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反转!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的小学生父亲道歉:心急造不了“神童”

反转!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的小学生父亲道歉:心急造不了“神童”

时间:2021-07-13 20:29:09

相关推荐

反转!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的小学生父亲道歉:心急造不了“神童”

文/爱笑的蜡笔

来源/怀左同学

前几天,#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大奖#火了,激起的水花还真不小。

小学生陈某某的作品《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等等,这前面一大串C10orf67 是啥!而医学界老大难问题的研究者竟是,小学生?

这个项目简介,我硬着头皮读了三遍,这才勉强了解到这孩子在说啥!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在 年 1 月 9 日的试验记录中写下“老师们给我了一个基因,叫做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是基因”,而到了1 月 13 日,他已能了解、判断基因表达水平与功能。

莫非陈某某是位“神童”?一大群吃瓜群众开始热议,并提出了诸多质疑。

15日晚上,云南省撤销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奖项,陈某某家长父亲向公众致歉。

原来,这一“神童”就是生造的!震惊世界的不是“神童”,反是他神通广大的父亲。

01

这位父亲的确道歉了,本以为这样就能回归风平浪静,不料却引起了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让我们来细品这位大佬父亲的精彩公关话术,中文系研究生表示大写的服气!

主要内容为3点,前两点极力表明:研究内容出于孩子兴趣,主要实验更是由孩子亲手操作完成。

孩子是无罪的,真正不对的是我这位父亲,“未能充分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相关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不好意思,我写报告的时候装逼有点过头了。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避重就轻,转移矛盾的功力可真是棒棒哒!表示呵呵哒的网友们评论亮了。

所以小偷=不能领会宪法中物权的意思?

杀人=不能领会宪法中生命权的意思?

我打你一耳光就是“我的手不小心和你的脸过度接触”?

问题的关键真的只是非本人撰写?为此,我特意去查了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要求。

1.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回到事件本身,似乎绝非父亲所说的这么简单。

孩子在做之前都不知道基因是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他又如何自己提出选题?

其次,实验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从基因敲除小鼠到细胞生物学,再到临床样本分析,难道是一名小学生能轻而易举想到并实施的?

小学生经过训练的确可以按指导完成相关实验操作,但项目的关键在于“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怎么来分组、怎么来体现研究目标?”

由此看来,这个项目不仅不符合“自己制作和撰写”的要求,同时也很难达到“自己选题”与“自己设计和研究”的原则。

这位父亲挑了最不重要的一点来道歉,但另外两点恰恰更为关键,也更为致命。这也难怪网友们表示不服,这个擦边球玩得也太漂亮了!

02

其实,这已不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引发质疑。

有专家曾言,很多科研课题和实验难度已到达硕士、博士水平,不是中小学生能独立完成的。

譬如这个截图中,就充斥着太多专有名词与术语,让我有种读知网论文的错觉。

的确看着就很厉害,但我却是云里雾里,在智商上遭到了中小学生的无情碾压。

当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创新完全可能让成年人惊叹。但过度超出孩子成长阶段的“假创新”,其实弊大于利。

这就像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扛着一百斤的重物,他们不仅承担不起,还可能因此闪了腰。

虽说研究项目越高大上,获奖几率看似就越大,但单纯为了获奖的“造假”,极可能会扼杀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此外,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孩子人格健康成长的伤害,虽是隐性的,却更为致命。

之前听过一个故事。

一头熊,一直关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笼子里,它只能站着。后来,它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可以爬着走,也可以打滚,但它却仍然一直站着。那个真实的笼子不在了,但似乎一直有一个虚幻的笼子限制着它。

与其说这是熊的故事,不如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我们都会长大,会离开家,但“家”将如同那个虚幻的笼子,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被打下了家的深刻烙印。

父母口口声声说孩子要讲诚信,却又在以“言传身教”错误示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撒谎被发现了,不是真诚地承认错误,反是以各种借口狡辩。

做学问之前,不如先教孩子好好做人。家长们在教孩子之前,不如先反思自己。

家长们不是不知道比赛造假是损招,为何还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呢?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办方包括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

