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易县二手房网 易县房屋出售信息

易县二手房网 易县房屋出售信息

时间:2019-09-17 06:24:32

相关推荐

易县二手房网 易县房屋出售信息

保定5家房产中介公司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处罚。易县正实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易县中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县家和家美房屋中介有限公司.涞水县兴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保定涞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河北住建)图片来自网络。

照片中的两个孩子,他们的父母被日本侵略者无情杀害,房屋被烧毁。

父母遭日军杀害,哥哥抱着哭喊的弟弟

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哭了。当时日寇在易县“大扫荡”,烧杀抢掠,几乎自相残杀。县城里太恐怖了。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填死或下毒……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衣衫褴褛,大一点的是哥哥,都说长兄为父,他抱着哭哭啼啼的弟弟,那么孤独无助。

本来他们过着和平的生活,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屠杀,他们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

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代,感受他们的悲伤和痛苦,但我们有理由铭记历史,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易县大“扫荡”后的惨状】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消灭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经常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每年“扫荡”2次,每次持续2~3个月,主要集中在春(播)和秋(收)两季。

日军采用铁壁合围、分区拉网、梳篦清剿等战术,结合“三光”政策,对根据地进行毁灭性破坏。晋察冀边区曾缴获日军一份作战命令,其中写道:

……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填死或下毒……

在此背景下,日军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案,易县惨案只是其中之一。

图一:父母遭日军杀害,哥哥抱着哭喊的弟弟

图二:惨遭日军蹂躏的妇女

图三:血井。日军逼着老百姓跳井,不跳就用刺刀挑死,然后往井里投入巨石,井水成了血水。这样的“血井”不止一个。

图四:八路军救治刺刀下生还的孩子

1951年,组织派人寻找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李桂荣不忍心工作人员到处找他,便拿出了当年的奖章递给了他们。宋学义知道后责怪妻子:“谁叫你把这东西拿出来的?真不懂事!”

宋学义,是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如果不是组织来找他,也许他就会深藏身与名,直到永远。

宋学义年幼时,全家日夜忙活,却依然朝不保夕。10岁那年,为混口饭吃,宋学义被送到面铺里做粗活(蹬大箩)。

后来由于埋葬祖父,不得已向地主借了钱,结果利滚利,家里无法还清借地主的40银元。最终,家里的二亩薄田也被夺走了。从此,全家陷入风雨飘摇中。

日寇入侵后,人们更是流离失所,宋学义不得已只好背井离乡,以乞讨为生。

1939年,流浪到河北的宋学义,偶遇一支抗日游击队。得知他们是专打日寇的人民队伍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扛起枪支保家卫国。

后来,他所在的队伍,被编入晋察冀第一军区分区一团七连六班。

1941年,日伪军纠集了3000余人围攻河北易县狼牙山根据地,企图歼灭根据地的抗日力量和千万群众。

为保主力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6班的5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吸引牵制住敌人的主力部队,将其引向绝路:狼牙山棋盘陀。

在弹尽粮绝时,知道已经顺利完成任务后,不愿做俘虏的他们,毅然选择跳下悬崖。

不幸中的万幸,宋学义和葛振林因被树枝挂住,在好心人余药夫和李圆道长的救助下,得以幸存,并回归部队。

还获得了表彰,杨成武司令员亲自颁发“坚决顽强”五星奖章和“模范青年”银质奖章给他们。二人还被送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

然而,宋学义因腰椎受损严重错位,虽然住了性命,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抗大毕业后,宋学义回到了7连,由于突出表现,不久便荣升为副连长。1943年,宋学义在战斗中再次摔伤了腰部,身体每况愈下。伤痛发作时还得战士们背着,抬着。

