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著名诗人 翻译家马永波译著《白鲸》问世

著名诗人 翻译家马永波译著《白鲸》问世

时间:2018-08-05 13:02:29

相关推荐

著名诗人 翻译家马永波译著《白鲸》问世

杜尚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就是说,与其谈论小说,不如谈论小说家,与其谈论白鲸,不如谈论麦尔维尔。

传说,一个好作家必须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按这个标准,麦尔维尔一开始就满足了一个好作家的条件。

他12岁丧父,失学。15岁独自谋生,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乡村教师。18岁逃到船上做水手,期间,还被关进塔希提岛上的监狱里。接着,越狱,重回大海,做了整整五年的捕鲸劳工。然后,人生风雨交加,心头百感交集;然后,毅然上岸,决定当作家;

然后,世上有了一部叫《白鲸》的巨著。

写出伟大小说的作家,会过上怎样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过上了超越你想象的生活。

《白鲸》出版了,整整一年,卖出了五本。

对以版税谋生的写作者而言,这当然是一记棍棒。

怎么办?一个闯荡过大海的家伙是不会轻易低头的。失败了,继续写,继续写,继续失败,他写了整整六百万字,最终,没能换得应有的名声。

而名声之外,愈加悲惨。他28岁结婚,妻子是州法院首席大法官之女。本来琴瑟相和,比目连枝,但命运莫测,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书房,而他最钟爱的儿子又自杀而死,他抑郁、酗酒,家暴。妻子公开宣布:丈夫已经精神失常,并差点将他送到疯人院。

从丧子之痛到家庭破裂,作家的生活已然一塌糊涂。

仿佛为了更加完美的失败,晚年,他甚至开始无可救药地写了整整三本诗集,并自费出版了它们。

终于,在贫病交加中,麦尔维尔撒手人寰。

时光一去如棍棒。如同松尾芭蕉的这句禅语,他72年的人生,遭遇的是一连串棍棒的打击。

而滑稽的是无常弄人,尤其喜欢作弄艺术家、作家与诗人。

在他离开人世半个世纪之后,人们仿佛从梦中惊醒,一夜之间,荆玉纷飞,价值连城。人们捧读《白鲸》,如见和氏之璧。

与梭罗一样,与梵高一样,与卡夫卡一样,与王小波一样,一个生前寂寞的家伙,乾坤斗转,死后封神。

因为孤高拔俗一骑绝尘,他把时代抛得太远。

那么,说到底,《白鲸》究竟价值何在?

人性邪恶的杰作?海洋的百科全书?深刻的人类寓言?《圣经》一样的启示录?

是从莎士比亚那里获得灵感?还是从埃斯库罗斯那里获得灵感?是从卡莱尔的诗歌中获得灵感?抑或是从《旧约》中获得灵感?

“裴阔德号”是不是“诺亚方舟”?莫比·迪克是不是上帝?

