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秦始皇残暴苛政?焚书坑儒?以论证的逻辑评论千古一帝的功过!

秦始皇残暴苛政?焚书坑儒?以论证的逻辑评论千古一帝的功过!

时间:2022-05-26 19:02:54

相关推荐

秦始皇残暴苛政?焚书坑儒?以论证的逻辑评论千古一帝的功过!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这大概便是后代大部分君王和学者对秦始皇最多的评价了,“秦始皇一统中国而仅传三世”被当成历朝历代臣子劝谏君王,君王自省的典例。

而始皇帝残暴苛政与否的争论我们不妨从秦始皇的几大事迹之中来了解一下。

一、政治举措

【1】中央集权

秦始皇为了巩固其对国家的统治,吸取了商周及春秋战国的经验,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度,建立了中央机构的中央集权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提高了各级机关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为子孙万代奠定了王朝基础。虽秦朝仅经历三世,但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纵使明清时期强化的制度阻碍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然而这套制度对于当时乃至后世数千年社会长治久安是功在千秋的。

【2】首称皇帝

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而其他【朕】、【诏】、【玺】、【讳】的规定无非都是增强君王权威,强化国家统治的措施。从此天下只有一主。深入来讲,这是防止今后国家分裂,诸侯纷争另一种传统。而且始皇所制的“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这枚玉玺取材于“和氏璧”,便是当然蔺相如所取回的和氏璧,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3】“焚书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的焚书也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一个从春秋战国时期新建立的王朝,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他需要摒弃各国不同的政治言论和对之前各国君王的称颂,而统一民众的思想——只有一个中央和皇帝,而从根本上消除今后叛乱的基础。且另有言论称始皇烧掉的是各类书籍的正本,而副本仍保存于秦皇宫,这边更加印证了秦始皇的初衷。

而所谓的坑儒坑的只是460余人的术士方生,他们打着“可长生不老”的旗号而蛊惑秦始皇未果,惹得始皇大怒,坑杀460余名术士。

【4】严苛律法

秦朝的律法是依据法家荀子的学生商鞅变法所制定的秦国律法基础所制定,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一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民众,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很难得到保障。而其具体到底是否严苛,又严苛到何种地步,至今成体系的秦朝律也没有流传和被发掘。只是后代依据所谓的暴政皇帝所假想罢了。

二、军事战略

【1】统一六国

历时统一六国的战争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战乱的局面,使中国提前进入了国家统一而谋求社会发展的封建主义社会阶段。

【2】南征百越

秦征百越战争的胜利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北击匈奴

蒙恬率30万大军出长城而向北进攻匈奴,打击了匈奴不断南犯中原的气焰,而产生了“郤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局面。这一战争使黄河内外的河套地区连成一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4】开拓巴蜀

秦始皇派常頞率众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处险阨”,“道广才五尺”,故名五尺道。栈道开通后,大秦朝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经蜀郡,加强了与邛都、筰、冉者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这一举措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真正意义上的把西南并入了中国的版图。

【5】大俢灵渠

公元前2,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军的粮饷能够络绎不绝地运到岭南,为秦始皇完成岭南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也为中原地区与岭南百越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打通了渠道。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6】万里长城

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这一举措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一方面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人民的负担;增强了北部军队的行的机动灵活性,有效的阻击了匈奴的来犯。而且长城在以后的历史中更加体现出了它的重要,不仅仅是军事战略,包括民族文化,农牧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经济文化

【1】度量衡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将标准和制度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2】货币统一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货币的统一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

从公元前2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从而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驰道与车同轨的实施一方面使交通更加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另一方面增强了战争补给的便利。对于军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出行等等都意义重大

【4】书同文

文字区域中的差异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各地文字的优点创造出了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后经过整改,出现了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行同伦

秦始皇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思: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而对于未曾挖掘的秦始皇陵和毁之一炬的阿房宫,作为当时的始皇帝,或许只有这样惊人的建筑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或许当时的民众备受煎熬,但相对天下战乱,民不聊生来说,一个统一的国家或许也是更加安定的。秦始皇明知人生而有生,而急于把大秦帝国建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帝国。秦国灭亡的真正原因真是因为暴政吗?假如始皇帝未暴毙于东巡途中,假如始皇帝安排好后事,何人又可亡秦。正如一种说法:秦朝并非亡于暴政,而亡于急政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