他心想:自己不能只躺在功劳簿上,给战士们添麻烦!于是,这位热血男儿含泪告别7连。转业到易县北管头村落户,担任村农会主席。

英雄归来却仍不辱使命。

北管头村不远就有日伪据点,宋学义在村里不但组织农民生产粮食支援前线,还负责带领村民进山躲避日伪时不时的“扫荡”。宋学义的付出赢得了村里一片好评。

后来,宋学义经人介绍与李桂荣结了婚。1947年,得知老家解放后,宋学义带着伤残军人证明书,和妻子历经40多天,回到了河南老家。

可老家里已没有了家,房屋在战乱中早已也被烧毁,院子里满是半人高的杂草。

而他的哥哥也惨死在煤矿;婶母和堂弟死于日寇刺刀之下;两个姐妹,先后被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父母悲伤过度,不久也死于乞讨路上。

面对眼前惨淡的一切,宋学义泣不成声。然而,他却没有灰心丧气。他把悲伤收起后,很快便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他领着大伙打土豪、分田地,挖沟修渠,并用自己的残疾金救济村里的困难户。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好人。

而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事他却只字不提。

有一次,他上小学的儿子宋大保,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后,怔住了:五壮士中竟然有战士跟父亲同名。回家后他就问:“爸爸,你是课本上写的那个宋学义吗?”宋学义隐瞒,摇摇头说:“咋会呢?不是、不是。”

直到1951年,全国开展了寻访英雄活动。张贺兆通过查找伤残军人花名册,来到了北孔村宋学义家。

当时,张贺兆看到宋学义5口人所住的家,除了脱落的墙壁,一张破木床和一床露出棉花的被子外,再无其他。

不免怜悯问道:“你家没有分到胜利果实吗?”

李桂荣回道:“分到了。可学义不让要,说咱是农会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说话间,个子不高,还驼着腰的宋学义回到了。为慎重起见,张贺兆询问了宋学义的参军经历,宋学义侃侃而谈,一一对上,但当张贺兆往1941年反“扫荡”说时,宋学义借着有人请他帮忙的机会,说了句抱歉便出去了。

后来,李桂荣不忍心工作人员到处找宋学义,便拿出了当年的奖章递给了他们。宋学义折回后连连责怪妻子不懂事。

李桂荣嗔怪到:“那你就忍心让组织浪费人力到处找你?”

宋学义感慨:“对组织本不该隐瞒,但是一个人做自己本分的事,却把眼睛死盯在成绩上,并以此为资本,向党、向人民要这要那,这个人虽然活着,他的思想早就死了。”

工作人员深为感动,问道:“英雄,你有什么困难我向组织反应帮忙解决?”

宋学义歪着头想了想,回答:“我们村旱涝严重,土地盐碱性太重,影响了农收。组织能不能让县里的水利技术员来一下。”

宋学义就是这样一个恪守本分的人,他从不居功自傲,即使自己的生活再难,也没有为自己的向组织开过口,而是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71年宋学义在郑州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长眠于沁阳烈士陵园。

后来,宋学义的儿女受其影响,兄妹8人中有6人参了军,有的还上了前线。

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打开眼界#

狼牙山五壮士活下来的2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一年,他们在绝望之中的孤身一跃,让战争的悲壮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同时也将革命志士的精神火光点燃到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然而还有不广为人知的事情,狼牙山五壮士还有两个幸存者,他们到死都在为人民服务。1941年8月25日凌晨,五壮士在狼牙山顶,面对着敌人500兵力的疯狂攻势,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任务,为了掩护大部队,他们必然要拖住敌人到最后一刻。

弹药用完了就用石头草块!直到绝望跳下悬崖,其中葛振林、宋学义二人得益于树枝的缓冲,受到重伤后被百姓发现活了下来,但剩下三人却永远留在狼牙山上。

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但过重的伤势也注定,年纪轻轻的他们再也无缘战场报国了。

宋学义无奈选择了转业复员,在河北易县安定了下来,1945年,宋学义与李桂荣相识结缘,刚刚结婚不久,前线的同乡战友就传来了老家河南解放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宋学义马上带上了妻子,马不停蹄地赶停蹄地赶回了河南老家,尽管已经解放,但老家的亲人都在炮火中去世了,别说房屋了,就连躲雨的棚子都没有。

