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贵州思南: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决胜全面同步小康

贵州思南: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决胜全面同步小康

时间:2023-10-27 07:35:24

相关推荐

贵州思南: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决胜全面同步小康

近年来,思南县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融合、全责任链压实”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茶、蔬果菌、畜禽、思南黄牛、中药材、油茶、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35409人就业增收。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8.6亿元,较去年增长6.1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40元,同比增长16%。

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扶贫实效

一是做大做强生态茶产业。进一步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努力将生态茶产业打造成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新建茶园基地2.7656万亩,累计茶园面积达20.9656万亩。生产茶叶7939吨,产值79636万元。培育茶叶加工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4家、招商引资企业2家、规模以上茶企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打造“茶叶淘宝村”1个,新增网店2个、省内外专卖店各2家。组织参加省内外茶叶推介活动10次。带动贫困人口4100人。

二是大力发展蔬果菌产业。进一步促进蔬果菌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截止11月底,完成蔬菜种植27.64万亩,建立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完成蔬菜(含花椒)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209.41公顷,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建设冷藏保鲜库2个。新植果树1.26万亩,全县水果总面积达7.72万亩。全县食用菌接种培育面积960亩,在张家寨镇、塘头镇和青杠坡镇建设试点示范基地3个,培育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个,先后组织开展5次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企业2家,总投资7000万元。全年实施蔬果菌产业扶贫项目54个,资金2494.674万元;申报市级基金项目2个,投放基金1900万元。带动贫困农人口12137人(其中蔬菜8073人,水果1488人,食用菌2576人)。

三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禽产业。依托温氏集团、绿量公司等重要实体,积极申报省、市扶贫产业子基金,大力发展代养户、代养场。建设种猪场1个,发展温氏生猪代养场100个,农户自建适度规模场255个,实现新增出栏商品猪10万头以上。建成“思南黄牛”原种场1个、扩繁场1个、商品场10个。发展家禽家庭牧场85个、家禽规模养殖场41个。全年实施畜禽产业扶贫项目58个,资金2094.008万元;申报市级基金项目8个,投放基金万元。预计年末全县存栏生猪41万头、家禽134.52万羽、“思南黄牛”9.21万头。出栏生猪43.65万头、黄牛2.62万头、家禽168.28万羽,肉类总产量达46733吨、禽蛋产量4699吨。带动贫困人口10986人。

四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大力发展花椒、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成功申报思南县10万亩青花椒高效农业一体化建设省级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1亿元,完成花椒种植面积2万亩,建成许家坝、关中坝、张家寨4000亩高标准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完成新植油茶2万亩,建成鹦鹉溪1500亩高标准油茶示范点,培育油茶产业经营主体18家。全县完成中药茶种植面积4800亩,建设大棚800亩,林下除杂1000亩。引进贵州远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许家坝、凉水井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各1000亩。编制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获批省级产业扶贫子基金2.5亿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全县贫困人口8186人。

突出要素整合,集聚发展动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级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组建了县领导任组长的11个工作专班,出台了《思南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统筹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积极申报省、市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项目152个,资金6588.55万元;申报省级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5个,资金12.95亿元;投放市级基金项目29个,总投资10417.48万元;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投资8.54亿元。

三是强化技术保障。聚焦科技兴农,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全县299名农业技术人员下派到农业产业园区、贫困村,指导产业发展。科特派团队直接帮扶贫困户129户,直接向贫困群众发放劳务费86.5万元;申报项目25项,落实项目资金240万元。抽调82名农业专家,组建“三农”专家服务团,大力开展深度贫困村“集中会诊”活动,补足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短板,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截止11月底,已完成2轮“集中会诊”,走访调研扶贫产业项目点(基地)45个,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或技术难题26个,制定发展规划25个,协调解决发展资金526.28万元。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一批农业现代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截至11月30日,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3期,培训人员达7326人,其中计划出列贫困村培训34期3506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0人。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探索和发展“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和“1+X”产业体系,着力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户就业增收、企业降本增效、产业提质升级“三赢”发展。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特别是将农业园区建设与改革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促进园区农户和企业的良性互动,运用“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村集体经济+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把村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连接起来,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了核心区及周边农户持续收致富。全县387个村(社区)已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77个计划出列贫困村已实现“3个100%”。今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7家、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家庭农场109家、市级示范场22家。全县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48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3家,家庭农场达217家。合作社出资总额62.17亿元,实际带动农户5.2万户,带动贫困户1.4万户,实现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全县共吸纳近2.8万亩土地入股,整合资金近5000万元,发展农民股东11054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800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