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我的世界遇见你》之第十一章 苏州漫记

《我的世界遇见你》之第十一章 苏州漫记

时间:2023-04-28 05:34:51

相关推荐

《我的世界遇见你》之第十一章 苏州漫记

游北恩寺

苏州,不是江苏的省会,按理说,经济发达程度不及省会南京。而我在苏州的这几天,耳闻目睹的是,这里百业兴旺,经济繁荣,发达程度远远超越省会南京,就连当地的导游无不为此在外来游客面前引以为豪。

手机拍照

一个名气远不及省会的地级市,为什么经济如此发达?对于这个问题,外地人到了苏州就会发现,这里文化古迹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年四季,都络绎不绝。由此,不能不让人想到,沿袭百载千年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推动着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催发了百业繁盛。因此,苏州经济一直在江苏全省独占鳌头,就不足为奇了。

苏州的富足,为天下人仰慕。我认为,当地百姓最应该感恩的是造福当地的历朝历代官员。实际上,从城郊的七里山塘到平江老城的大街小巷,那些不胜枚举的历史名人祠堂和碑牌等,像山塘街别名白公堤(纪念唐朝苏州刺史白居易)、北恩寺张士诚功德碑(纪念元末吴王张士诚),这些文化古迹还真是体现出苏州人民对惠泽于民的官员怀有的感恩之情。

手机拍照

几天来,我游览苏州,特别是游览了山塘街和北恩寺之后,颇有感触的是,当地的官员,古往今来,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他们在位期间不仅想着造福当地百姓,还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别有建树。特别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浩劫中,虽然苏州的文化古迹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较之全国其它地方,这里的传统文化毁坏程度最轻,大部分古迹被当地富有远见的领导保护了下来,这些被保护下来的传统文化恰恰造福了当地百姓。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位于姑苏老城的北恩寺,就是苏州百姓这一传统美德的最好体现。为此,我和家人决定在离开苏州去南京之前,游览一下这座久负盛名的寺庙。

我们在姑苏老城居住的这几天,每次在街上溜达,总能远远地望见一座高高的古塔。这座古塔,就是号称“江南第一塔”的报恩寺塔。报恩寺塔,为楼阁式佛塔,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是报恩寺的重要部分,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由于宋代曾遭两次毁坏,现存的塔身是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原物。如此一座历史悠久而又保存完好的佛塔,不愧是江南第一古塔。

报恩寺,位于苏州老城的北部,又称北恩寺,民间俗称北寺。传说是吴国赤乌年间,孙权皇帝感念母恩,利用原来的自家宅院,为其母亲吴太夫人修建的寺庙。这让我想起了,位于西安大雁塔附近的历史上颇具规模的大唐慈恩寺,和北寺相比,同样是皇家寺院,一个保存至今,另一个却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不论报恩寺或慈恩寺之类寺院,如今幸存与否,只要它们在历史上出现过,就说明懂得感恩,历朝历代的国家统治者都是倡导的。

这天,北恩寺沐浴着煦暖的春光,从山门外的牌坊到寺内的殿堂楼阁,没有游客的熙攘,处处显得宁静、明丽。我们走在偌大的寺院里,不像是膜拜万能的佛主,倒像是欣赏一院红翠,享受迷人的春色。要说起我以前去过的某些寺院,可不是这样。一旦踏进山门,就会碰见面孔狰狞的高大塑像,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望上一眼,着实脊背发凉,甚是悚然。之后,蹑手蹑脚走进庄严肃穆的佛主殿堂,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心情倍感压抑,哪里还有心思去理会佛心本自在、处处皆禅意的经道偈语?至于一树一菩提,这种大彻大悟的哲理,更是无心去领悟了。

手机拍照

漫步于宽阔的寺院,绿树掩映,花草艳丽,如同置身于一座偌大的花园一般。寺院北端正中的位置,立着一尊弥勒佛坐姿石像,背对着古塔,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前来的游客望上一眼,便会喜形于色,心胸坦荡。

我喜不自禁地用手机对着大肚佛像,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完全没有冒犯佛主之类的顾忌,因为雍容大度,宽厚待人,本来就是慈眉善目的佛主度化众生之本意。不像别处寺院,不让游人香客拍照录像,清规戒律多得让人心烦。

人见人爱的弥勒佛像后面,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报恩寺塔。因为报恩寺,又名北寺,所以报恩寺塔,又称为北寺塔。这是一座高大巍峨的佛塔,一些游客正在塔下仰目观看。我们在塔下拍了照,留了影,和其他游客一样,进入塔里转悠。由于通上塔顶的过道门锁着,游人只能在底层绕着回廊观赏。根据大乘佛法《华严经》规定,绕塔行走还有讲究,必须是“右绕三匝”,也就是在回廊里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绕行,次数越多,功德越大,如果反方向绕塔,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是一种罪过。看到塔壁上有这样的提示,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就照着佛经的说法,在塔里转了几圈。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转了几圈之后,感觉自己功德满满,俨然得道成佛一般,走起路来,格外精神。