宋学义没有把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当成谈资,但是乡亲们还是知道了宋学义是退伍才回来的消息,村子里虽然穷得揭不开锅,但大家还是一砖一瓦的帮宋学义一家盖了个小房子。

宋学义把感动藏在了心里,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回报乡亲们,北孔村由于地理原因,一到汛期河流上涨就会淹没耕地,但除开河床边上外,可耕种的地方都有盐碱,根本没办法进行耕种。

为了改变现状,宋学义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在得知了盐碱地是可以改造的以后,宋学义便开始搜罗各式各类的书籍学习如何改造,宋学义的努力很快迎来了回报,在他的带领下,村子盐碱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妻子经常埋怨他,问他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的经历,一定会得到上面的重视,现在村里也没钱,宋学义受伤后身体也不好,迟早要出大问题,面对妻子的担忧,宋学义却说道:

“我们班的几个兄弟都去了,我恨自己不能和他们一样为国家捐躯死去,他们都享受不到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拿得心安理得?我对不起你,跟着我在这吃苦,但我一定会带着大家走出贫困的。”妻子掩面哭泣,从此不再劝他。

宋学义虽然残疾,但却喜欢拄着木棍垫子指导大家干活,有时候还会和妇女们一起做些手工,那年,宋学义才满23岁,但却成了村里的村支书。

1971年,宋学义因病去世,组织上派人来核查他的身份时,才发现他竟然是五壮士中的一位。

宋学义一生清贫,年轻时在前线卫国,老了在人民中出力。

另一位战士葛振林伤势不如宋学义严重,在伤病养好后,受组织安排,葛振林有幸进入了抗大二分校学习军事指挥,并在毕业后进入了张家口的司令部,担任战术参谋一职。

他先后做过独立团营长,衡阳军区后勤部部长,但不管怎么变动,葛振林始终都没有离开前线,直到解放后。当时负责安排人力资源调配的干部问他:“你咋老想往前线钻呢?首长知道你一心报国,故意让我把你安排到后发的位置,你这一直打报告,让我很难交代啊!”

葛振林老脸一红:“我……感谢首长美意!组织对我的栽培铭记在心不敢忘。但如果不上前线,我走了都要被班里笑话!”说完就敬了个礼。

葛振林得偿所愿,但命运却让他留到了最后。

1955年,葛振林被授予大校军衔,后中央追授少校,退休待遇和正师同级。

退休后的葛振林也从来不闲着,他天天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哥几个不让我这么轻松下去啊,哈哈……”受到社区邀请,葛振林先后开展爱国主义演讲500余次,捐款参与家乡建设80余万元。

如果说葛振林不是在去学校和孩子们讲故事,那么他就是在养老院和老人们下棋,他拿着自己的退休金,给养老院的不少贫困家庭送去了支持,还嘱托养老院的负责人以国家的名义去给。

单位给他配了车子,他自己不坐,也不让别人坐,连孙子上学都是老伴用公交车接送。

3月,葛振林终于和战友们齐聚,他的老伴还告慰来看丈夫的人说:

“哭啥,他现在下去班长都要叫他首长了,他估计有得乐了。”狼牙山五壮士虽然结局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为什么红旗永飘扬?因为先辈们的鲜血染红了她。

致敬。#历史##爱国#

1941年1月,日军1000余人包围了丰润县潘家峪,将30多名年轻妇女逼人白薯窖里奸污后,将柴草填入窖内将她们全部烧死。

随后,将全村群众赶进一个大院,用机枪扫射,并放火焚烧,有的人不屈不挠与日军拼斗均被残杀。

@说说历史那点事

1941年9月的反扫荡战斗中,第一分区1团7连6班,在易县狼牙山抗击日军3500多人的进攻,掩护分区主力、政府和群众转移。

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将日军引上悬崖绝路,与敌人拼杀,宁死不屈。

为打破日军封锁,北岳区于年底前展开了对易县、满城、涞源间公路的破袭战。

1942年4月,日军集中3万多兵力扫荡冀东。冀东主力转移至热河南部开展新区游击战争,一部坚持原地斗争,冀东平原全部变为游击区。

5月1日起,日军5万余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对冀中进行大扫荡,经敌人几次扫荡,冀中被敌人全面分割。