诸如此类,不是我关心的。

我所知道的是,它是一颗巨大的宝石,而每个人都能从中目睹他目力所及的光辉,才是宝石的真义。

我还确信,诗人马永波先生的译本会给这头白鲸披上奇异的色泽,因为,卡莱尔说,诗人是世界之光。我一直深信不疑。

命运启示录:《白鲸》译者序

马永波

麦尔维尔从来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成功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的早期,虽曾短暂地得到过认可,但是,他的写作终其一生也既没有给他带来体面的收入以供养家庭,也没有得到大量读者的好评与关注。他的书从未获得过任何当时的文学奖项,也从未在我们现在所谓的“畅销书榜单”上出现过。1891年他去世之时,他的作品就被贬低为青少年冒险故事,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人,他几乎都被世界遗忘了。文学史上的沉浮本就是一件奇妙又“正常”的事情,伟大作家和诗人不为同时代所欣赏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艾米丽·迪金森、惠特曼、梭罗、亨利·詹姆斯等。到了二十世纪,麦尔维尔声誉日隆,普遍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四位小说家之一。而其关于玄学和海洋的杰作《白鲸》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麦尔维尔的散文体著作的风格,可以用丰富、浮夸、充满暗示和隐喻、极其富有想象力甚至诗意来形容。他的小说中充塞着大量的描述性细节、戏剧性张力、来自阅读的材料、几近压倒一切的象征。他的文学趣味在情感上可谓丰富,在智力上则可谓复杂。从他先前的小说《泰皮》到《白鲸》,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他的写作风格从十九世纪斯威夫特或笛福式的明晰、迅捷,一变而为以音乐和象征精心编织而成的更为多彩、富有韵律、有时近乎狂想曲的风格。麦尔维尔和霍桑一样,善于从普通事物和事件中看出超乎纯粹客观事实之上的道德、精神和美学价值。自《奥穆》之后,麦尔维尔的所有著作都揭示出他与日俱增的对于事实之上的精神意义的兴趣,比如《白鲸》中第42章《大鲸之白》,清晰而详细地反思了白色的神秘影响。他擅长借用各种通过阅读得来的材料,加以变形,为己所用,例如,《白鲸》中按照实际篇幅,几乎占全书四分之一的部分是由鲸类学材料和捕鲸业的信息组成的,它们基本上来自托马斯·比尔的《抹香鲸的自然史》及其他科学著作。有时,在麦尔维尔不那么成功的作品中,这些来源与他的个人经验和哲学思考融合得不够均匀,甚至导致一些哲学论述有离题之嫌,但是,在他最好的作品中,个人经验与观察、引用材料、哲学论述总是通过支配性的象征结合成一个艺术整体,并且其作品中的某种幽默和喜剧气氛,也让人想起拉伯雷和莎士比亚。

一般论家将麦尔维尔置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视野之中,但是他并不像华兹华斯和其他伟大的浪漫主义者那样,认为自然是一种温和、美丽而仁慈的力量,而是更接近于达尔文的观点,认为在自然的外在之美的下面隐藏着的是残忍和杀戮。在第五十八章《鲸鱼食料》中,作者就明确有言——

想想海洋的奸诈吧,它最可怕的生灵如何在水下滑行,大部分深藏不露,阴险地隐藏在可爱至极的蓝色海水下面。想想海中许多最为冷酷的族类那恶魔般的绚烂与美丽吧,就像种类繁多的鲨鱼都装扮得分外讲究。再想想,海洋中普遍存在的同类相残,所有的生灵都在弱肉强食,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在无休止地战斗。

因此,作为深受康德哲学与超验主义影响的作家,麦尔维尔同样认为,真正的实在隐藏在可感知的事实的外衣之下。在第36章《后甲板》中,当亚哈船长与大副斯塔巴克谈论他追击白鲸的个人原因时,这种认识有着明确的体现——

一切有形之物,伙计,都不过是纸板糊的面具。但是,在每件事之中——活生生的行动中,无可置疑的功绩中——都有某种未知但依然合乎情理的东西,从不合情理的面具后面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要人类能够戳穿,戳穿那面具!除了冲出围墙,囚犯怎么能脱身而出?在我看来,白鲸就是那围墙,堵在我跟前。有时我以为外面什么都没有。可这就够了。它给了我一件苦差事,它压在我身上;我在它身上看见了凶残的力量,一种不可理解的恶意使它更加强大。我恨的主要是那不可理解的东西;白鲸是从犯也好,是主犯也罢,我都要把仇恨发泄在它身上。不要和我说什么亵渎神明,伙计;如果太阳侮辱了我,我也会戳穿它。太阳可以那样干,我就可以这样干;自从世上有了公平竞争,嫉妒就支配了所有的造物。可是伙计,甚至那公平竞争也做不了我的主。谁能主宰我?真理没有界限。

由此可见,麦尔维尔在这部作品中着力探讨的是一个哲学问题:那便是寻求在宇宙中人与上帝关系的真实解释。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部海洋冒险故事,表现了奋斗不息的美国精神,而是一部命运的启示录。

