b里的情况同样地,能够良好地进行被联结部件9c的中心对准,能够良好地抑制被联结部件9c的偏心。

(方式16)

在方式1至15中的任一方式中,在通过联结来作用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上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上,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部位于比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联结面更靠下游侧。

由此,如图14~图20所示,能够使得内齿轮16的内齿部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外齿轮的一部分相向而对,和图3~图12所示构成相比,就能够实现驱动部的轴向尺寸的小型化。

(方式17)

在方式1至15中的任一方式中,在通过联结来作用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上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上,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部位于比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联结面更靠上游侧。

由此,能够形成如图3~图12所示那样的构成。

(方式18)

在方式1~17中任一项中,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由树脂类材料构成。

由此,如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能够良好地抑制啮合振动等的驱动传递时的振动或噪音。

(方式19)

在方式18的任一方式中,构成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部件的至少一个是由金属类构成的。

由此,如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另外,能够提高装置的旋转方向的刚性,能够抑制负荷变动时的速度变动。

(方式20)

在方式1~19中的任一方式中,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位于比第2驱动传递机构9的驱动传递面更远离轴中心的位置,在径向方向上,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和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之间,第1驱动传递机构联结在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

由此,如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和在比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更靠轴中心侧与第1驱动传递机构联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和联结部位接近,并能够抑制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变形(扭转)。由此,能够抑制旋转精度的恶化。

(方式21)

在方式1~19中,在比作为内齿轮16的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即驱动传递面更远离轴中心的位置处,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被联结在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上。

由此,如在变形例7中说明的那样,螺钉16a等的联结部件不会碰到与内齿啮合的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在靠近内齿的位置里设置联结部位的构成。

(方式22)

在具备旋转体和向旋转体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驱动传递装置,使用了方式1至21中任一项的驱动传递装置。

由此,如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旋转体的速度变动,并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方式23)

在方式22中,旋转体为中间转印带61等中间转印体。

由此,就能够抑制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等的负载转矩上升时的中间转印带61等中间转印体的速度变动,能够抑制带条纹等异常图像的产生。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驱动传递机构,以及

第2驱动传递机构,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同轴,并且以不同于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材质来构成,

驱动源的驱动力在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之间传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是内齿轮,并将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与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联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热膨胀率高于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热膨胀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由被压入构件和被压入到所述被压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压入构件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压入构件是被固定轴支承的轴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构件是齿轮、带轮或接头。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压入构件,

一个是齿轮、带轮或接头,

另一个是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构件。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与所述压入构件联结。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包括具有轴部和驱动传递部的构成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成构件中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具有被压入到所述构成构件中并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包括具有轴部和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部的构成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包括旋转轴、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构件、对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被联结构件进行驱动连结的连结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构件是键、平行销或弹簧销。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包括旋转轴、联结有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被联结构件、将所述被联结构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上的旋转轴联结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旋转轴联结构件对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被联结构件进行摩擦联结。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联结来作用在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上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上,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部位于比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联结面更靠下游侧。

17.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联结来作用在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上的联结力的作用方向上,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内齿部位于比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和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联结面更靠上游侧。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由树脂系材料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由金属类构成的。

20.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位于比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更远离轴中心的位置,在径向方向上,在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和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之间,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被联结到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中。

21.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的驱动传递面更为离开轴中心的位置处,所述第1驱动传递机构被联结到所述第2驱动传递机构中。

2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旋转体,以及

驱动传递装置,其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旋转体上,

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驱动传递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是中间转印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旋转精度的下降的驱动传递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驱动传递装置包括第1驱动传递机构(16),以及被配置为与第1驱动传递机构(16)同轴,并且以不同于第1驱动传递机构(16)的材质来构成的第2驱动传递机构(9),驱动源的驱动力在第1驱动传递机构(16)和第2驱动传递机构(9)之间传递,第1驱动传递机构(16)是内齿轮,并将第1驱动传递机构(16)与第2驱动传递机构(9)联结。

技术研发人员:中本尚吾;高木广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理光

技术研发日:.08.02

技术公布日:.02.2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