区内据点林立,公路,封锁沟、墙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在这块6万多平方公里,8000多村镇的土地上,日军共建据点碉堡1635个,封锁沟、墙1700多公里,公路3000余公里。

冀中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异常艰苦、残酷,冀中主力一度转至邻区活动,根据地成为游击区。

为配合冀中反扫荡斗争,北岳、冀东军民积极打击敌人,以为策应。

8月,日军又对冀东进行扫荡,在独石口至山海关之间实行集家并村,制造广阔的无人区。

日军频繁扫荡,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摧毁抗日根据地,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潘家峪惨案即为一例。

1941年1月,日军1000余人包围了丰润县潘家峪,将30多名年轻妇女逼人白薯窖里奸污后,将柴草填入窖内将她们全部烧死。

随后,将全村群众赶进一个大院,用机枪扫射,并放火焚烧,有的人不屈不挠与日军拼斗均被残杀。

日军在此一地就残杀群众1035人,烧毁房屋1100多间,有30户全家被杀尽。

至1942年底,晋察冀各抗日根据地都大为缩小。

“轰”!一颗炮弹击中800米外,身穿黄呢大衣的日本军官,炮手李二喜大叫“捞着大鱼了!”心想:最多是少佐,再大的官不能来咱山里呀!不久,八路军总部记者来采访,告诉他,毛主席都知道他打死了那个日军军官。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相继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兵力不足,便停止了战略进攻。面对战争长期化的形势,开始改变其战略方针和兵力部署。在华北地区,日军便把主要进攻的重点指向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军华北方面军加紧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于1939年10月下旬集中重兵“扫荡”北岳区。

10月30日晚,涞源情报站发来一个敌情电报:侵占张家口的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中将阿部规秀,派遣一个大队和伪军1000多人已攻向涞源城。

接到这封电报的人,是时任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杨成武原为红一师师长,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担任115师独立团团长。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正是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隐蔽地插到腰站地区,切断了日军的运输线,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援军,为兄弟部队歼灭平型关日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看到这份情报的杨成武马上意识到,这次日军的突然进攻,一定是为了报复2个月前的遭伏而来。8月、9月间,一分区的部队配合359旅,连续打了几场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的交通线;为打通涞源到易县的公路,这次日军集中重兵有目的而来。

面对急迫的敌情,杨成武顾不得连日的奔波,马上去找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详细汇报已经掌握的情况,并和盘托出自己想好的作战计划。一向谨慎的聂司令认真聆听了杨成武的介绍,并在军用地图上仔细进行了筹算,马上批准了作战计划,要求抓紧实施。

杨成武于11月1日离开阜平,途中绕道查勘雁宿崖、白石口和黄土岭等处的地形地貌,伏击的地点已经在胸中有了勾画。就这样,杨成武率军区和120师的部队在附近潜伏,先是派出小分队节节抗击,边打边退,诱敌深入,日寇以为是小股武装,可以一口吃掉,不知不觉就冲到了雁宿崖,这时杨成武发出总攻的命令,号声震天,喊杀声四起,此战共消灭日军大佐以下500余人。

杨成武根据经验,日军每次失败后,必然会出兵报复。果然,第二天,又传来新情报:阿部规秀将亲率1500人,分乘90余辆卡车,寻找八路军决战。

县大队与区小队先后与日军交上火,他们打打走走、走走打打,一步一步诱敌深入。日军找不到八路军主力,老百姓也早已转移,气急败坏的日军点燃了村子里的房屋以发泄愤怒。

杨成武知道,日军已经急躁冲动,要求继续激怒、疲劳日军,以寻找机会。就这样,在游击队的诱击下,于黄昏时分进抵黄土岭。此时,在山里转悠了一整天的日军早已疲惫不堪,开始忙着搭帐篷,埋锅做饭。

