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70后喜爱《丁丁历险记》的你应该了解“丁丁之父”埃尔热的故事

70后喜爱《丁丁历险记》的你应该了解“丁丁之父”埃尔热的故事

时间:2023-01-04 05:56:20

相关推荐

70后喜爱《丁丁历险记》的你应该了解“丁丁之父”埃尔热的故事

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是70后集体的童年记忆。阳光帅气的记者丁丁,自命不凡、愚蠢透顶的杜邦兄弟,大大咧咧、与现实脱节、又有点耳聋的卡尔库鲁斯,还有性格暴躁、脾气粗鲁、爱发脾气的一直走在心灵之路上的阿道克船长等等生动的形象深入人心。近年丁丁被搬上大银幕,阳光帅气的丁丁又奔跑在新世纪人们的视线中。《丁丁历险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将丁丁与埃尔热的形象被铸造成徽章、邮票、日历等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比利时画家埃尔热被誉为“丁丁之父”。

丁丁历险记

埃尔热其人

雷米·乔治,后来笔名为埃尔热。1907年5月22日出生在布鲁塞尔地区的一个小镇---艾特别克。顽皮的小乔治令父母很头疼,他们发现给他一支笔,一张纸就能让小家伙安静下来。

乔治喜欢用图画来讲故事,从小就这样,岁读小学时,做着英雄梦的他成天在作业本上涂涂画画,画一个小男孩成天跟德国人兜圈子的故事。

1926年7月开始,身为童子军的乔治以“埃尔热”的笔名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连载《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的故事,他把童子军的故事讲给其他童子军听。这是一个文字写成的故事,配有插图,并不是名副其实的连环画。

参加工作后,因为生活严谨、为人谨慎、注重方法,埃尔热得到《二十世纪》日报社长赏识,被委以重任,担任摄影师、摄影制版助理,还为日报副刊-----艺术和文学版、妇女版做版面装饰、标题设计、插图、排版、图片、表格、插图制景等什么都干。

为给报纸注入新鲜血液,瓦莱神父打算为孩子开辟一个连环画周刊,埃尔热被任命为《小二十世纪》的主编和美编,创作了《弗吕普、内奈斯、推车和小猪历险记》,但他对这个沉闷的故事并不是很满意。这时他接触到美洲连环画,迈克·玛纳斯等人的作品让其受益匪浅。

埃尔热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他保持着一颗真挚的心:他懂得分寸,不虚张声势;容易生气,又能适可而止;工作起来拼命,不工作的时候也逍遥;他善于思考,思想深邃;没有宗教信仰,但从来都觉得需要新点东西;喜欢漂亮女人,但并没有艳遇;他重视名誉,不喜欢在媒体面前扭捏作态;埃尔热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喜欢信件带来的美好,憎恨各种形式的庸俗以及另一个极端---做作的高雅。埃尔热是一个内向的人,但他以开放的心态,怀着善意关注和关心这个世界。

博杜安·万·布朗顿在埃尔热身边工作了二十年,他谈到埃尔热时说:“雷米·乔治是一个灵活的人;画家埃尔热是一个严格的人。”埃尔热以他的激情、灵感和高产摘取桂冠,这位声名显赫的大艺术家始终保持着心灵的纯净,当一位在读者在宴会上看到埃尔热时,他连声赞叹:“他不错,是不是?”随后又补充说:“干净!”就一个单词,这是一个判断,一种直觉,是带着喜悦的最高赞誉。

年轻的

埃尔热与丁丁

埃尔热决定自己搞创作。为了避免再画一个死气沉沉的故事,他创造了人物“丁丁”。丁丁有点托托尔的弟弟的感觉,一个当上记者的托托尔,但骨子里还是童子军。童子军运动对埃尔热有着积极的影响,他在松鼠巡逻队时的绰号是“好奇的狐狸”,事实上他一直都很好奇,这个特点在丁丁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1929年1月,丁丁和小狗米卢(在纸上)离开了布鲁塞尔,奔布尔什维克的苏联而去,开始他们的第一次历险。在表现形式方面,埃尔热做了首次尝试,像美国连环画那样将文字和插图互补,构成一套新的语言。

丁丁是比利时记者,一缕高高翘起的黄头发和一条灯笼裤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位年轻绅士总是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他的正义好像那点亮房间的灯泡,挥洒得处都是。他富于正义感和冒险精神,敢于同各种恶势力进行斗争,屡屡不顾生命危险营救他人;丁丁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战争,对待失败的对手也充满宽容和人道。在漫画中才华横溢的丁丁展示了他出众的才能,如驾驶汽车、坦克、飞机、轮船,使用和维修无线电,游泳和骑马等。埃尔热先后让丁丁去了刚果、美洲、埃及、东方、远东,以浓郁的异国风情吸引着读者。