出外旅游,游山玩水,探古寻踪,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如今游览北恩寺,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塔下回廊里绕行,心情格外愉悦姑且不说,我在绕塔观赏的时候,还发现靠窗的墙壁上贴有一些偈语箴言,譬如:“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诸如此类佛家禅语,细细品味,很有辩证法的哲理。对前来赏塔游人来说,读到这样的语句,非常有启迪人生的作用。

“投我以木桃,报之于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儒家经典著作《诗经》里的句子,知恩图报不仅为儒家所提倡,也是整个社会亘古不变的共识。北恩寺,表面看是一座佛家寺庙,其实这种寺庙还宣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有时候,放下身边的陈杂琐事,静下心来,我就想,不论儒家的伦理,还是佛教的禅语,以及基督教的箴言,只要对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就都是人类文明的精粹,社会就要大力宣传,大力倡导,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

绕完古刹,在出口门扉一侧,我注意到关于北寺塔的介绍文字,是这么说的:“江南第一塔—报恩万岁塔(北寺塔),随寺而名。始建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重修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诗人苏轼捨铜龟藏舍利置于刹件内。塔高76米,占地1.3亩,八面九层,下为重楼,上系金盘,为典型的中国风格楼阁式佛塔。每层有平坐腰檐,翼角翘飞,栏杆廓绕。”读完有关北寺塔的介绍文字,我再次仰视高塔,只见每个翼角的下面挂着一只风铃,可惜的是,由于没有风吹拂,看不到风铃摇曳,听不到悦耳铃声。

在北恩寺,参观了北寺塔和报恩堂,本想进古铜佛殿和观音殿看看,可是由于当天有佛事活动,谢绝游人入内,只好作罢。

手机拍照

在观音殿的前方,我们注意到一座别样的碑亭。这座碑亭,黛瓦尖攒,翘脊飞檐,粉墙四围,拱门对开,宛如大鹏展翅。檐下横挂一块浅褐匾额,上书“武梁遗轨”四个黑色醒目大字。看到这样一座奇特的亭子,我和家人满都好奇地走进去,一探究竟。原来亭子的中央,立着一块久远得有些发灰的硕大石碑,上面刻满了栩栩如生的众多古人图案。这块石碑,就是国内极其罕见的元代造像石刻,也叫张士诚记功碑,可谓价值连城。难怪亭子四面建了围墙,是为了保护历史珍贵文物的需要。

根据碑亭的文字介绍,张士诚记功碑为元末江南大富豪沈万山所置,为的是歌颂驻守苏州(时称隆平府)的吴王张士诚,石刻的内容是张士诚设宴款待元使伯颜的礼仪场面。此碑采用高浮雕手法,看起来琢工精细。据有关专家考证,风格与山东东汉武梁祠石刻造像接近,浑朴、雄健,所以亭楣上悬有“武梁遗轨”的匾额。

张士诚记功碑,虽然所置时间离现在不足千年,但是毕竟经历了多个朝代。历史风云变幻无常,天下多少文物能完好无损地保护到现在?可谓凤毛麟角,少之甚少!而此碑却历经风雨,历经战乱,历经磨砺,至今不倒,这不仅是个历史奇迹,还说明张士诚这个历史人物受到了世世代代苏州人民的敬仰!因为这个曾经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后来雄踞一方的吴王是一位有恩于吴地百姓的伟大人物。由此看来,知恩图报,不忘历史,是苏州人民万古不变的高尚情怀。

手机拍照

苏州无处不园,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北恩寺也不例外。在寺院的东北隅,建有一园,名曰“梅圃”。走进梅圃,满园绿色,层层叠叠,假山上下,亭廊周围,全是绿的树,就连一桥一池,都透着浓郁的绿意。漫步园中,或穿行于朱漆游廊,或踏上假山石阶,偶见翠竹两枝,而梅树最多,且种类不一而足。想必腊月飞雪时节,这里梅花竞相开放, 姹紫嫣红,满园秀色。遗憾的是,我们来这里已是春末,无缘梅花三度的景致,只好走走停停慢慢欣赏醇厚的满园绿色了……

按原路,出了梅圃,我思索着北恩寺浓郁的绿色,如果没有绿叶的经年滋养,哪会有一年一度的梅花吐蕊?知恩图报,一花一叶亦关情!

作者:孔德营,笔名陈默,网名一蓑烟雨,诗人、作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