第二天,日军继续东进,终于踏入八路军的预设阵地,拥有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日军指挥官感觉有问题,亲自来到高处用望远镜观看地形。他们的行动映入我军侦查员的视野,并把目标指示给了迫击炮连。

炮手李二喜火速赶到,以最快的速度测距定向,调整炮位。在连长的指挥下,两发速射,正中目标。当时谁也没想到,阿部规秀在这次炮击的目标中。

@周眼观史

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在黄土岭的确实消息,杨成武他们是从敌人的电台广播中得知的,大家高兴极了。很快,毛主席也从延安发来电报查证此事,并要求“总部向各方公布,广为宣传”。击毙日军中将级高级指挥官,这在华北战场、在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战史上都是第一次。日本《朝日新闻》更以通栏标题哀鸣:“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谁都没想到,号称山地战专家的阿部规秀会在中国华北太行山一个叫黄土岭的地方,被一个18岁的迫击炮手用两发炮弹就轻易干掉了,也许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后,日军高级将领再也不敢轻易、嚣张地进入根据地的腹地了。侵略者即使拥有再优良的武器、再先进的战法,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1963年8月8日,谢臣所在连队驻地遭到特大洪涝灾害。谢臣奋不顾身,在洪水中抢救遇难群众,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部队党委为了表彰谢臣的功绩,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谢臣"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1960年春天,谢臣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谢臣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有着爱民传统的连队。他入伍以来,走过5个县17 个村。每次野营党支部都进行拥政爱民教育,组织战士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有一次,他们在东滩里村野营,几天连降暴雨,村里有的房屋被雨浇坏了。连长冒着生命危险,从一所正在倒塌的房子中,抢救出来一个被砸伤的男孩。干部的模范行动,给了战士深刻的教育。不爱多讲话的谢臣,激动地说∶"我看连长这样勇敢,主要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人民的心!"指导员问他∶"当人民遇到危险的时候,你怎么办?"谢臣坚毅地回答∶"我一定向连长学习,奋不顾身抢救遇险的群众!"顿时,全连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

1963年8月,狂风怒吼,乌云翻滚。谢臣和人民结下鱼水深情的东高士庄,遇上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东高士庄人民正处在危急之中。

"砰!砰!砰!"三声枪响,炮兵连的哨兵发出了抗洪抢险的紧急信号,一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战斗开始了。

谢臣和全连的战友们一起,英勇地投入了这场紧急战斗。他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头,只要有我们在,就不能让人民遭受损失!"他们一家一家帮助群众向北山上转移,一个一个地把年老体弱的乡亲背着、扶着送上山去。

谢臣来回奔跑在村庄和山坡上。他那高大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茫茫的暴雨中。他知道村里的羊信不在家,忙跑到羊圈里,把两群羊和三头毛驴轰上山来。一会儿,又跑回村里,和毛增拴、康庆拴一起把三位老大娘背上山来。谢臣又冒雨回到房东陈队长家里。他知道队长正忙着组织群众转移,哪顾得了自己家。陈大嫂正收拾好东西,守着两个孩子发愁哩!这时,谢臣带上两个孩子,背上包袱,和大嫂一块爬上山梁。谢臣把她们安放在一块大石头旁边,说∶"你们在这儿先别动,我很快就回来!"谢臣又钻进雨幕中。一会儿,他找来了席子、木棍,给大嫂她娘儿仨搭了个窝棚。他钻进去试了试,还漏雨,又找来一块雨布搭上,才放心地离去。

8日凌晨,雨不停地下,山坡上冷风刺骨。谢臣看到群众穿着湿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决定回村去找些御寒的东西来。谢臣来到村里不久,更大的山洪暴发了。他刚到村里,只听有人喊∶"山洪来了,快跑呀!"

