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

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

时间:2020-12-24 15:23:56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就已经提出过启发教学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启发教学的主张早已有之。当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较为重要的应是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进行设疑问难。

在与学生接触中,我深切感到: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侧重形象性的特征,往往概括能力较差,语句不连贯或辞不达意,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满足于营造活泼的课的课堂气氛,应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引发其纯真美好的感情,使之产生丰富的联想。尽量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完整的意思,这样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对文章内容加深了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这句话对于中师学生来说是十分适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他们不满足于讨论简单问题,但由于独立性还不够成熟,因此思考常出现偏差,这样就造成了畏首畏尾的心理:简单问题不屑回答,而稍难问题又不敢轻易作答。针对这一特点,我更注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诱发其探索的欲望。比如《藤野先生》,在谈到藤野先生的品质特点时,许多同学都能从具体事件中予以概括,但对该文的选材特点,学生却没有更深的见解。于是我问道:“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一定还有许多事情,为什么作者单单选了这四件事?”学生想了想回答:“因为这些事都很典型有代表性。”我又问:“典型性又体现在哪里?”学生经过思考有了正确深入的理解,再经老师归纳,便对怎样选材有了一定认识:一是这些事例虽小,但对作者却是感受最深、影响最大的事情;二是事例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点拨,对课文提供的材料有了深层的思考,同时也品味到了思考和探索的乐趣。课后我又让学生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中师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尤其需要设疑。因为中师学生的性格已趋于稳定,“成人感”特别强,课外阅读面拓宽,开始关注人生事业及社会问题,并希望参与评论,希望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期一鸣惊人。虽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似乎人人都蕴含着一种力量,智慧的火花随时会因一点导火线而迸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思维,从而体现思维的层次性。教《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我着重提了三个问题:“文中写了哪六件事?苏比六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入狱目的,这样安排情节,是否合理?这六件事顺序是如何排列的?”就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有时也可故意让思考的角度模糊一些,范围扩大一些,以发挥学生潜在的智能和独创性。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诱导,对学生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作用至关重要。我的体会是:对平时胆怯、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关心鼓励,多提供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对那些思维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等心理倾向的同学,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应善于引导,使他们学会用辩证眼光看问题,克服思考中的偏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