埃尔热倾注大量心血在丁丁这一形象中。卡斯特曼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丁丁简直就是埃尔热未曾生育过的孩子”。在埃尔热看来:“我养育了他,保护了他,喂养了他,就像父亲教育孩子一样。”事实上,埃尔热确实是丁丁之父,而丁丁又是埃尔热自己,他们是不可分的。只有他能激活丁丁的特质,埃尔热在谈到丁丁的世界时说,“丁丁的世界,就是我,是各种各样的我,当我希望成为英雄或者完美的时候,丁丁就是我; 当我愚蠢的时候,杜邦兄弟就是我;当我想把自己外化的时候,阿道克船长就是我。周围也诞生了一些毛病很多的人物,他们比丁丁更人性化。例如阿道克船长:他接受自我,不进行思考,有时候我有点像他。”

创作对于埃尔热来说既是乐趣又是追求,他创作丁丁全力以赴,一门心思赋予人物更多的生命力、更多的可能。因为姿态可以很准确的表现人物的某种态度,在刻画人物姿态时,为了更准确的把握住人物的姿态,他通常直接摆出人物姿态,由助手对其进行“速写”,而不是凭空对他人讲解,这的确是最有效的方法。

埃尔热将画好的草图交给助手们,由他们负责装饰修(景物、室内、飞机、汽车等等)。他重视细节,关注飞机或者汽车这些装饰是否符合“丁丁的风格”,他要求元素不能太简略,也不能太详尽,要在恰当的位置,要与整体合二为一。

从《蓝莲花》起,埃尔热注意到资料的重要性,他大量搜集关于丁丁旅行的国家的动物、植物、服装、建筑、交通工具、风土人情等等。修改绘稿因为在连环画的每一页的末尾都需要一个悬念或出彩的地方,比如,已经到四十页了,突然想到十五页上有个好点子,那么一切都得从十五页重新开始。像这样的修改,对于埃尔热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在一个人物上返工太多,把纸都磨穿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取得成就时,会很遵守规矩,但当他取得成功后却会把规矩踩在脚下。细心人会发现丁丁每次的旅行故事总是六十二页,埃尔热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有人问他,“难道你不想把故事写长或者写短一点?”埃尔热说,“以前我的连环画不受此限制,我很任性,在我认为该停下的时候或者无话可说了,我就停下来,现在,我必须遵守六十二页这个严格的制度。”他形容自己是钟表匠,是钟表匠修士,他说,“人们总是需要一些规则才好。比起混沌的‘天才’,遵循规则会走地更远”。

埃尔热与中国

《蓝莲花》是丁丁之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完成《法老的雪茄》后,埃尔热在报纸上发布预告说,丁丁将开启远东之行。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封来信提醒他多做研究公平公正的做出符合中国实情的创作。也正是这封来信,将埃尔热从没有剧本、没有提纲的冒险式创作中唤醒,从《蓝莲花》开始他开始认真思考和构思。

这封信来自鲁汶大学中国学生的指导神父-哥塞神父。他在信中提醒埃尔热谨慎采用西方人表现中国的传统路数,不要人云亦云的臆想中国,而应该谨慎的多了解情况,公平公正的表现中国实情,并向他推荐了自己的中国学生张充仁。在与张充仁的交往中,埃尔热意识到一种责任,从这时起,他开始查资料,开始关注丁丁要去的那些国家和当地的居民,他说,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读者。

张充仁的出现对埃尔热来说尤为重要,多年后他追忆这位出类拔萃的中国青年时说:“因为他,我更加懂得友谊、诗歌、自然……”埃尔热让他们的友谊在作品中延续,在《蓝莲花》中丁丁遇到的中国人取名为张充仁,他们成为了知交。1934年,在《蓝莲花》中,丁丁的旅行来到中国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目击了日本人炸毁上海至南京之间的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强盗,以此制造出兵借口的丑剧。在当时欧洲人的认知中,东亚就是贫穷、落后、愚昧和四分五裂的代名词。的埃尔热公正地描述了中国,带给西方世界一个真正的中国,还原一个真相。

《蓝莲花》充分体现了埃尔热巧妙结合历史与虚构的超凡能力,他丝毫也不掩盖自己对中国的热爱。经由与张充仁的交流,埃尔热才真正了解中国,他接触到一种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发现和爱上中国诗歌,中国文学中的“风骨”使他沉醉,发出“灵感之风,意象之骨”的赞叹,也正是经由张充仁推介给他的中国文化使这位从未踏上中国大陆一步,根本没见过上海的比利时画家爱上中国这个被当时西方误解的国度。1939年,宋美龄向他发出访华邀请,遗憾的是埃尔热与中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只是在他晚年到过一次台湾。

埃尔热是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作品《丁丁历险记》中一个个故事精彩纷呈,复杂和多样性中充满了哲理和诗意,他的贡献不仅仅是为世人呈现一部精彩的连环画,他将灵魂的研判,思想的碰撞沉浸其中。埃尔热是个干净的人,丁丁是个干净的英雄。埃尔热的作品赢得全世界的信任,或许正是因为它是一部“干净”的作品-----从道德层面和视觉层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