这时,谢臣离山坡很近,跑几步就可以安全上山。但他没有上山,却急急忙忙向连部跑去。他知道那里是抗洪指挥部,还有几户没有上山的群众和带病坚持指挥抗洪的副指导员刘少春。顷刻间,山洪从他背后扑过来,一个浪头把他卷进激流中。

谢臣用力浮出水面,向四外探望。忽听到有人呼救。是一个姑娘正在洪水里挣扎。啊!她是村民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这时处在危急中的谢臣,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地奋力向王莲子游去。他一手抓住王莲子的衣服,一手拼命地划水,好容易游到了岸边,但一个漩涡又把他们卷入激流里。

谢臣在洪水巨浪里,游呀!游呀!他终于游到岸边,可是水急、坡陡,拉着一个人很难上岸。谢臣急中生智,双手托住莲子的后腰,使尽全身力气,借着浪头的冲力,把莲子一推。莲子上岸了,然而,谢臣却被反冲力卷入激流中去。

大浪把谢臣卷得已远离岸边,漩涡又把他拉入激流。他经过几度浮沉,才勉强摆脱了激流的冲击,游到水势平稳的地方,向前再游不远就可以脱险了。突然,身后漩涡里传来了呼救声。啊!又是个女孩子。整整奔波了一夜的谢臣,这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了,但这位人民战士使出最后的力气,挥开双臂,向着波涛中浮沉的小姑娘英勇地游去。一排无情的巨浪,把他压下去了,人民的好儿子谢臣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时间,谢臣的模范事迹在北京部队和河北省的广大农村中广泛流传着。谢臣生前所在炮兵连的战友们,开展了学习谢臣的活动,谢臣的家乡和东高士庄人民也开展了学习谢臣的活动。村干部陈洛汉含着眼泪到处传颂谢臣的不朽事迹。谢臣的父母,两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谢显奎大伯和马桂芝大娘,擦干了眼泪说∶"我儿子为人民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要求再把二儿子谢起送到部队,接过谢臣的枪杆子,像他哥哥一样为人民服务。部队领导机关批准了让谢起参军的请求。1963年12月14日和15日,在易县和部队营房,分别召开了欢送、欢迎谢起入伍的大会。在谢臣走过的光辉道路上,又一个新战士站立起来。

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谢臣"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开国上将杨成武“辣手摧花”,阿部规秀是日军著名“山地战专家”,在日本军界享有“名将之花”盛誉。

杨成武亲自指挥的黄土岭伏击战,击毙了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被击毙在战场上的第一个高级将领,震惊了日本朝野。

黄土岭位于沫源和易县交界处,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条五里长山谷,周围被高山险峰环绕,

地形特殊、地势险要,是八路军隐蔽兵力伏击日军的理想战场。

1939年10月中旬,日军调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一O师团主力共2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围歼当地八路军主力部队。

11月7日,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杨成武利用日军骄横狂妄、急于求战的心理,安排地方游击队及小股部队将日军引诱至黄土岭,并指挥主力部队趁着夜色进入伏击阵地、隐蔽待敌。

等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区域后,杨成武率领部队突然发动攻击,使得放松警戒、无处藏身的日军死伤惨重,被压缩在一条长约二三里、宽仅百余米的谷底狭沟。

激战中,八路军进攻部队发现一独立房屋附近有一群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进进出出,随即判定这是日军指挥部,立即引导军分区炮兵连进行炮火覆盖,当场击毙日军指挥官阿部规秀中将。

阿部规秀是日军著名“山地战专家”,在日本军界享有“名将之花”盛誉,其被八路军击毙后,日本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通栏标题在报纸上连登3天。他的骨灰运回东京时,不仅所有高级将领和许多权贵都前往车站迎接,而且东京还降半旗以示哀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