《白鲸》是一部不适合已有文学分类标准的“邪典”。首先,它是一部相当可靠的有关鲸类学和捕鲸业的论著,它包含的数量众多的鲸类学材料会让读者困惑,而从艺术角度考虑,这些材料有助于控制全书的叙事节奏,为故事增添了一定程度的现实感。其次,书中有很明显的戏剧化形式,有些人物的大段对话具有舞台效果,这样的设置使得作者有机会以旁白或离题的形式插入自己有关宇宙和人类命运的评述,它们往往出自叙述者以实玛利之口,在不同情况下也由其他几个角色承担,并不仅仅是由作者本人现身说法。第三,本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外在叙述下面往往隐藏着深沉的有关上帝与自然的哲学沉思。D.H.劳伦斯在《论美国名著》中认为,白鲸象征着什么,恐怕连麦尔维尔本人都没有很确切的理解。然而,亚哈船长的动机却显然不仅仅在于狩猎的乐趣和对一个哑巴畜生的刻意复仇。几乎每个读者都能依据自己的理解,为书中的象征发明自己的阐释。例如,以弗洛伊德心理学为基础,可以将白鲸视为麦尔维尔的清教徒良知,与他的自我处于生死攸关的斗争中。还可以将白鲸视作恶的象征,将亚哈看作与恶对抗的当代基督或者是普罗米修斯。还可以将白鲸等同于宗教,亚哈便是自由思想的象征,甚至将亚哈与白鲸的斗争看成是个人主义与社会习俗、科学与自然等等之间的斗争。这些理解自然各有其道理,但是总括而言,亚哈所竭力追逐的绝不仅仅是头现实的大鲸,而是一头象征之鲸,亦即宇宙的终极奥秘。亚哈知道人的有限,无法通过智力去认识上帝,但是,他拒绝接受人的有限性,没有屈服于人类的这种天然弱势,而是希望用纯粹的蔑视与反抗来超越它。而人智无能穿透象征之墙,这种失败导致亚哈对命运和自身的软弱都报以愤慨,使他甚至在意识到自己厄运的时候也诉诸盲目的反抗。麦尔维尔揭示了亚哈的反抗既是一种勇气,又是徒劳无功,他在书中一再提醒我们,亚哈是个疯子,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追求绝对会带来挫折和疯狂,而这追寻中的傲慢自大必定带来自我毁灭。这种对上帝的反抗便是七宗罪中的第一宗罪“骄傲”。

就哲学沉思这一方面而言,麦尔维尔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没有给出确切的解答,但是,他擅长将意味深长的思想包装在趣味盎然而令人愉悦的形式之中,将寓言隐藏起来,我们甚至有时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我们不应该把他当成是哲学家或是社会批评家,因为他的思想尽管可以持续不断地引发哲学沉思与社会批评,但是它们不是以抽象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它们仅仅是作为文学而存在的。他以充满激情的方式写出了人的行为、渴望、内在的思考、感情、矛盾与个性。他从来也没有学会像爱默生那样以冷静的智力触及人和宇宙关系的各种问题,并以美丽的抽象方式予以讨论。他揭示这些问题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头脑,而是整个精神,他更多的不是通过智力而是通过感受,不是通过对细节的精确观察,而是通过激发读者内在固有的渴望和情感,来发挥对读者的影响力。他时时告诉我们,完满实现独特个性的方法在于经由感觉。用他描绘亚哈的话说,“亚哈从来不思考;他只是感受,感受,感受;对凡人来说,这就足够刺激的了!思考是一种厚颜无耻。上帝才有那个权力,那是他的特权。思考是,或应该是,一种冷静和镇静的事儿;我们可怜的心脏跳得太快,我们可怜的脑子动得太快,干不了这个。”因此,无论我们对本书中的象征意义做出怎样个人化的理解,至少我们不要忘记欣赏麦尔维尔粗糙有力、充满诗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如“一头浪在跃起之前有那么漫长的助跑,它跑过了全世界,然后才一跃而起!”(见第119章《蜡烛》)

有论家曾言,《白鲸》部分是戏剧,部分是历险故事,部分是哲学探讨,部分是科学研究,部分是史诗。对于这样一部博大精深、充满瑰奇想象力的作品,也许沉默的阅读本身才是最大的敬意。因译者水平有限,在此诚愿就教于方家。

马永波

马永波简介

马永波,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伊春。出版策划人、批评家、作家、文艺学博士后。英美后现代诗歌的主要译介者。1986年起发表诗歌、评论及翻译作品共八百余万字,60余部。学术方向:中西诗学、后现代文艺思潮、生态批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