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王献之的书法 神韵十足 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王献之的书法 神韵十足 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时间:2020-01-01 22:52:27

相关推荐

王献之的书法 神韵十足 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世人大多只知王羲之,殊不知,他的儿子王献之同样出类拔萃。在艺术界,鲜有“一门出几家”的例子,而王羲之与王献之这对父子就是个例外。王羲之勇夺“书圣”的美誉,而他的第七子王献之也不甘落伍,历来有“二王”的雅称。

有了父亲王羲之手把手的教育,加上王献之天资过人,悟性极强。在书法造诣上,与父亲旗鼓相当。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冠绝古今,其实在楷书和隶书上,他也有极高的造诣。下面这幅由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唐朝临摹本《地黄汤帖》,是王献之标准行书的典范。只不过真迹未能传承,但仍然可以从临摹本中看见王献之行书的神韵。

王献之《地黄汤帖》的用笔劲道,整体外斜。笔画之间圆润而不失轻盈之姿。篇幅从开始到结束,有着很强的节奏感。比如新妇二字,就是因为刚开始起笔,所以写的比较缓慢凝重,到了后面的“想必及”三个字的时候,行笔迅捷,飘逸洒脱之姿尽显。

这幅《中秋贴》虽然有乾隆大老爷的“移动弹幕”来碍眼,但是丝毫不减书者的风范。可能乾隆也是心虚,怕自己写的不好,所以小心翼翼的在正文中秋帖之前加了一行很小的“晋王献之中秋帖”。等于说了一句废话,好像别人不知道这是中秋帖一样。

虽然《中秋贴》的名声很足,但是笔者认为,相比王献之的《廿九日贴》,《中秋贴》还是有不足之处。虽然整体看起来流畅痛快,但是缺乏一点意蕴。后世有学者认为,《中秋贴》可能并非出自王献之之手,很有可能是米芾的节临之作,仔细看米芾的作品,倒是跟《中秋贴》很像。

这幅《中秋贴》的最大特点就是点画之间处理的很好,王献之极擅长用写楷书的笔法去写草书。这在《中秋贴》中也体现的很明显。每逢笔画圆转的地方,都用楷书的“起伏顿挫”的方法去处理。使得字体看起来很有变化之感,生动明快。

此外,《中秋贴》的另一明显特点就是用墨很重,每个字看起来很丰腴肥厚,但是却又不失美感,这是因为王献之会在偶尔的一两个字上,采用连笔和细笔处理,所以看起来疏密得当,有了粗细变化。单字方面更是一改晋朝的风格,结字紧凑,显得“天姿特秀”。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浅陋之见,大家有何高见可以一起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