正因如此,这种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奖作品,往往能在自主招生中获得加分。

尽管今年1月13日,教育部声明从今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正式取消,青创赛在高考中加分受限。但在很多省市,该获奖仍是中考录取的加分项。

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会更好看,若之后打算出国留学,这些获奖无疑能成为漂亮的一笔。

为了给孩子铺路,一些“有条件的”家长开始钻起了规则的空子,铤而走险。

正是这些所谓的“条件”,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或许此刻,你脑中会立马跳出“官二代”、“富二代”这些饱受诟病的标签,而忽视了躲在隐秘角落的另一群体——“学二代”。而他们,同样是左右教育公平的“毒瘤”。

03

前段时间,吃瓜群众们见证了一“天才少女”,从开挂到跌落神坛的惊心动魄。

陈玉钰,最初的人设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大一就参加国家级项目,大二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出论文,并成功被SCI收录,最终凭着“优异成绩”成功保送中科大。

小小年纪就能发SCI论文,不知会让多少为论文头秃的博士羡慕嫉妒恨!

然而没想到,这位“天才少女”竟被同学们联名举报保研造假。

他们反映,陈玉钰的两门成绩正考61分、64分,但补考都是91分,并最终以91分作为免推成绩。

但是,按西南交大的考试管理规定,补考和缓考成绩在保研计算中只能算60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陈玉钰三门以低分飘过的科目都申请了补考,还有两次缓考,并用高分科目成绩替换低分科目。

不得不说,这高分来得有些曲折。

而这奇葩“造假”的背后,赫然站着的,是她神通广大的父母。他们都是西南交大的老师,父亲是副教授,母亲是教授和博导。

除了保研造假,他们可没少为女儿操心。

高考后陈玉钰高考刚过一本线,离最低录取分差了近70分,却能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西南交大就读,还进了交大重点实验学院——茅以升学院。

那篇被SCI收录的论文中,她的妈妈是指导老师,爸爸担任通讯作者。

这些“天才少年”的养成记,简直是一场拙劣的”造神“运动。“学二代”们享受着父母的庇佑,成为了惹人羡慕的“奇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银行家》杂志主编,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已有数十篇。

面对在核心期刊给10岁孩子发散文的质疑声,王松奇回应:“没啥解释的,这栏目归我管,谁文章好发谁的!”

他认为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自己这样做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千万硕博士为发核心愁到头白,想来是难以领略他儿子作品的清新独特,反倒是恨不得给这滥用私权的主编寄刀片!

“学二代”就这样粗暴地闯进了公众视野,其冠冕堂皇与明目张胆,可谓令人发指。

父母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下金蛋的鹅,但将目光过度聚焦于“金蛋”这一结果,反而忽视了鹅的成长规律。

就像那个揠苗助长的农民,虽然禾苗在他的“帮助”下能快速长高,却也脱离了成长的泥土,损害了稚嫩的根系,最后逃不了枯萎的结局。

04

钱学森晚年向总理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总理深受触动,“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即使到了,也仍然如同“天问”,始终没被彻底解决。

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核心期刊发表,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也翻了好几番。这些措施都在激励着科技创新,为何又收效甚微?

归根到底,是人们活得太过现实与功利,少了些理想主义的浪漫。

为了让孩子去一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乃至进一步深造,神通广大的家长们用有含金量的比赛、核心期刊发文来堆出孩子的“优秀”,使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而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弥漫着浮躁的功利之风。什么领域容易出成果,便于发C刊,就研究什么。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指出,当前的基础研究重在验证性、延伸性和差异性研究,对原创性研究重视不够。

他们的研究,要么是验证别人的理论成果是否正确,要么对已有成果进一步延伸,又或者是对实现路径稍作改变。

而原创性研究,则意味着要跳出已有的理论框架,重新架构出一套新的体系,其难度可想而知,很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答案。

这就像以前的文人删改数十载,殚精竭虑只为创作一部作品以飨后世;而今,有的写手一周内就能码出几十万字的鸿篇。

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们真是些傻子。但现代社会真正稀缺的,恰恰就是这样有情怀、有理想的“傻子”。

或许,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渴求真理而孜孜以求,我们才无需追问中国科技创新之路在何方。

愿我们都能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